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高邮之战元末势力划分总体而言,这是一场起义军和元军交战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元朝天下崩溃成为了必然,元军心气尽失,失去了对起义军的军事优势,从此变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讲战争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主角张士诚。张士诚,泰州人,原名张九四,一般以数字命名的人,出身都不会好,比如朱重八同志。张士诚作为当时天下等级最低的族群中的一员,自然没有一颗爱元朝之心,一门心思都放在如何过得富裕点这个问题上。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张士诚是个矛盾的人,所以他能成功却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首先他是个私盐贩子,而且是个头目,做这类业务的人,基本都是亡命之徒,多半就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这类人更是极有可能是势利之徒。可他却又并非如此,张士诚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且是个固执的人,更是个顽强的人,所以他能成功。可是张士诚却不是一个真正靠得住的人,他想的都是身边这一群人的小日子需要过得舒坦,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志向,比如朱元璋和陈友谅那样争

元末南方三雄的张士诚,占据着天下最富有的江左和淮南膏腴之地,虽为一时人杰,但是却在同朱元璋争霸之际屡屡错失良机,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总是让人感觉少点什么,给人以量小的观感。但是不可否认,张士诚是一个绝不服输的顽强之人,也正因为此,他才能在元末脱颖而出,成为与朱元璋和陈友谅这对当空日月并立的最闪耀的星星。

张士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积累资本,成为元末天下势力当中最为富有的一股势力,主要是源于一场震动天下、名垂青史的战役的胜利。那就是元末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的高邮之战。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1)

元末天下形势

这是一场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不可能的胜利,其实从战争角度讲,高邮之战也称不上是张士诚的胜利,但是从结果来讲,不胜而胜。这一战成就了张士诚,同时也击垮了元朝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张士诚一飞冲天,而元朝天下则起义如火山喷发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此一路下坠,直至被赶回草原。

总体而言,这是一场起义军和元军交战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元朝天下崩溃成为了必然,元军心气尽失,失去了对起义军的军事优势,从此变成了被动挨打的一方。

讲战争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主角张士诚。张士诚,泰州人,原名张九四,一般以数字命名的人,出身都不会好,比如朱重八同志。张士诚作为当时天下等级最低的族群中的一员,自然没有一颗爱元朝之心,一门心思都放在如何过得富裕点这个问题上。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张士诚是个矛盾的人,所以他能成功却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首先他是个私盐贩子,而且是个头目,做这类业务的人,基本都是亡命之徒,多半就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这类人更是极有可能是势利之徒。可他却又并非如此,张士诚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而且是个固执的人,更是个顽强的人,所以他能成功。可是张士诚却不是一个真正靠得住的人,他想的都是身边这一群人的小日子需要过得舒坦,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志向,比如朱元璋和陈友谅那样争取天下的大志,小富即安的心态重恩少法的管理便是他不可能成为最后赢家的关键。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2)

元末势力划分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3)

高邮之战

而高邮之战便是体现灭元盖世功臣的张士诚固执和顽强这些性格有点的最好的一幕演出。

1353年,陈友谅还是徐寿辉手底下的一位文员,朱元璋刚刚还俗参军,还只是郭子兴手下的列兵。而张士诚就自己拉起了队伍,以下属十八人为核心,自己当创业老板,在乡间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拉开了反元起义的序幕。

张士诚首先攻下泰州,而后攻下兴化,渐渐在江淮之地上闯下名声。而后偷袭高邮得手,并打败了淮南行省的数次围剿。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临时政权,国号大周,改元"天佑",张士诚自称"诚王"。

元朝对于义军的策略就是,谁敢冒头打谁,张士诚称王之后,自然成为了元朝廷的重点打击目标。于是大量集结地方军队讨伐张士诚,数次进攻,皆被士气如虹的张士诚率部击溃,并且控制了元朝的经济命脉,运河。元军的连番失利和运河的丢失引发了元朝廷中央的不满,于是一场大战来临。

于是元顺帝派遣右丞相脱脱(这个脱脱不是修宋辽史,治理黄河的丞相脱脱)统领蒙古诸王,并从西域,漠北等地抽调全国精锐,组成40万联军直抵弹丸小城高邮。而张士诚所统领的高邮全城军民合计也就约十万人,能战斗的也就三五万人,而且还是乌合之众。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4)

高邮古城

元军南下,势如破竹,元朝正规军的战斗力即使到了元末也是极强的,张士诚派出的几股阻击部队都先后被元军歼灭。脱脱目空一切,扬言要屠高邮以安江南起义军之心。这反倒有助于军心涣散的高邮城内军民万众一心,共抗爆元。

