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死后克里姆林怎么样了(马林科夫把斯大林当)
斯大林死后克里姆林怎么样了(马林科夫把斯大林当)在那一时期,马林科夫干起工作来浑身是劲,每次见到斯大林后,他总是到处对人说,见到斯大林“好比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这话说得多了,不仅他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就连斯大林都觉得这个自幼丧父的年轻人很值得信任。再加上当时清洗掉了一大批老干部,一些实权岗位需要年轻的生力军来填补,所以在斯大林的提拔下,32岁的马林科夫,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卒一跃成为了联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主要掌管苏共党员的人事任免等工作。当时,卡冈诺维奇负责管理和调配干部工作的职务。他认为马林科夫在政治上对斯大林很忠诚,在工作上能力很出众,是个大有可为的小伙子,所以,他把马林科夫推荐到了斯大林办公室,给斯大林的秘书担任助理,而这也让马林科夫有了很多接触斯大林的机会。不过,初入仕途的马林科夫能很快得到斯大林赏识,主要还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审时度势。当时主流思想都倾向于托洛茨基的观点,马林科夫却始终坚持斯大林路线,他不仅公开谴责“托洛茨基分子”
马林科夫是斯大林政治核心圈最有声望的人。斯大林生前对他评价很高,不仅赋予他很大权力,还钦定他为接班人。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在掌管大权后,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他为何很快就被夺权了呢?
▲马林科夫
马林科夫出生于小官员家庭,早在他16岁时,就投身革命成为了一名志愿军。
苏联建立后,马林科夫考入莫斯科一所技术专业学校继续深造,成为党员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务工作者。那时候,马林科夫已经与党中央机关干部戈卢布佐娃结为了夫妻,凭着妻子善于应酬的能力,他得以结交了不少党内高层官员。
不过,初入仕途的马林科夫能很快得到斯大林赏识,主要还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审时度势。当时主流思想都倾向于托洛茨基的观点,马林科夫却始终坚持斯大林路线,他不仅公开谴责“托洛茨基分子”的立场,还多次向中央上书,请求清除这些异己分子。
马林科夫的态度和行为,获得了斯大林的肯定和赞赏,于是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中央机关工作。
初来乍到,马林科夫又干了一件大事。当时中央成立了清托委员会,主要是对“托洛茨基分子”进行审查和清洗。马林科夫积极投身其中,并成为清洗大专院校的领导人之一。据苏联档案记载,仅在1925年,他就开除了9万多名师生。而这也让他获得了对斯大林绝对忠诚的名声,同时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卡冈诺维奇的肯定。
当时,卡冈诺维奇负责管理和调配干部工作的职务。他认为马林科夫在政治上对斯大林很忠诚,在工作上能力很出众,是个大有可为的小伙子,所以,他把马林科夫推荐到了斯大林办公室,给斯大林的秘书担任助理,而这也让马林科夫有了很多接触斯大林的机会。
在那一时期,马林科夫干起工作来浑身是劲,每次见到斯大林后,他总是到处对人说,见到斯大林“好比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这话说得多了,不仅他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就连斯大林都觉得这个自幼丧父的年轻人很值得信任。再加上当时清洗掉了一大批老干部,一些实权岗位需要年轻的生力军来填补,所以在斯大林的提拔下,32岁的马林科夫,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卒一跃成为了联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主要掌管苏共党员的人事任免等工作。
▲叶若夫
马林科夫很善于钻营。时任中央委员会书记的叶若夫不仅位高权重,还深受斯大林器重,因此马林科夫很快就与他结为密友。在之后的党内大清洗运动中,马林科夫最为显著的创造发明,就是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干部档案制度。在那些干部档案中,不仅有干部最基本的个人文字材料,还有各种证明、检举揭发材料及鉴定文件等,这些档案在大清洗运动中,对干部的罪行判定,起到了重要的依据作用。
在整个大清洗运动中,全国约有半数党员被逮捕,被处决的人数更是多达69万人。而马林科夫在这一过程中,却多次因“功”获得提拔,先后担任过中央委员、组织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要职。
叶若夫失势后,马林科夫又与政治新贵贝利亚结为同盟。在这一时期,他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自此跻身于政治高层官员之列。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亲自提名马林科夫为国防委员会委员,负责监督航空工业生产工作。在那一时期,为了提高飞机质量和产量,他不断强化技术革新。战争结束后,由于马林科夫做出了巨大贡献,斯大林亲自授予他列宁勋章和“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并提拔他为部长会议副主席。自此,位高权重的马林科夫成为仅次于斯大林的二号人物,一时风光无两。
