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斯大林近况(马林科夫斯大林夭折的)
40岁斯大林近况(马林科夫斯大林夭折的)当晚21时50分,斯大林于家中逝世,中共委员们陆续进入房间默哀。斯大林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毛主席的文章《最伟大的友谊》中,将斯大林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充分表达了主席对斯大林的无尽哀思。而接管苏联的重任,则落到了马林科夫身上,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火车站,都挂上了他的画像,可谓是风光无限。3月5日20时,会议正式召开。在会议前两天,探望斯大林的人员中,马林科夫正是去得最勤的一位。出席会议的共有300多人,赫鲁晓夫主持了会议。马林科夫提出,要将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人数缩减到11人,在方案中,他并没有提高赫鲁晓夫的地位,而是将其排在了第六名。1950年,斯大林身边的小圈子彻底定型,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等人自然也在其中,而最受斯大林喜爱的,还是善于溜须拍马的马林科夫。在19大上,斯大林体力不支,只发表了几分钟的讲话,便将话筒交给了马林科夫,充分证明了马林科夫在他
1953年3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逝世,在他的追悼会上,有三人发表了讲话,他们分别是:赫鲁晓夫、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斯大林逝世后是由赫鲁晓夫接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马林科夫才是斯大林最初的接班人。那为什么马林科夫只短暂的接任了两年的领导人之位,便辞去了官职呢?在他任职期间,有过哪些举措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马林科夫出生于一个职员家庭,1918年,他参军奔赴了战场,但在部队中,他从未真正浴血奋战、冲锋陷阵过,只不过是一名政治部的小干部。1920年,他和戈卢布佐娃结成连理,靠妻子的社交能力结识了不少达官显贵,这是他辉煌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1924至1925年间,他坚持走斯大林路线,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成功进入了中央机构。
在旁人的眼中,马林科夫的性格和外表截然相反,外形上,他是一个圆脸、黑色短发、身材肥胖的呆板政客,但在这个外表下,掩藏的是他善于察言观色、思维缜密、野心勃勃的真实性格。得到斯大林的赏识后,马林科夫参与了清洗大专院校的行动,将从前站在斯大林对立面的师生开除出党。
马林科夫凭借着善于察言观色的优势,在官场左右逢源,深受斯大林的喜爱,卫国战争爆发后,马林科夫成了苏联五人国防委员会的成员之一。1949年12月,斯大林70大寿前,马林科夫没有放过这个拍马屁的机会,立即写去祝寿信。
1950年,斯大林身边的小圈子彻底定型,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等人自然也在其中,而最受斯大林喜爱的,还是善于溜须拍马的马林科夫。在19大上,斯大林体力不支,只发表了几分钟的讲话,便将话筒交给了马林科夫,充分证明了马林科夫在他心中的地位。
1953年3月2日,斯大林的病情急剧恶化,左半球颅内大面积出血,大批医疗人员赶赴别墅进行抢救。医生们发现,在偌大的别墅中,居然没有找到他的病历本,这就让人无从得知斯大林究竟是何时患上的高血压,一名医生有些急躁地说:“哪怕是在女服务员中安排一位护士,或者在上校中安排一位医生也好呀!要知道,斯大林他毕竟已经73岁了!”
次日一早,马林科夫便下令,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会诊,对斯大林的病情作出正式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斯大林的生命已无法挽救,很可能在最近几天逝世。”马林科夫立即通知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前来商议斯大林的身后事。
3月5日20时,会议正式召开。在会议前两天,探望斯大林的人员中,马林科夫正是去得最勤的一位。出席会议的共有300多人,赫鲁晓夫主持了会议。马林科夫提出,要将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人数缩减到11人,在方案中,他并没有提高赫鲁晓夫的地位,而是将其排在了第六名。
当晚21时50分,斯大林于家中逝世,中共委员们陆续进入房间默哀。斯大林的逝世,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毛主席的文章《最伟大的友谊》中,将斯大林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天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充分表达了主席对斯大林的无尽哀思。而接管苏联的重任,则落到了马林科夫身上,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火车站,都挂上了他的画像,可谓是风光无限。
马林科夫上台后,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并没有停止,最先出局的便是贝利亚。1953年7月2日至7日,马林科夫做了一番针对贝利亚反党反国家的报告后,贝利亚被苏共委员会开除,并失去了党籍。12月,贝利亚被实行枪决,能与马林科夫相争的只剩下了赫鲁晓夫。
事实上,贝利亚直到死都没有明白,曾经的好友为何会对自己痛下杀手,行刑前一天,他给马林科夫写了一张便条,质问马林科夫这么做的原因,他怀疑,马林科夫是受到了赫鲁晓夫的教唆,但无论真相如何,他都没有机会知道了。
在当时,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迅速,但是轻工业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人民的日用品大多依赖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林科夫发表讲话:“现在,在重工业发展已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我们已有一切条件来迅速提高日用品的生产量,我们的任务是在消费品的生产方面做急剧的转变,确保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得以更迅速地发展。”于是,他下令修改农业征收税制度,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马林科夫的决策遭到了赫鲁晓夫的坚决反对,他在中央全会上数次批评了马林科夫。1954年3月,马林科夫的一句话又让他成为了众矢之的,他说“新的世界战争意味着世界文明的毁灭”,他反对继续研发原子弹,想改变外交政策,与美国求得双赢之道。谁知此话一出,苏联《共产党人》杂志立即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认为马林科夫是想想资本主义国家投降,是要放弃革命斗争。
在多方压力下,马林科夫逐渐感到心力交瘁,他一直想做斯大林的接班人,却并不具有斯大林的才能。1955年2月,马林科夫便辞去了部长会议主席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