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字和汉字有关系吗(韩国讨论恢复汉字)
韩国文字和汉字有关系吗(韩国讨论恢复汉字)韩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亚洲仅有的4个发达国家之一,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烈,但是时间一长就发现不对劲,韩语的弊端太多。近代开始,我国实力逐渐衰弱,对韩国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下独立建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1948年,韩国制定《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在公开场合使用汉字,全部以韩语取而代之。1970年开始,韩国中小学课本也不再使用汉字。1443年世宗大王编写《训民正音》,其中包含11个元音,17个辅音,一共28个字母,通过这些字母来拼读汉字,并逐步演化为韩语。通过简化读音之后,韩国民众的读音更加规范和普遍,普通人的识字率开始提高。1945年的韩国报纸《训民正音》打破了达官贵人对文字的垄断,深受普通人欢迎,但是社会上层,尤其是官方文字,一律使用汉字,反而对韩国自己的文字十分排斥。
韩国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属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前几年热映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日韩交战双方无论是书信还是背景图片,使用的都是汉字,如果关闭声音看电影,或许会误认为古代中国。在禁止使用汉字73年后,关于是否恢复汉字的讨论越来越多。
《鸣梁海战》中的汉字
《鸣梁海战》中的汉字
汉字流传上千年,已经十分完备,而且朝鲜半岛一直是我国的属国,政治、文化、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立刻作为官方语言使用。但是没有简化的汉字很难,只有少数有钱人和官员使用,在民间推广困难重重。
1443年世宗大王编写《训民正音》,其中包含11个元音,17个辅音,一共28个字母,通过这些字母来拼读汉字,并逐步演化为韩语。通过简化读音之后,韩国民众的读音更加规范和普遍,普通人的识字率开始提高。
1945年的韩国报纸
《训民正音》打破了达官贵人对文字的垄断,深受普通人欢迎,但是社会上层,尤其是官方文字,一律使用汉字,反而对韩国自己的文字十分排斥。
近代开始,我国实力逐渐衰弱,对韩国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韩国在美国的支持下独立建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1948年,韩国制定《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在公开场合使用汉字,全部以韩语取而代之。1970年开始,韩国中小学课本也不再使用汉字。
韩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亚洲仅有的4个发达国家之一,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烈,但是时间一长就发现不对劲,韩语的弊端太多。
第一个问题,法律条文只能使用汉语法律条文讲究的是规范、严谨、普遍,要求既能使读者看懂,也必须不会产生歧义,否则打官司的双方会按照对自己有利的形式解读法律条文,这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韩语是表音文字,只有放在一句话里才能够理解每个字母的含义,而且还不是唯一的含义,比如“权利”和“权力”虽然是同音,但是意思完全不同。韩国有大量同音字,怎么解释都说的通,法律条文如果用韩语,会产生大量冤假错案。
韩国法律条文用的是汉字,看不懂怎么办?韩国政府很贴心的编一部《汉字法律用语》的书,参考书中的汉字,然后解读韩国法律条文。如此一来,韩国学生想要学习法律,必须先学习汉字,无疑增加了韩国学生的负担。
2007年韩国政府向国会提交议案,要求推动韩国法律的韩语化,除去法律条文中的汉字,文在寅担任总统之后,提出法律术语“纯韩语化”,甚至向世界推广韩语。
韩国人经常歪曲历史,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作为附属国导致的自卑心理,一旦投靠了新主人(美国),自卑会变成自大。二是韩国人已经看不懂历史书了。
韩国历史书全部用汉字书写,年轻人即使想看历史书也看不懂了,现在编写的历史书,全都是歪曲过的。
韩国评选的亚洲十大名将第一名是韩国李舜臣,李舜臣只是明朝将领陈磷的副手,而陈磷只是明军总司令李如松的手下,即便是在明朝,李如松都不敢称名将,李舜臣却被韩国评为亚洲第一名将。
所以不要看不惯自大的韩国人,要同情,他们是真的看不懂历史啊,能看懂的也是虚假的。
韩语表音带来很多不便,所以韩国人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需要使用汉字,法律条文更是非汉字不可。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有5万韩国留学生,韩国更加需要汉语。
从长远来看,汉语的国际化进程比韩语更容易,也更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教孩子学习汉语而不是韩语。俄罗斯把汉语纳入高考范畴,同样也不是韩语。
韩国有57%的民众支持部分恢复汉语汉字,但是也有41%的韩国人表示反对,因此对于是否恢复汉语教学,韩国政府仍然举棋不定。
韩国有朝一日一定会恢复汉语,因为韩语的劣势太明显,不过又不能全盘使用英语,所以韩国最后很可能仿效日本,在语言文字中掺杂大量汉字,从而避免歧义,韩国让的自卑心理很强,绝不会全盘采用汉语。
韩国习惯剽窃我国文化,如果使用汉语,会不会又说汉语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