当然,马林科夫也会在仕途上栽跟头。
比如日丹诺夫就在斯大林面前告了他的黑状,说他用“质检不合格的飞机装备部队”,再加上航空工业人民委员沙胡林“充当美国间谍”事件发生,因此他被斯大林解除了中央委员会职务,并被“下放”到偏远的塔什干工作。
作为政治盟友的贝利亚当然不能看着盟友失势,于是在他的斡旋下,马林科夫又被调回莫斯科,并被任命为中央书记处第二书记,成为日丹诺夫的助手。
▲斯大林和贝利亚
斯大林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日丹诺夫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让他感觉到他的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威胁,所以他把马林科夫放在日丹诺夫身边,一方面是监督日丹诺夫,另一方面也是利用马林科夫来制衡日丹诺夫。
善于察言观色的马林科夫乘机报复日丹诺夫,诬告日丹诺夫在南斯拉夫问题上说了违背党的利益的话。结果日丹诺夫被斯大林解除了所有职务,并以“身体有恙”的理由被派去休假。这一去,日丹诺夫就没能再回来了。
随后,在斯大林的默许下,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策划了“列宁格勒冤案”,把日丹诺夫一手提拔起来的“列宁格勒派”成员一网打尽。在扫除了政治障碍后,马林科夫再次获得重用,他先后担任了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及组织局委员兼部长会议第一主席等重要职务。
也是在这一时期,人们从一些苗头看出马林科夫才是斯大林有意培养的接班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当时苏美冷战已成定局,马林科夫开始负责弹道导弹项目的研发工作。这足以说明斯大林认为马林科夫是值得托付和信任的亲信。
二是,1950年斯大林70大寿时,作为党的第一大机关报《真理报》为庆祝斯大林寿辰出版了专号,而专号最醒目的版面上就刊发了马林科夫的文章,无疑这也说明马林科夫再次成为了仅次于斯大林的苏联二号人物。
三是,在斯大林在晚年时期,随着健康状况不断恶化,马林科夫分担的工作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党的第19大会议上,斯大林由于身体原因,只做了几分钟的政治报告,就让马林科夫代替他继续做政治报告。
这些无不透露出,马林科夫是斯大林钦定的第一接班人。
▲贝利亚与赫鲁晓夫
1953年3月5日,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的斯大林,身体非常虚弱,只有一只手能勉强活动。当时斯大林政治核心圈的关键人物贝利亚、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人前来探望他。他扬手示意他们上前。结果不管是贝利亚、莫洛托夫还是米高扬等上前,他都示意他们走开。马林科夫犹豫了一下,也走上前去,结果斯大林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好像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所有人都认为,马林科夫是未来的苏共中央,所以当时的马林科夫很风光。据历史记载,当时苏联很多场所,都悬挂着他的巨幅画像。
马林科夫很想在短时间里树立自己的威信,以顺利成为苏联的一把手,再加上当时的苏联也确实存在着各种弊端,所以他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他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及对斯大林晚年的不正常执政提出了批判。不过,他最显著的功绩还是体现在经济改革上,他认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方针上,也要加快轻工业的发展,以提高日用品的质量和产量。在农业方面,他不仅降低了农业税,还把农民过去欠的税款一笔勾销,并制定了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给农民创造了更好更积极的生产政策。
当然,马林科夫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也不忘对政治对手进行了打压。比如他联合其他人扳倒了昔日的政治同盟伙伴贝利亚,并将其秘密处决。
不过,马林科夫虽然打败了贝利亚,并在政治和经济改革上做出了成绩,但他依然没能顺利登上苏共中央的高位。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是,赫鲁晓夫提出了集体领导,而马林科夫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性格上较为圆滑,因此在政治局委员都同意赫鲁晓夫的提议时,他没有魄力反驳。结果在这之后,他处处受制于咄咄逼人的赫鲁晓夫,并多次因为改革出现问题,遭到赫鲁晓夫的指责和批评。
二是,马林科夫由于之前制造了多起政治冤案等,因此他在党内的人望不高。他不仅没有迅速打造出属于他的领导班子,而且军队和克格勃等强力部门都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
三是,马林科夫的改革损害了当权派的利益。这些人由于不满,和赫鲁晓夫结为了同盟。
1955年,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联合当权派就列宁格勒冤案对马林科夫提出了各种指责和批评。经最高苏维埃会议决定,马林科夫被解除所有职务,而他推行的经济改革也就此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