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焦虑根源是没有守住自己的秘密(焦虑的哲学诠释)

焦虑根源是没有守住自己的秘密(焦虑的哲学诠释)- one -//思想的范围也许更为宽广,或甚至在抽象层次上变得清晰,但是却越来越不确定了。—— 克尔凯郭尔,《恐惧的概念》

The Meaning Of Anxiety

焦虑根源是没有守住自己的秘密(焦虑的哲学诠释)(1)

尽管我无意对现世高谈阔论,

但是对当代情势稍有观察的人都不会否认,

这个时代是错乱的;而造成其焦虑不安的原因则是,

思想的范围也许更为宽广,

或甚至在抽象层次上变得清晰,但是却越来越不确定了。

—— 克尔凯郭尔,《恐惧的概念》

//

- one -

克尔凯郭尔心理学式写作的核心问题在于,人如何能够自主地成为他自己。意欲成为他自己乃是人生的真正志业。克尔凯郭尔主张,我们无法具体定义个人存在的自我,因为自我即是自由。但是他花了相当的篇幅指出,人是如何地不愿意成为他自己;他或者逃避自我的觉知,或者意欲成为他人,或者干脆当个墨守成规的人,又或者意欲大胆地成为自己,但却以悲剧的斯多葛式(stoic,译注:原指古希腊哲学学派,主张禁欲,在此意指对人生抱持灰色负向的态度)绝望形态收场,因此也就注定不可能成就完整的自我人格。他在此所用的字词“意欲”(will),与19世纪的唯意志论不可混为一谈;后者的范畴主要指涉的,是自我内在不可接受质素的再现。不同的是,此处的意欲是一种创造性的抉择,主要是以扩大自我觉知为基础。“一般而言,意识(即自我意识),乃是完整自我的决定要件。”克尔凯郭尔如此写道,“意识能力越强,自我的范围便越大......”

这番话对于任何熟悉现代心理治疗的人而言,都不会是陌生的语言。治疗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厘清内在自我毁灭的冲突,以扩大自我的觉知;这些冲突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个人在事件发生初期,就被迫把自我觉知加以阻绝。在治疗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些自我觉知被阻隔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案主无法跨越他在成长的不同时点所积累的焦虑障碍。克尔凯郭尔明白表示,完整的自我人格是奠基于个人面对焦虑,以及虽有焦虑依然前进的能力。自由对克尔凯郭尔而言,并非自然附加之物,也不会像被砖石压迫的植物,在障碍移除后就自发地向阳生长(就像自由的问题,有时会被低劣的心理治疗形式过度简化一样)。自由毋宁端视个人在每个存在的瞬间,如何对待自己。以今日的语言来说,这表示自由是依个人对自己负责和自主的程度而定。

焦虑根源是没有守住自己的秘密(焦虑的哲学诠释)(2)

- two -

◆ ◆ ◆ ◆

克尔凯郭尔言及在孩童的无知状态之后,会产生自我觉知的唤醒,我们会忍不住想要拿它和当代的心理学资料做比较。但是要做这样的比较有其困难,因为两者之间的比较基础不尽相同。例如,克尔凯郭尔的自我(self)概念意涵,在当代心理学最相近的自我(ego)概念中,也只有部分的意思相通。不过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自我觉知唤醒发生的时间,与我们在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浮现(emergence of ego)期相近。大约是在一到三岁之间;我们可以观察到,婴儿并不具备这样的自我觉知,但是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却清晰可辨。根据郭尔凯郭尔的观点,他认为这变化是一种“质性的跳跃”,因此科学方法无法做出适切的描述。克尔凯郭尔的目标是要针对人类的处境进行现象学的描述,例如,成人发现自己置身于冲突的状态中(自我觉知)便是。

这个“跃入”自我觉知状态的后果,就是焦虑成为反思之物,换言之,它现在有了比较多的内容。焦虑“在成年晚期者的身上会更具反思的性质,因为个人参与人类历史之故”。自我觉知不仅使自我导向的个人发展成为可能,它同时也使自我觉知的历史发展成为可能。就像个人不会把自己视为是环境及自然条件的俘虏,而是具有选择与独立的能力一样,他也同样不会只把自己视为是自动机器,被毫无意义的历史发展所吞噬。通过自我觉知,人类可以塑造他现在的历史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它。这并未否决了个人所处历史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力。“每个人都在历史的网络中诞生,”克尔凯郭尔写道,“自然法则的效应仍然一如往常地有效。”但是更重要的是,个人如何看待他自己与所处网络的关系。

焦虑根源是没有守住自己的秘密(焦虑的哲学诠释)(3)

- tree -

◆ ◆ ◆ ◆

克尔凯郭尔到此为止的论点可以整理如下:在天真无知的状态下,个人与环境是不分离的,此时的焦虑是模糊的。然而在自我觉知的状态中,个人分离独立出来的可能性产生了。此时的焦虑是反思的,个人可以通过自我觉知一定程度地引导自身的发展,以及参与人类的历史。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关键的要点。焦虑涉及内在冲突,这是自我觉知的另一项重要产物。克尔凯郭尔说,焦虑“害怕它的对象,但是却与它的对象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视线无法离开它,事实上也不会离开它......”(我们作者又补充说道:“如果有人很难了解这样的说法,我也莫可奈何。”其中道理读者心知肚明。)【译注:作者可能意指压抑的机制,使个人无法正视内在心理冲突的存在,故而不接受或不能理解这样的说法。】再者焦虑

是个人对恐惧对象的欲望,一种同情的冷漠。焦虑是掌控个人的陌生力量,但是我们不能撕毁自己,也没有意愿这样做;因为我们会害怕,但是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渴望的。焦虑于是使人动弹不得。

(未完...)


文 /(美)罗洛.梅

《焦虑的意义》

朱侃如 / 译

编辑 / 阿朴

图片 / 网络

在你最需要的时刻相遇

西安厚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1:0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