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83天的袁世凯(称帝83天的袁世凯)
称帝83天的袁世凯(称帝83天的袁世凯)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他是治世能臣也是乱世枭雄,他是新政领袖也是卖国奸贼,他是民国总统也是洪宪皇帝,
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沈腾饰演的王多鱼,为通过考验,取得遗产,烧包花钱,把人参当零食抓一把往嘴里送。
看时以为是喜剧效果,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这么吃,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是晚清重臣也是叛臣贼子,
他是治世能臣也是乱世枭雄,
他是新政领袖也是卖国奸贼,
他是民国总统也是洪宪皇帝,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
这个有好多名头的人,为了能长久称帝,也为了能破解家族男性大多过不了60岁的魔咒,在饮食养生上颇为用心。
袁世凯除了跟慈禧学习喝人奶助补养,还有自己的养生流程。
一般来说,袁世凯早上五点起床,在工作之前,会先喝上一点鸡汤和牛肉汤,然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等到七点后,袁世凯就会下楼吃早饭,再等到十点,会喝一点鹿茸,一个小时后再喝上参茶。
鹿茸
早上就如此大补了,中午到晚上的时候,他就吃的更补了,海狗肾等东西,他都会喝一些,每天都是这样,时不时还会,拿人参和鹿茸当零食,放在嘴里咀嚼。
海狗肾
人参鹿茸都是热性的补品,海狗肾更是滋阴壮阳的猛药,虽说能保持他精力旺盛,但长期服用对身体的伤害也是相当大的。袁晚年时自己也意识到身体吃不消了,也不敢再这样猛嗑药了。
可惜,积重难返,最终,袁世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复辟失败之后,心理加上生理的双重打击,终于一病不起。还是没能过了60这关。
民国第一吃家民国时期,原本宫廷里的厨师、官宦家厨和大家族的厨师流落民间,或者自己开饭店,或者到新的富户和权贵家中做厨师。形成美食大交融,宫廷菜、贵族菜大众化,大大推动了美食的繁荣和发展。
这个美食绚烂的时代,不论是文化名人、军政要人还是地主富豪,其中都不乏美食达人,讲吃论吃,蔚为风潮。
年轻时的袁世凯
要论民国吃家第一人,还要算袁世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在吃上很具有代表性。
他是清廷高官,喜好清宫菜;他还是民国大总统,钟爱家乡河南的美食;他娶了九房姨太太,其中多位都擅做菜,包括苏菜、天津菜、高丽菜。
袁世凯一生保持了对宫廷菜的热爱。
▲清蒸鸭子
在宫廷菜上,有个标准,凡是慈禧喜欢的,袁世凯都喜欢。特别是清蒸鸭子。
这道菜与慈禧那时有差别。清蒸的鸭子是袁世凯采用填味法,用鹿茸、高粱当饲料,喂养长大的雄鸭。这种鸭子蒸出来,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大补肾元。
袁世凯和慈禧一样,最爱吃清蒸鸭子的鸭皮。用象牙筷子把鸭皮一提,三卷两卷,整个鸭皮扒下来,吧唧吧唧的大口嚼着。
清炖肥鸭
▲清炖肥鸭
另外一道清宫美食,慈禧钟爱的“清炖肥鸭”,袁世凯将它改成了创新菜式,“糯米八宝鸭子”。
《御香缥缈录》记载:“慈禧的清炖肥鸭便是太后所喜欢吃的一道菜,鸭子去毛,去内脏,洗净,然后再加调味品,把它装到一个瓷罐子里,再把瓷罐子装到盛了一半水的钳锅内,文火蒸着,一连蒸三天,鸭子便酥了,酥到只需要用筷子轻轻一夹,就分开了。”
