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我们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像长辈一样孝敬)
你以为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我们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像长辈一样孝敬)就在2个月前,他们的女儿Callie,结束了她的生命。当时,他们没有太多的空间去流眼泪,现在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哭泣了,为哈里和女儿Callie哭泣,是哈里释放了他们……而这篇文章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特别真切地感受到,虽然老年人的身体在经历衰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反而生长出了一种顽强的活力。文章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对死亡的态度文章中写道,当他的小猎犬哈里去世的时候,他和他的爱人卡罗林忍不住哭泣。他和他的爱人卡罗林把一盒纸巾轮流传递给彼此,但并不是所有的眼泪都是为哈里流的。
今天是国庆和中秋双节,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10月1日还不仅仅是咱们中国的节日,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节日——国际老年人日。这是联合国1990年投票成立的一个节日,今年正好是这个节日成立的30周年。
但如果我们说对自家的老人说祝老年人日快乐,对方听了肯定一百个不乐意。因为“老人”是一个自带很多负面含义的标签,比如一个人思想迟钝或者落伍、行动不便、生活孤单等等。总之,对于老人和老年生活,我们有太多负面的印象。
有篇文章的标题叫做《这个老头子》,文章的作者Roger Angell在今年的9月19日庆祝了100岁的生日。
Roger写的《这个老头子》是他在93岁高龄完成的,他从自己的视角告诉读者,一个美国的老年人进入90岁之后,真实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而这篇文章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让我特别真切地感受到,虽然老年人的身体在经历衰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反而生长出了一种顽强的活力。文章中有两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对死亡的态度
文章中写道,当他的小猎犬哈里去世的时候,他和他的爱人卡罗林忍不住哭泣。他和他的爱人卡罗林把一盒纸巾轮流传递给彼此,但并不是所有的眼泪都是为哈里流的。
就在2个月前,他们的女儿Callie,结束了她的生命。当时,他们没有太多的空间去流眼泪,现在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哭泣了,为哈里和女儿Callie哭泣,是哈里释放了他们……
当我看到“他和他的爱人卡罗林把一盒纸巾轮流传递给彼此”这句画面感极强话的时候,我心里感觉忽然温暖了,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但并不是所有的眼泪都是为哈里流的”他们是为去世的女儿而哭泣……这可能就是我们中国那句老话说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吧。老人看到女儿去世,他们悲痛欲绝,但不知道哭泣,但小猎犬哈里去世,他们终于哭出来了,终于释放了。
2、变老的过程中最渴望什么
他说,变老的过程还不是他人生中最意外的事情。最让我意外的一件事,而且是比变老意外得多得多的事情,是他们会无止尽地渴望深度的亲密关系。
他们那些老东西,每天、每个小时都渴望跟别人对话,渴望他们的家庭生活能焕发出新生,渴望在看电影或者逛博物馆的时候有人陪伴,渴望在晚上回家的时候有人一起坐在车里。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这个年龄的人,会蜂拥到世纪佳缘、探探这样的约会网站上。
那些在伊甸园里嬉戏的疯狂夜晚,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它们也不是暧昧的恋人的专利,不是新婚夫妇的专利,不是中年夫妻的专利。
更多的欲望、更多的爱、更多的亲密、更多的性和更多的浪漫——重新找回这些感受吧,不管是什么年龄!
是啊,老年人渴望什么?老年人只是年龄大了一点,但和年轻人有一样的渴望。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上,人们都觉得年龄大了,就应该没有需求了,就应该等着去自己该去的地方。比如,有老年人自己找个老伴,首先子女就不愿意,就觉得人老了,还结什么婚,这是很丢人的事情,再不要说社会上的人了,人们都会唾弃,觉得人老了不正经什么的……
不过现在的社会比以前好多了,但是,对待老年人,还是年龄衡量一切,老年人渴望的很难得到满足。
奥斯卡影帝奥利维尔男爵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17岁,都涂着红嘴唇。
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能在今夜与人共枕而眠,都希望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感受到另一个人的身体辐射出的那种甜美的温暖。无论他们处在什么年龄,即便他们已经失去了伴侣,他们也永远不会失去这种渴望:看看他们的脸!当那种激情重新出现的时候,他们会热切地抓住它,他们的面容都会因此而改变。
诗人厄普代克有一句话,我要送给我们自己,也送给那些看到老年人拥抱就感到难为情的年轻人:无性爱,毋宁死。从我这拿走这句话吧,因为我们这些人感受过失去的空虚,然而我们仍然心怀幸运,结伴而行。
阅读完《纽约客》杂志的这篇文章《这个老头子》。我发现,这位老人虽然当时已经93岁高龄,但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来的气质,一点都不像一个耄耋老人,或者说,不像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耄耋老人。他的文字风趣幽默,思维清晰敏捷,如果要用一句话描述他的状态,可能会说,“任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十一”期间很多人都会回到家里,陪伴家里老人。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不仅把他们像长辈一样孝敬,还能看到他们心里的少年。
【作者:塔克拉玛干的一粒沙,一个行走在在塔卡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教育者,一个持续阅读写作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