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荷拉轻生风波(29岁具荷拉疑似自杀身亡)
具荷拉轻生风波(29岁具荷拉疑似自杀身亡)早在今年5月,具荷拉就尝试在家中轻生。虽然警方的调查报告还没出来,对具荷拉的死因还不能确认,但不少人推测,她是死于自杀。雪莉去世当晚,具荷拉人在日本,她开了直播悼念崔雪莉,当场对着摄像头痛哭不止:“姐姐会带着你那份努力活下去。”粉丝们本以为,她会信守承诺,替好友崔雪莉好好活下去,没想到仅仅一个半月之后,她也离开了人世。
2019年11月24日下午,韩国28岁歌手具荷拉被发现在家中身亡,警方称具体死亡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打出这几行字很容易,但接受这个事实,实在太困难了。
一个半月前,她的闺蜜、艺人崔雪莉自杀,具荷拉就发帖悼念:
“真理(雪莉真名),在那个世界,做你想做的吧”,并配上两人的合照。
雪莉去世当晚,具荷拉人在日本,她开了直播悼念崔雪莉,当场对着摄像头痛哭不止:
“姐姐会带着你那份努力活下去。”
粉丝们本以为,她会信守承诺,替好友崔雪莉好好活下去,没想到仅仅一个半月之后,她也离开了人世。
虽然警方的调查报告还没出来,对具荷拉的死因还不能确认,但不少人推测,她是死于自杀。
早在今年5月,具荷拉就尝试在家中轻生。
前一天晚上,她在ins上发了一条:再见。
随后又在insstory里更新了许多消极的话:
“一句话能杀人,也能救人”
“把事情想复杂了,只有我会变得辛苦”
“很痛要假装不痛,很累要假装不累”
……
这些话引起了大家的察觉,经纪人联系不到她就赶紧报警,警方及时赶到,把她送进了医院。
经纪人透露,原来具荷拉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在轻生的新闻出来后,她也发表了道歉:
“我会努力让我的心灵变得更坚强,让大家再次看到我健康的模样。这次真的很对不起。”
但没想到,她还是没办法摆脱抑郁症带来的折磨,仅仅半年后就离开了人世。
5月份具荷拉自杀未遂后,有不少网友都在网上留言,说她是作秀。
现在具荷拉真的离开了人世,那些没有了解清楚事实就胡乱人身攻击的网友,内心会不会有一丝愧疚或者不安?
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具荷拉这些年来到底经历了什么。
具荷拉1991年出生,17岁就出道,因为长相与日本天后安室奈美惠有相似,再加上她为人努力勤勉,在日本和韩国都大受欢迎。
但随着名气而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对待,以及网络上的暴力攻击,
2018年9月,具荷拉前男友崔某曝光了受伤照,接着具荷拉以涉嫌对前男友施暴被警方调查。
按照具荷拉的说法,故事的起因是具荷拉和异性友人一起吃午饭没有告诉崔某,于是崔某于13日凌晨闯入具荷拉家中,用脚踹醒熟睡中的具荷拉并说:“你这时候还睡得着吗?”
随后两人发生肢体冲突,身强体壮的崔某扯住具荷拉的头发,把她推向白板,甚至抡起空气净化器砸向她,空气净化器都被摔坏,家里结实的木门也被撞得凹陷。
被撞坏的家具
具荷拉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出现了子宫出血的情况。
面对这份验伤报告,崔某不认,说是假的。
尽管如此,具荷拉希望和崔某何解,但对方拒不和解,并表示要公开一切。
随后事情在10月发生了反转,有媒体曝光了具荷拉遭受性关系威胁的视频,视频中具荷拉甚至向前男友下跪。
具荷拉受到威胁后向男友下跪
直到此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崔某手中有二人的隐私视频,并以此威胁具荷拉。
事情到这一步,崔某依然否认“黄色复仇”的说法,最终具荷拉提出诉讼后,崔某因被发现偷拍私密照,被移送检察院。
然而,最后结果如何?
