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总沉浸在幻想世界里)
12岁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总沉浸在幻想世界里)幻想游戏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是阶段性的,因此,家长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让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到孩子的幻想世界中去做客吧,也许,你会爱上那种全身心放松的游戏哦!
最近有几位妈妈跟我讨论了对孩子处在幻想世界中的担心:孩子一会儿跳进动画卡通世界,化身神奇飞侠;一会儿扎到故事天地,变成小熊泰迪。而家里属于孩子的那个小角落,总是集医院、飞机场、城堡和大森林于一体。爸爸妈妈们实在看不明白:他们会不会分不清幻想和现实?孩子能够连续一两个小时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还不时絮絮叨叨,自言自语,说着我们成人听不懂的暗语。有的时候,即使去幼儿园也停不下来,自得其乐的孩子看起来没有主动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闹的兴趣。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自闭症儿童,不能与外界沟通?
其实,大家一点都不用担心,进入幻想游戏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飞跃之一。幻想游戏对于象征性思考能力、抽象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孩子们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按照自己的思路组合起来,然后发挥想象,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才能上演连续的、有趣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完成了对很多事物的认知整合。而如果他们能够讲述自己的幻想故事,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代表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发展。比如,游游前段时间会经常扮演去出差的公务人士,忙忙碌碌地去飞机场,去公司,还不停地跟人打电话。但是演着演着又变成了在湖上划着一条小船,还钓到了大鱼,然后不小心被大鱼拉下了水。其实,这个故事里面隐含了她看到的爸爸出差工作、电话会议、我们外出旅行和《斯凯瑞最受欢迎的故事》里面的《三个钓鱼好手》那个故事。而且,她每次以出差开始的故事,最终到哪里结束都是不一定的,不停变换的内容中,我几乎看到了她最近一年去过的所有地方。
另外,幻想游戏还能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处理一些伤害,或者厘清他自己也许没有清晰意识到的情绪。由于幻想游戏的发展路径是孩子可以完全掌握的,这种通过“掌控游戏”而获得的力量感,会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幻想游戏,让故事人物替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从而宣泄出自己的情绪。比如,有位妈妈告诉我,她刚刚生下了小女儿,她5岁的大女儿最近就经常玩扮演《冰雪奇缘》里面的爱莎公主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她跟一个幻想中的妹妹对话,要求“妹妹”离自己远一点,不许进入她的房间,不许动自己的东西,并且一直絮絮叨叨地说:“我这是为你好,请离开!”然后,她还会假装自己是妈妈,跟妹妹一起跳舞,但是把姐姐冷落在一边。接着再解释说:“姐姐有魔法,会冻僵我们,所以姐姐不能跟我们跳舞,但是我们爱她,而且她也爱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利用她了解的剧情,表达了妹妹诞生后她心里被忽略和被冷落的感受,同时,也利用她对剧情的解读,表达了她对这种情况的认知,或者是把父母曾经告诉她的话,拿出来安慰自己,暗示自己这些道理是她应该接受的。向自己强调,妈妈仍然像以前一样爱她。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进行了自我调整和疗愈。
那么咱们有没有办法引导处在幻想游戏中的孩子呢?或者说,他们太长时间沉浸在幻想游戏中,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中的家人、伙伴交流时,我们如何把他们拉出来呢?办法很简单——加入他们的幻想游戏,热情地投入你的角色!这样我们就可以给予孩子不动声色的引导,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拉回现实。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丰富故事情节,引入冲突或挑战,为游戏做旁白,扮演那个受到跟孩子现实中一样困扰的角色,替他们说出他们的感受,并且用轻松滑稽的形式对抗那些困扰。比如,当孩子跟好朋友吵架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我们可以在幻想游戏中充当那个心事重重,不知道如何道歉的角色。滑稽地唠叨:“哎呀,跳跳虎居然不理我了,我该怎么办呢?也许我去他面前一直跳就好了,因为他最喜欢跳来跳去了!”然后开始笨拙地蹦蹦跳跳,还不时摔倒。孩子看了发笑的同时,也会联想到自身困境的解决方法。而当我们感到某个幻想游戏持续时间有点长,应该结束或者我们想邀请孩子去做其他的事情时,我们只需要用幻想游戏中的角色身份说:“亲爱的,我有点饿了,咱们去尝尝妈妈刚做的饼干怎么样?”然后回到现实中的妈妈角色,给他端来新出炉的饼干就一切搞定啦。
幻想游戏对于孩子来说,通常是阶段性的,因此,家长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让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到孩子的幻想世界中去做客吧,也许,你会爱上那种全身心放松的游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