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博物馆的正确方式(去博物馆之前你一定要先认识这些字)
打开博物馆的正确方式(去博物馆之前你一定要先认识这些字)13、匜[yí](音仪),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
9、鬲[lì](音力),古代煮饭用的炊器。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10、軎[wèi](音未),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軎上有孔,用以纳辖。亦作“轊[wèi]”。
11、甑[zèng](音赠),古代炊具,多为陶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 放在鬲上蒸煮。
12、箅[bì](音必)。所以蔽甑底者也。从竹 畀声。——《说文》。按 甑以蒸饭 底有七穿以竹席蔽之。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片状器具。
13、匜[yí](音仪),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