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厦门市最新出入防疫消息:解局 厦门有机会变大吗

厦门市最新出入防疫消息:解局 厦门有机会变大吗↓↓↓接着往下看“纵向比较,福州和厦门已经有了进步,但和其他省份的城市,短板还是比较明显。”丁长发说,“我们要摆正位置,北边的长三角和南边的珠三角,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对福建人才、技术的虹吸效应都比较大。”07 那么,厦门的扩容,到底有没有戏?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每日经济新闻》12月3日刊文《剑指国家中心城市,福州这次赢了厦门?》称,不久前福州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州争创国家中心城市,首次官方“盖棺定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指出,事实上,福州和厦门都有意争取国家中心城市,两座城市原本各有优劣,并没有一方有绝对优势。相对而言,福州有省会的定位。

对于此次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州也拿出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不仅提出将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区从现在的301平方公里扩大1倍至600平方公里,同期城区人口也将力争达到500万,推动跨入特大城市行列。丁长发认为,当城市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后,包括财政、土地、城市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也将有望跟进。更有甚者,福州渴望多年的副省级城市定位亦可能落地。

对于厦门的发展,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明确行政区划方向为培育新城市,瘦身收缩型城市。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对于厦门市岛内规划和产业布局,厦门岛内规划为总部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软件业等。同时,全力招商引资,做大厦门城市规模,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改善营商环境。

“纵向比较,福州和厦门已经有了进步,但和其他省份的城市,短板还是比较明显。”丁长发说,“我们要摆正位置,北边的长三角和南边的珠三角,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对福建人才、技术的虹吸效应都比较大。”

07 那么,厦门的扩容,

到底有没有戏?

接着往下看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罗思东教授:

“我的观点,厦门市一定要‘扩容’,否则依现有的城市能级,无法与国家赋予厦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匹配。”

厦门市最新出入防疫消息:解局 厦门有机会变大吗(1)

公开资料显示,福建省内发展比较均衡。2019年厦门市GDP5995.04亿元,漳州市GDP4741.83亿元,相差并不大。未来情况,要看发展了。

罗教授说,国家赋予厦门区域中心城市、龙头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的重大定位,厦门也提出要争当全国中心城市,但厦门地域那么小,与周边相比,本身又没有足够强的科技实力和服务能力,科技上当不了区域的“硅谷”,工业上与周边相比也底蕴不足,提升自身“内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当龙头城市,靠目前的体量,不“扩容”不行。

罗教授举例说,厦门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多条千亿产业链,几条千亿产业链确实是建起来了,但大部分龙头企业都是外资。如果有像深圳、杭州那样打造出本土的龙头企业,对周边的带动辐射作用也就强了。

厦门市最新出入防疫消息:解局 厦门有机会变大吗(2)

在罗教授看来,海峡西岸还是缺少一个真正的龙头城市。谁来当这个龙头城市,国家对厦门寄予厚望,厦门市应当更加积极作为、敢于作为,进一步打破“小岛意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把更长远的目光放在跨厦门湾的跨岛发展。

08 如果短期内合并行政区域的“硬扩容”

很难办到,

还有没有别的路径?

↓↓↓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德国表示,此前深圳圳释放的一个重大信号,就值得厦门借鉴。

6月12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表整版文章,标题为《 “三区”叠加 扩权赋能 探索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建议深圳扩权不扩容!

文章说,深圳过去已经历了三次扩容,每一次扩容,都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带来了发展的飞跃。但这一次,深圳都市圈不是寻求行政区划上的扩容,而是借助飞地经济、同城化、经济圈,做大做强自己的统筹范围。

如何建设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文章提出了探索的思路。在制度设计上,提出参照深汕合作区模式,统筹合作示范区在行政体系方面,全面对标深圳组织人事的管理制度、科层制度、薪酬制度,加大统筹合作示范区内的干部双向交流力度。统筹合作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存量归当地所有,增量部分由五地政府在协商基础上按比例分成。

扩权赋能上,提出赋予深圳经济、社会、民生事务等方面的省级管理权限,享有省一级立法权、省一级政策制定权、规划审批权、对外经济合作权、金融和税收等宏观经济调控权、项目审批权等,在不改变原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由深圳主导规划、国土、交通、建设、环保、科技、金融和社会事务等。简单地说,就是由深圳来统筹主导,将过去“各自为政”的发展方式向“共谋共建”转变,构建“集团发展区域”。

文章的观点得到印证。今年10月11日中央和国务院所发布的《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这说明,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还担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那就是为国家在新时期通过综合授权方式进行全方位改,来探索成功的经验和路径。

深圳先行示范区在法治权限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李罗力认为,原来的深圳经济特区虽然有独立的省级立法权,但是对于国家已经制订的法律和中央及省各部门所制订的行政法规,都没有权限进行突破,因而大大地限制了改革创新的空间。因为改革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可能会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局限。

然而这次中央提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则在法治权限上给了深圳很大突破和创新的权限。方案的第二十六(强化法治保障)指出:“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举措,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有关方面要加强指导和服务,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涉及的法律法规事项,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衔接”。

李罗力认为,这里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深圳改革过程中“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深圳都可以提出来,而且不须经过任何中间程序,直接就可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实施。二是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授权后调整修改的法律法规事项,无论哪个“有关方面”,都要加强指导和服务,都要“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衔接”工作。

众所周知,过去特区的管理权限与别的计划单列市一样,只是赋予了“副省级”的管理权限。但这次不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给了深圳省级权限,甚至超省级权限。

李罗力看来,这里也是两点。一是中央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分批次研究制定对深圳综合改革进行授权的事项清单,同时又要求各有关方面都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和经批准的事项清单,依法依规赋予深圳相关管理权限 。也就是说国家各有关部门,对于深圳已经过批准授权的综合配套改革事项,都直接赋予省级甚至超省级管理权限。

二是中央明确提出“广东省要积极为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创造条件,加大行政审批、科技创新、规划管理、综合监管、涉外机构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放权力度,依法依规赋予深圳更多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也就是说,深圳虽然还是省辖市,但是作为“先行示范区”,广东省要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赋予深圳更多省级权限。换言之,深圳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已经直接具有了省级的管理权限,在这些方面可以按照省一级政府的权限自主进行管理和决策。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德国说,在福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也在不断推进,建设了不少具体项目,但与规划愿景尚有不小的距离。

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公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化全面进入了都市圈时代。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对中心城市来说,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事情比较复杂,但打造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地区的同城化发展相对要容易一些,这也是中心城市实现扩容的一个方式。

厦门市最新出入防疫消息:解局 厦门有机会变大吗(3)

“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现在各省的思路都是做大都市圈,个人认为,厦门再不跳出自身区域谋发展就会落后了。”李德国说。

李德国说,厦漳泉的抱团发展,借鉴此次深圳“扩权不扩容”的做法是可能的,厦漳泉要找到一个全新的架构来整合才行。不过,也不是全盘照搬深圳的做法,不一定都以厦门为龙头,三市在不同领域可以各有龙头、各有配合。

(来源:白鹭洲知政(hxdbxw;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念佳丽;部分内容综合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福建日报、国民经略、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官微、刘晓博说楼市、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念佳丽 张晓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