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孩子喜欢什么(有一种叫爸爸妈妈的兴趣爱好)
58岁的孩子喜欢什么(有一种叫爸爸妈妈的兴趣爱好)之后,书小迷同学在车里跟迷爸说:“爸爸您叫我画画要求的是要效率,老师要求的是一定要达到那个时间。如果不讲究效率,那就像以前那样,我则一定要坐在那里画一个小时以上才会画完一幅画,提前画完了老师还会叫他再画一幅,我就不想画了。”老师说书小迷同学从来不会干扰别人画画,既然迷爸这么讲了,那以后就由书小迷同学自己决定了。书小迷同学在旁边还想给自己做解释,迷爸便拉一拉书小迷同学,示意叫他不要说话。迷爸听完老师的投诉,赶紧给老师道歉,笑着告诉老师这是迷爸没有做好,没有跟老师沟通好。于是迷爸趁机当做老师与书小迷同学两人的面做进一步的沟通。迷爸说以后书小迷同学画画的内容、时间都由他自己决定,他不会则向老师请教,没有画好老师还请多加指导。即使是书小迷同学只画五分钟,那也没关系,不想画就玩,但不能干扰别的小朋友画画。老师也不要觉得书小迷同学没有画几分钟就不画,是让迷爸白花钱,迷爸不会怪责老师。
一个星期前,迷爸去画室接书小迷同学下课。
盛老师告诉迷爸,书小迷同学一上午就画了不到二十分钟,画完一张纸就不画了。要求书小迷同学画完一个小时时间,画完一张纸再多画一张纸,书小迷同学就是不画了。
书小迷同学却跟老师说,迷爸对他都不做要求,他想怎么话就怎么画,他是要快乐地画画,画画要快乐。
老师说要求书小迷同学最少也要画一个小时,这样才对得起迷爸,对得起书小迷同学自己,至少对得起交的学费。
书小迷同学在旁边还想给自己做解释,迷爸便拉一拉书小迷同学,示意叫他不要说话。
迷爸听完老师的投诉,赶紧给老师道歉,笑着告诉老师这是迷爸没有做好,没有跟老师沟通好。于是迷爸趁机当做老师与书小迷同学两人的面做进一步的沟通。
迷爸说以后书小迷同学画画的内容、时间都由他自己决定,他不会则向老师请教,没有画好老师还请多加指导。即使是书小迷同学只画五分钟,那也没关系,不想画就玩,但不能干扰别的小朋友画画。老师也不要觉得书小迷同学没有画几分钟就不画,是让迷爸白花钱,迷爸不会怪责老师。
老师说书小迷同学从来不会干扰别人画画,既然迷爸这么讲了,那以后就由书小迷同学自己决定了。
之后,书小迷同学在车里跟迷爸说:“爸爸您叫我画画要求的是要效率,老师要求的是一定要达到那个时间。如果不讲究效率,那就像以前那样,我则一定要坐在那里画一个小时以上才会画完一幅画,提前画完了老师还会叫他再画一幅,我就不想画了。”
听完书小迷同学的解释,迷爸暗暗庆幸,幸好给了书小迷同学自由的空间,否则他也不说自己的想法,将会严重导致他的对抗,甚至以后对画画都会产生逆反心理。
画画是迷爸要求他去学的,尽管是遵循过他的意见,但作为孩子,书小迷同学并没有学与不学的强烈感。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这样,没有明显的、强烈的学习某个兴趣爱好的欲望,大多数是大人替孩子做出的选择,迷爸把这个选择叫做“是爸爸妈妈的兴趣爱好”。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对某项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欲望,甚至有个别的是天才。
“爸爸妈妈的兴趣爱好”总体是好的,能够培养孩子掌握一项甚至更多的技能。这个技能将后不一定能赚钱养家,但最少可以打发业余时间,在某些场合做做秀。
像迷爸甚至更早的一代人,因为早期社会不富裕,生活条件不够好,人们认知不多,很多人没有一项文体方面、健康的兴趣爱好,于是在业余时间过得枯燥乏味。
不过,“爸爸妈妈的兴趣爱好”总归不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家长或者老师如果引导不好,过程会做的很累,结果甚至会很糟糕甚至相反,迷爸从书小迷同学身上就能感觉出来。
迷爸迷妈早期决定书小迷同学太瘦弱,就送他去学跆拳道,结果学了近三年时间,不仅没有学好,甚至让他产生恐惧心理。学围棋倒是他一时的兴趣,但随着难度加大,也是不适合再学下去。如今还在学的画画、架子鼓等,迷爸是希望他能坚持把画画这个兴趣爱好学下去,至于学到什么程度、什么水平,则不做要求,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事这方面的职业。
从今年这个暑假开始,迷爸就告诉书小迷同学,以后再也不给他画画做任何要求,他想画什么内容,想画多长时间,甚至有时不想去画室,都取决于自己,给他充分的自由。不过,迷爸给他说明,现在他上六年级了,以后是重点把时间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各项兴趣爱好有时间则学习一下,没时间都暂停,等以后有时间再发展。
不过,书小迷同学在画画方面还是更有进步了,他明白了迷爸的要求是要效率而不是拖延时间,明白既要做到画好又要玩好的道理。所以,上节课他只花了十九分钟就完成作业,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磨磨唧唧花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才完成。
迷爸在此也要感谢盛老师的理解与配合,有老师的理解和配合,书小迷同学才会有更自由的空间。当然,迷爸仍然期待书小迷同学在画画方面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