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含义(字言字语)
字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含义(字言字语)以上四中解释,似乎让我们无从辩解,每种说法都貌似有理有据。纵观以上几种解释,除了第一种与树木无关,其他几种解释均与树木有关,且第一、二种观点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指称的树干的部分略异。而从"朱"的字形观察,当为"木"中间加指事符号而造,并非是两头打结中间穿"珠"之形。若为串珠之形中间的短横或者圆点一般应为两个以上。甲骨文“玉”字就是一串玉的形象,上图甲骨文金文字形显示所串之玉皆为三片及以上。而“赤心木”之义应该是后来引申而来的。4."朱"指红心树木。此说依照《说文》之解释,《说文》曰:"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此种说法认为,"朱"字中间一笔指明从木中间砍断,而里面露出来的必定是红色的树心。甲骨文金文“朱”3."朱"当为"株"的本字,持此种说法的是郭沫若先生,郭氏在《金文丛考》中认为:"'朱'乃'株'之初文……金文于'木'中作圆点以示其处,为指事字指一佳例。其一横者乃圆点之演变。"
关于"朱"字的本义阐释分歧关于"朱"字各家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这种分歧源于对"朱"字中间指事符号的不同阐释。各家从字形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朱"为"珠"的本字,为象形字,并非如各家所说为会意字。商承祚先生持这种观点,认为整个字形像贯珠之形,上下为串珠字后所系的结,同卜辞中有的"玉"字相似。
2."朱"本意指称树干。此种说法的依据是,在甲骨文中"木"字通常以指事符号来表示所指。指事符号在"木"上为"末",为树梢之意;指事符号在"木"下为"本",意为树根;指事符号在"木"中就是"朱",意为树干。
金文“本”和“末”
甲骨文金文“朱”
3."朱"当为"株"的本字,持此种说法的是郭沫若先生,郭氏在《金文丛考》中认为:"'朱'乃'株'之初文……金文于'木'中作圆点以示其处,为指事字指一佳例。其一横者乃圆点之演变。""朱"之本意为露出地面的树根或者靠近根部的部分,或为树桩。《说文》曰:"株,木根也。"徐锴系传:"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段玉裁注:"株,今俗语云桩。"
树桩
4."朱"指红心树木。此说依照《说文》之解释,《说文》曰:"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此种说法认为,"朱"字中间一笔指明从木中间砍断,而里面露出来的必定是红色的树心。
以上四中解释,似乎让我们无从辩解,每种说法都貌似有理有据。纵观以上几种解释,除了第一种与树木无关,其他几种解释均与树木有关,且第一、二种观点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指称的树干的部分略异。而从"朱"的字形观察,当为"木"中间加指事符号而造,并非是两头打结中间穿"珠"之形。若为串珠之形中间的短横或者圆点一般应为两个以上。甲骨文“玉”字就是一串玉的形象,上图甲骨文金文字形显示所串之玉皆为三片及以上。而“赤心木”之义应该是后来引申而来的。
"朱"本义当指树干,当为"株"的本字,由树干或树桩联想到树心之为红色"朱"字与"末""本"具有相类推的造字原理,其指事符号在树根和树枝中间的树干上,很明显在指明此处即为树干或树桩也。《六书故》曰:"朱,干也。"其实更为准确的说,"朱"当是树干的下部,即树桩。
"朱"当为"株"的本字,《说文》:"株,木根也。"徐锴系传曰:"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急就篇》曰:"斩伐树木斫株根。"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中的"株"亦是"树桩"之意。而"朱"的红赤之意从何而来呢?既然"朱"初为树干或树桩,而树干或树桩的中心一般为红色,特别是类似松柏之木其主要特点就是树心红赤。
守住待兔漫画
这种由树干联想到树心的红赤也是顺理成章的,特别是古代人比较看重那种类似松柏且材质非常好的树木。这类红木多是纹理交错,且具有木材花纹美观的特点,材质坚硬、耐久,很受人们喜爱。因此,我们说古人以树心或树干之色来指称颜色便不难理解了,恰似我们以"咖啡色"来指称类似咖啡的颜色一样。
古人对颜色区分也是比较清楚的,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命名,而且同为红色也会加以细致区分。"朱"就是属于红色系列中的一种,"赤"也同样是红色当中的一种,且有别于"朱"。"朱"和"赤"对颜色的命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其他事物的颜色类比来做命名的,"朱"为树心之色,"赤"从字形字义上看则是火焰之色。
"朱"属于红色系列中处于中间的一种红色,当为正红之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红"。在古代文献中,"朱"常与"赤"对举出现,例如:
《礼记·月令》:"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上"朱"均为大红色,"赤"为火红色。
"朱"用来表示颜色,有尊贵之意,后造了"株"表示本义"朱"用义指称颜色之后,便被广泛使用,表示颜色之意显出喧宾夺主的强势。古诗中很多诗句所用之"朱"皆是表示红色,如: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王维《洛阳女儿行》)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春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以上诗句中的"朱"皆为红色之意。"朱"字多用来表示颜色之后,便又造了"株"来表示本义树干、树桩,因一棵树只有一个树干或树桩,因此树木的量词也用“株”。
"朱"字由红色之意由引申指称朱砂,如:
《周礼·冬官考工记·钟氏》:"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
《隋书·西域传·高昌》:"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
后来"朱"又指称朱色的物品。如:
《晋书·夏侯湛传》:"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肃苑》:"弄粉调朱,贴翠拈花。"
以上"朱"字分别指称"朱衣"和"胭脂"。"朱"在古代也是作为正色,表示尊贵之意,王公贵族的深宅大门皆漆成红色,上文所谓"朱门酒肉臭"即是真实写照。古代所谓"朱卷"指的是专门供阅卷官看的红色试卷,每次科考之后便会有誊录者用红笔再誊抄一遍送交给考官批阅,以此防止考官营私舞弊。以此也可以看出"朱"作为正色的尊贵庄严的象征。
朱红色的大门
结语关于"朱"字的本义有四种说法:1、"珠"的本字说;2、树干说;3、"株"的本字说;4、红心木说。纵观几种说法,"朱"的本义当为树干或树桩,为"株"之本字。"朱"的意义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轨迹:
朱("株"之本字):"树干"或"树桩"之意——联想到树心的红色——指称红色(大红)
"朱"作为颜色又是一种彰显尊贵的颜色,"朱门"就是王公贵族家大门的颜色。"朱"在被常用为指称颜色之后,古人便又造了"株"字表示本义。
参考文献:
1.徐建中著,《汉字国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年11月。
2.郑春兰编,《汉字由来》,四川辞书出版社,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