崔某只是被判了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3年,等于没受到任何惩罚,具荷拉却经受了来自网络的漫天恶评、攻击。
有人说她炒作,有人说她自导自演,她在ins发一张照片,就要被说“像整容中毒的大妈”。
去世前的最后一条ins和粉丝说“晚安”,下面还有无数恶评:“躺着赚钱是这个意思吗?”、“长得像鱼”。
面对着这些负能量,我想即便再强大的人,估计也难以承受。
人类的恶意,往往是没有缘由的,他们并不是因为你有问题才攻击你,他们的逻辑是你受到了攻击,你就是有问题的。
这些人永远不会知道,也不想去知道,自己在键盘上随手敲下的一行字,无凭无据地含血喷人的时候,那个被骂的人到底是什么感觉。
哪怕你真的不喜欢,也不要伤害别人。
更痛苦的病症
马薇薇曾说:“抑郁症是比大家想象中的矫情更痛苦的病症。”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平均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
《人民日报》曾有一则数据,自杀是中国15-34岁的第一位死因;而抑郁症正是自杀的“罪魁祸首”。
但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抑郁症,只不过是“矫情”、“脆弱”、“没事找事”,他们不知道,抑郁症真的是一种病,如果可以,谁都不想变成这样。
这是正常大脑:
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大脑:
正常人情绪低落,或许过了一段时间就能重新振作,继续心怀希望地继续生活;
但抑郁症患者,他的世界里面一直在下雨,而且无法自愈。
2012年,网友@走饭 因为抑郁症自杀,她用“时光机”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在7年间累积了超过100万条留言,很多人都在这里,抒发自己抑郁的情绪。
其实,每一个自杀离世的人,都不是没有尝试过求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曾经对30万自杀者的微博进行分析,发现只有21%的抑郁症患者不想要任何求助的。
其余的79%,都想过以各种方式获得帮助,只不过因为对“获得帮助没信心”、“顾虑他人的看法”等等理由,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痛说出口。
来源:一席
但在不少人眼里,这些人的求救只是矫情软弱,他们所得到的,不是嘻嘻哈哈的调侃,就是轻蔑和无视。
每一次有人因为抑郁症离世,都能看到这样的评论:
去年夏天,有一位女孩爬上一座高楼的顶层,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几年前,这位女孩在备战高考的时候,被班主任猥亵,这件事深深打击了她,她患上了抑郁症,后来离开了校园。
几经挣扎,她还是想要离开人世。
但她也曾犹豫过,她在高楼上待了5个多小时,说明还是留恋这个人世的。
如果有人能开导她一下,没准她就有勇气继续活下去。
但她等来的,只是围观者的嘲讽和催促。
多条现场视频显示,围观者在楼下喊“怎么还不跳”,“把驴都怂栽倒了”,现场还不时传出嬉笑声。
最后,这位女生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不少人在目睹惨案发生之后,才会懵懂地问一句:“为什么ta看起来好好的,突然就自杀了?”
他们不知道,那些抑郁症患者其实早就向他们发出求助,但因为痛苦不被理解、求救得不到回应,他们只能选择离开。
这些人永远不能理解,他们口中的“懦夫”,经历过、忍受过多少他们无法想象的痛苦。
往往等到这些抑郁症患者离开之后,他们的伤痛才会被理解,正如一句话所说的:“当你死去,全世界开始爱你。”
这是所有人的遗憾,也是所有人的悲哀。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
46岁的胡建明(化名)有个21岁的儿子胡靖(化名),胡靖由于工作不顺利,有了自杀的倾向。
后来胡靖瞒着父亲加入了QQ“约死群”,里面都是有自杀倾向的人,没过多久,胡靖就自杀而亡。
胡建明悲痛欲绝,他想弄清楚儿子怎么会走到这一步,于是过去从没用过QQ的他,专门申请账户, 潜进“约死群”卧底。
胡建明看着群里的人大部分是90后,和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总是在群里分享如何“轻生”的办法,他就想到自己的悲剧有可能在别的家庭发生,于心不忍。
于是,他前后加了55个有自杀倾向的好友,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轻生的念头,想办法把他们拉回来。
问得多了,这些人开始信任他。
有人回复他几个大哭的表情,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有人发来大段文字倾诉自己的遭遇;
也有人每天主动找胡建明说话,聊自己的饮食、生活中发生的事,还问胡建明在忙什么。
每一次胡建明都是第一时间回复他们的消息,想尽办法和他们多说几句话,很多时候甚至会聊到凌晨4点。
胡建明说自己的策略很简单,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们。
“很多人只是缺一个关心自己的人,轻轻拉一把就能回来。”胡建明说。“他们内心很孤独,缺少温暖。”
一个月时间内,胡建明劝说近20人放弃自杀的念头,协助警方救回4个正在实施自杀的人。
在崔雪莉自杀之后,有一句话在微博上刷屏了:
“永远不要吝啬对他人的赞美,因为你不知道,别人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这句话而活下去。”
很多时候,拯救别人性命的,很可能就是你的一句话、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微笑。
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一向活泼开朗的朋友告诉你,他心里很难过。
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刺激他,只需要问他一句“愿意跟我聊聊吗”?
对方情绪脆弱时,最重要的相处原则是倾听和理解,从情感上进行安抚与回应。
你的温柔和理解,没准挽救的就是一条生命。
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恰好也有轻生的念头,或正处于极度无助的状态。
无论如何,尝试拨通以下电话号码。
这些机构会有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为你提供无偿的帮助,并且提供相关资讯。
中国心理危机与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010-62715275
北京危机干预中心:010-82951332
上海市危机干预中心:021-64383562
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0-81899120
南京自杀干预中心救助热线:16896123(24小时)
杭州心理研究与干预中心救助热线:(0571)85029595(24小时)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热线:(027)51826188
深圳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康宁医院):(0755)25629459
天津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22)88188858
四川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8)87577510/87528604
重庆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23)66644499
青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自杀干预热线:86669120(8:30-11:00/13:30-16:00)
石家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311)6799116
长春市心理援助热线:(0431)86985000(24小时)
湖南省《法制周报》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0731)4839110
香港地区生命热线:( 852)23820000
无论发生什么事,请你记住一件事:
这个世界虽然不完美,但我们仍然可以疗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