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冥王星不是行星了(为什么说冥王星不算真正的行星)
为啥冥王星不是行星了(为什么说冥王星不算真正的行星)除了冥王星以外,柯伊伯带中还有另外两颗矮行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以及数千个更小的岩石和冰块。刚刚越过海王星轨道就进入柯伊伯带的地盘了,换句话说,柯伊伯带的范围是30 AU至50 AU,其外侧边界的精确位置要看你打算问哪个天文学家。对于不熟悉天文学行话的读者,我在此解释一下:“AU”是“astronomical unit”(天文单位)的缩写,指的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30 AU”的意思是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30倍。那寒冷、遥远的荒原有一个名字:柯伊伯带,以荷兰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的名字命名。在二十世纪中期,柯伊伯和其他几位学者提出假说,认为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区域绝非空无一物。然而,杰拉德的看法是虽然过去该区域不是空的,但是到了现代(即过去的十亿年当中)却被清理干净了。因为某种奇怪的、只有天文学家才知道的原因,他的知名度很高。柯伊伯带柯伊伯带其实很像小行星带,只不过比小行星带宽两倍、高两倍
冥王星最终并不孤单。除了冥王星以外,柯伊伯带还收留了矮行星以及更小的岩石和冰块。
我敢说你肯定知道冥王星,这颗变节的岩石曾经欺骗了我们几十年,让我们以为它是太阳系行星家族的成员之一,直到一些天文学家用完美精确的方式定义了“行星”这一术语才把它踢出行星的家族名单。
但是你知道冥王星其实并不孤单吗?
所谓“不孤单”,指的是它大约有100 000个朋友,全都在太阳系寒冷、遥远的荒原中围绕太阳运转。
那寒冷、遥远的荒原有一个名字:柯伊伯带,以荷兰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的名字命名。在二十世纪中期,柯伊伯和其他几位学者提出假说,认为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太阳系区域绝非空无一物。然而,杰拉德的看法是虽然过去该区域不是空的,但是到了现代(即过去的十亿年当中)却被清理干净了。因为某种奇怪的、只有天文学家才知道的原因,他的知名度很高。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其实很像小行星带,只不过比小行星带宽两倍、高两倍并且拥有至少两倍于小行星带的物质。柯伊伯带最有名的天体为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在柯伊伯带中疑似有100 000个天体。
刚刚越过海王星轨道就进入柯伊伯带的地盘了,换句话说,柯伊伯带的范围是30 AU至50 AU,其外侧边界的精确位置要看你打算问哪个天文学家。对于不熟悉天文学行话的读者,我在此解释一下:“AU”是“astronomical unit”(天文单位)的缩写,指的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30 AU”的意思是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30倍。
除了冥王星以外,柯伊伯带中还有另外两颗矮行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以及数千个更小的岩石和冰块。
然而,我们知道那地方还有很多天体,但是因为它们太小、离地球太远,所以很难观测到。故此,截止目前,我们估计有大约100 000个“柯伊伯带天体”(Kuiper belt objects),如果你想要一个顺口的词,就叫它们“KBO”吧。如果你想要一个滑稽到极致的词,KBO的主要成员叫做“QB1-o’s”,它的读音是——我发誓这不是我想出来的——“cubewanos”。
简单来讲,柯伊伯带跟小行星带差不多,只不过更大、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