糯米八宝鸭子
▲糯米八宝鸭子
袁世凯的吃法是在清炖肥鸭的基础上,在鸭肚子中酿入糯米、火腿、酒、姜汁、香菌、大头菜、笋丁等,然后再用鸡汤来蒸。也是蒸三天,鸡的味道能慢慢地融入。
鸭肉鲜美,肥而不腻,香鲜。除这些之外,鸭肉还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袁世凯加入了糯米、口蘑之后,也有了壮阳的作用。
姨太太的拿手菜在吃这方面,袁世凯和当时的高官相比并不奢侈,全家只有一个膳房。各房在这里统一定制,需要时,专门有一个跑膳房,把菜放到转筒中,分送到各房中,标准都是“四菜一汤”。
袁世凯以及其一妻九妾十七个子女,加上随从,每天大概有几百人开饭。
袁世凯平常不吃“燕鲍翅”之类的山珍海味,他的喜好非常固定,而且菜品的位置摆放也很固定——清蒸鸭子一定是放中间,韭黄炒肉丝是放东边,红烧肉是放西边,还有蹄。
袁世凯的姨太太也常会做拿手菜给他吃。
五姨太是天津杨柳青人,烧得一手好菜,不仅遇事有决断,还能管家,照料儿女们的日常生活,很有才干。
袁世凯爱吃的韭黄炒肉丝以及红烧肉,最开始就出自她的手,后来家厨学会,成为袁家的常菜。
▲韭黄炒肉丝
韭黄炒肉丝的做法是:将去皮的五花肉切成两寸半长的帘子棍儿丝,川菜中叫切成二粗丝。韭黄洗净,切成寸段,起一个八成热油锅,先下肉丝翻炒,加姜末、面酱,炒熟,再加料酒、酱油,折韭黄(把韭黄倒入锅内),翻几下,下盐找口,点汤,挂芡,淋花椒油,出勺(即出锅)。这道菜鲜嫩可口。袁世凯最喜欢用馒头夹这道菜吃,非常下饭。
▲红烧肉
红烧肉是中国菜中的一道大菜,不下百种做法。五姨太的做法是天津本地的:把五花肉煮到五六成熟,然后放入红锅,加糖色少许,煮成金黄色,叫坐油勺,再用旺火热油,将肉用铁筷子穿起来,放到锅中炸一分钟,让走油水,肉皮见小泡即捞出,切四分长一分厚的条,用中碗将姜料放入碗底,再把红烧肉放在其上,放盐,加料酒,蒸透,合成拼盘,倒扣过来上桌。这道菜非常下饭,袁世凯很爱吃,他还喜欢用油面筋来打底。
这种做法很像川菜中的烧白,苏菜中的梅菜扣肉。天津菜虽然叫做红烧肉,但实际上是一道蒸菜。
▲熏鱼
二姨太拿手的熏鱼:把炸成金黄的鲤鱼放上葱姜、料酒、酱油、白糖浸透,然后用红糖、面粉和匀,在铁锅里熏制而成。
袁世凯与河南名菜
袁世凯的主食,除了面条和馒头,还有稀饭。稀饭中他最喜欢的是绿豆糊糊,用磨碎的绿豆做成。
袁世凯的早饭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鸡丝面,这种面是从河南潢川专门运来的“潢川贡面”,到现在还是河南名吃。
▲鸡丝面
据《光州志》载:唐代,潢川已生产挂面,当时“风销华夏,夺魁九州”,被人们称为“光州魁面”。
传说,到宋朝时,光州州官令工人将这种面去其头尾,取其中间,均匀截成二十公分左右的长度,用红绿纸卷成圆筒形,每筒半斤,作为礼品进献给宫廷,宋仁宗食后,大赞:“美哉,光州贡面!”潢川贡面,条细如丝,中空如管,半斤一筒,色洁如银,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爽利可口;兑汤下,香甜味美。
▲糊皮崩豆
袁世凯是个喜欢零食的人,例如花生米。他最喜欢一种糊皮正香崩豆,现在也成了河南名小吃。据说此豆本是皇亲国戚为了磨牙吃的。
制作这种崩豆,要用外五料——大料、桂皮、茴香、葱、盐;内五料——甘草、贝母、白芷、当归、五味子,以及鸡、鸭、羊肉和夜明砂乌等,共同翻炒。这种崩豆外形黑黄油亮犹如虎皮,膨鼓有裂纹,但不进砂,不牙碜,嚼在嘴里脆而不硬,五香味浓郁,久嚼成浆,清香满口,余味绵长。
袁世凯喜欢吃鱼,也喜欢钓鱼。在洹上村隐居的时候,自称为洹上老人,自己修了鱼池养鱼。开封北面黑岗口的黄河鲤鱼,其他地方的鱼无法与之相比。
