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马赛克(34马赛克)
不规则马赛克(34马赛克)秉着科研的态度,我随即了解了这项逆天技术—— PULSE太多高糊图片找不到出处,无法使用,一把辛酸泪~ hhh看到这个消息,我不安分的心马上躁动起来,面红耳赤,嘿嘿...一旦习得此技,就能做到“心中无码”,将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想起前段时间,刚忙完的毕业论文
Hello,大家好,我是狗菌
前阵子在网上有看到一个黑科技:
你最讨厌的马赛克,终于能去掉了!
( What ? 真的假的 ? )
看到这个消息,我不安分的心马上躁动起来,面红耳赤,嘿嘿...
一旦习得此技,就能做到“心中无码”,将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想起前段时间,刚忙完的毕业论文
太多高糊图片找不到出处,无法使用,一把辛酸泪~ hhh
秉着科研的态度,我随即了解了这项逆天技术—— PULSE
PULSE | 由美国杜克大学的大神们研发,是一种新型的AI 超分辨率算法,通过高精度的比对和像素采样来增强图像。
简单来说,就是AI 根据高糊马赛克重新绘出“新的面孔” ,判断标准是将新面孔马赛克处理,跟原图比对反馈优化。
原图 - 马赛克 - PULSE
虽然不是真实还原,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应付某些场景已经足够,手动滑稽
目前,这项技术发布到了Github上面~
https://github.com/adamian98/pulse
( 一脸懵圈,不知所云 )
感兴趣的技术宅们体验一下,顺便带带我!
看来,想利用黑科技PULSE ,处理论文高糊图片是行叭通 了~
其实在PS里也有相关的算法功能,不过远没有这么逆天
马赛克变清晰 是不可能的,『相机对焦』表示不服,除非画得一手好画,代替AI 将缺失的像素手绘出来。
接下来我要讲的方法,PS操作起来并不太难,应付论文简单的高糊图片绰绰有余。
图片高糊的原因无非是:像素不够 边缘反差不够
( 示范案例:350 X 300 像素 )
像素不够就加像素
选择“图像-图像大小” ,将宽度和高度的像素增加到10倍;
需要注意的是“重新采样” 这一项,利用插值算法来定义新增的像素,又称为插值像素 。
其中一种插值算法 取两端像素的中间值,
比如A(R1 G1 B1)、B(R2 G2 B2)之间新增的像素C为(R1/2 R2/2 .. ..)
这样的插值像素C对图像的清晰度 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占内存。
所以,图像的质量不是像素越多越好,要看硬件 和算法 。
PS中的插值算法有两种常用模式:两次立方 和邻近(硬边缘) ,两次线性位于两者之间。
这些远不如 PULSE的算法逆天,但也够用——
两次立方适合复杂的位图,有效避免马赛克;
邻近适合线条简单的“矢量”图,边缘清晰;
案例用邻近(硬边缘) 放大更为合适,而 PS默认的插值算法为两次立方,所以不建议使用“Ctrl T”直接放大。
反差不够就加反差
“Ctrl shift U”,去色;新建色阶调整图层,增大反差;适当锐化;
处理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但3500 X 3000 的像素太多了,华而不实
选择“图像-图像大小” ,将宽度和高度的像素缩小到700 X 600 即可,“重新采样” 选择两次立方缩小;适当锐化。
( 好像没啥效果 ? )
( 来张复杂点的 ~ )
提问 为什么要先放大再缩小,多此一举?
回答 这是钻了算法的空子,有意加入“有效”的插值像素
案例中的片子非黑即白,比较特殊,灰色的插值像素经过锐化处理,对清晰度就是有贡献的。
这种方法主要是快,处理线条简单、边缘完整的图片可还行。
( 示范案例 马赛克处理 )
如果边缘很糊、
断断续续,
那就无能为力了,只能用接下来的方法——
1、用钢笔工具 将图片的轮廓线条重新勾勒一遍;
2、设置好画笔参数 ,硬度100%,大小 4像素;选择钢笔工具 ,右键单击,选择“描边路径” ,确认即可。
这种方法得到的烧瓶就很完美,但是会逼疯刚上手钢笔工具 的小白,费时耗力。
所以最省时省力、不费脑子的办法,还是——找到原图 ,你说对吧~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体验PULSE,需翻墙
仅以安利黑科技PULSE
顺便缅怀将逝去的科研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