战斗过程很简单,元朝四十万大军死死围住了高邮这个弹丸小城,高邮城,城破墙矮,还小得让人忽略不计,在四十万元朝正规军面前,似乎就是一直不会爬的蚂蚁,眼见就要被碾死。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5)

高邮古城一隅

脱脱为了将事情做绝,在围住高邮的同时,还派出大军将高邮附近的六合、盐城和兴化等诸城全部拔掉了,整个淮南,就剩下高邮一座孤城。拔掉了周围的潜在威胁,那剩下的就是强攻高邮,活捉张士诚。

元军,脱脱指挥大军日夜不分,全为主攻点的方式向着小小的高邮冲击。张士诚,一只孤军,一座孤城。

城外黑云压城,城内一片哀嚎。战士没有对方战力强,军队没有对方数量多,面对十比一的巨大劣势,顽强却面容疲倦的张士诚知道,他并不可能永久地守住高邮,打败脱脱的大军。夕阳下,张士诚很是落寞,他不清楚明天会如何,只是眼见守城的兵士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

固执的张士诚知道,他没有投降这条路可以走,唯有坚持,多一天是一天,苟延残喘罢了。这样的坚持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可笑的,如果不是因为最后的成功,这将是一个愚蠢的悲壮故事。真的,无数次生活中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坚持是无效的,徒劳的。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张士诚的这份坚持都是极为可笑的,毕竟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坚持都是一场笑话。

城外大帐下的脱脱亦是眺望着烽烟尚未散尽的战场。城墙上的将士一日比一日少,城墙下的尸体越堆越多,一场压倒性优势的战役硬是让自己打成了消耗战。这是脱脱不愿看到的,尽管城最终是可以攻破的,但是如此大的消耗必然会给朝中的反对势力留下把柄,近日收到密报,已有好几道奏折是参自己的了,念及此,脱脱也是皱紧了眉头。

双方都有各自的难处,更有各自眼下的目的,一个想速胜,一个想久守。

双方固执的在高邮城拉锯,又一个多月后,义军只剩下几千人,粮食越来越少,弓箭等守城的器械使用殆尽。起义军内部产生分歧,许多人希望投降保命,许多人更愿意再坚持坚持。而固执的张士诚再一次陈说利害关系,给大家打鸡血,将城中所有人都绑在了自己的战船上。

然而城外的脱脱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元顺帝最终还是被朝中反对脱脱的势力给说服,撤了脱脱兵权,另派他人前来统军。临阵易帅,而且脱脱在军中支持者众多,一通猛操作之后,换来的却是占尽压倒性优势的元军不战而溃,全军鸟兽散,围城的大军也一下各自散去。

张士诚的坚持终于获得了回报,而脱脱的担忧也最终变成了现实。

高邮之战就此结束,元军崩溃,张士诚率领所剩不多的几千残部,追杀溃逃的数十万元军。一战威震天下,震动寰宇,元朝再无力对张士诚造成致命打击,张士诚趁此做大,攻下了整个江淮膏腴之地。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6)

高邮古运河

此战,堪称神话故事。几万乌合之众,对阵四十万正规军。张士诚部无论从单兵还是整体都不如元军,在统兵能力上,张士诚也是远远不如脱脱。但是一直在挨打的张士诚,却坚持到了最后,正因为他的坚持,所以最后张士诚等来了救星,等来了从天下凡的拯救者。

元末金陵之战(无脑的坚持并不可笑)(7)

高邮古运河

而可笑的却是,这个伟大的救星却是对立面昏庸的元顺帝,是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元朝大臣。

所以才有了这个神话故事,三五万杂牌乌合之众,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四十万正规军。而且是那个横扫欧亚,无人能敌的上帝之鞭,蒙古骑兵。

张士诚用他可笑的坚持,换来了想要的一切。他建国了,他称王了,他成了天下最富有的诸侯。

可能历史本来就是巧合,偶然夹杂着许多可笑的故事。一场乏善可陈的战役,却因为最后时刻的超级大反转,变得名垂千古。似乎像是有些电影里面,超级大反派在最后时刻良心发现,自杀身亡,成全了正派主角。

这是历史,更像是演义。也许,我们都会明白,那些看似可笑的坚持,最终都会又一个逆天的反转,谁又能肯定,一个整天只能吃泡面却坚持买的彩民,下一次不会真的中了大奖呢?

而这正是张士诚,在高邮之战的故事,也是张士诚一生秉持的固执与坚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