▲糖醋熘鱼焙面
袁世凯最喜欢吃软熘鲤鱼焙面,又叫熘鱼焙面,这是现在中外皆知的河南名菜,用糖醋软汁制成,又称糖醋熘鱼焙面。
据史书记载,北宋时开封(汴梁)已有糖醋熘鱼,明代时称糖醋鱼,但没什么名气。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回北京,路过开封,住在行宫里。
开封府呈进鲤鱼焙面,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吃得赞不绝口,光绪夸这道菜是“古汴珍馐”,而慈禧太后则连称“膳后忘返”。一位随身太监当即挥毫写了“熘鱼何处有,中原古汴州”。正因为皇帝、太后喜爱这道名菜,袁世凯才要吃家乡的鲤鱼焙面。
袁世凯还喜欢烧鲫鱼,他经常叫河南淇县县令送来淇水的鲫鱼。这种鲫鱼,尺把长,背脊宽大,肉质肥美异常。淇水鲫鱼的运送方法很绝:用箱盛满未凝的猪油,让鱼窒息而死。然后将油凝结,和外面的空气隔绝,再装运。
▲铁锅蛋
袁世凯还爱吃一道河南名菜铁锅蛋,这道菜的特点是色泽红黄,油润明亮,鲜嫩软香。袁世凯常到北京的河南特色饭庄厚德福吃饭,提出铜锅上的锡对身体不好,店主就想办法改进,用铁锅制出了更加精致美味的蛋品,命名为“铁锅蛋”。
鸡蛋六枚破壳放在大碗里,用竹筷子同一方向急打一两百下,打得蛋液发酵,在碗里蛋液泡沫如同云雾一般涨了起来,然后将铜锅在灶火上烧红,放入炼好的猪油、虾子、酱油,先爆葱、姜,爆香拣出,蛋液倒入油中翻滚,然后将铜锅用火钳子夹住离火,工夫久暂那就要看大师傅手艺了。此刻蛋在锅里,已经涨到顶盖,堂倌快跑送到桌上,不但锅里蛋吱吱作响,而且涨起老高,不仅好看,且腴香噀人……
迷信带来的创新袁世凯很迷信,在日常的饮食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由于“洪宪”与“红现”同音,因此他在饮食中多以红色为主,比如红烧肉、红烧鱼和红壳龙虾,以及红蟹,等等,餐前通常还要侍者先端上四盘拼成“洪宪万岁”的鲜火腿丝。
▲南煎丸子
丸子都是圆形的,唯独保定府的南煎丸子,是扁形棋子状。古时保定城以水路为主,会馆林立,南北货物云集于此。当地厨师采用冬笋、香菇、海参等与本地的荸荠配以南方的玉兰片、肉馅海参等结合制作丸子。
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 民国三年天津造币总厂铸造
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位高权重,民间戏称其为袁大头,在直隶官府宴席中,为避讳“袁”字,厨师将圆形丸子压扁,大胆采用独特的烹制方法,创制出南北皆宜、原汁原味的美味佳肴。因出于保定府南奇,故取名南煎丸子。
而元宵与汤圆,也有着类似的故事。
袁世凯把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企图延续千秋万代,可是在当年正月十五的时候,袁世凯已感到力不从心,在皇位上坐不住了。他穿着便装,在北京的大街上散心。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大栅栏的厚德福。
此时,厚德福的门前,正在热卖元宵,“元——宵”的吆喝声回荡在袁世凯耳边,袁世凯仿佛听见了“袁——宵”,不由得勃然大怒。
他也没有心思吃饭了,下令将厚德福卖元宵的人拘捕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就在此事发生没多少天之后,袁世凯便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在忧惧中迅速死去。
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