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丰富度能查出来吗(为什么会有七大姑八大姨)
物种丰富度能查出来吗(为什么会有七大姑八大姨)因为当时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们在大家庭内部所担负的功能,就是在闲聊和八卦中搜集、共享各自的信息、资源。在搜集和共享的过程中,他们充当媒人、人力资源主管、银行贷款部经理等等角色。七大姑八大姨基本上是指一个大家族内的亲戚,别看今天的年轻人无比鄙视这些唠叨、没有隐私观的老家伙,但是如果时间倒退半个世纪,那时候的年轻人是不会如此叛逆的。不过,如果不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为何会出现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那么,我们的应对之策就可能会进退失据。▲每逢春节,年轻人都免不了要受到“七大姑八大姨”们来势汹汹的质问与轰炸在此之前,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只居于所在社区的中等,那么他们的孩子就还有饿肚子的概率。
每一代人的观念、话语,就像他们曾经的芳华,即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落伍了,已经无法匹配年轻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却很难去改变。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尼德罗
1
每逢春节,年轻人回到家乡过年,都免不得要受到“七大姑八大姨”们来势汹汹的质问与轰炸。为了应付这些杂七杂八的亲戚,各种回复神贴也纷纷涌现。
不过,如果不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为何会出现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那么,我们的应对之策就可能会进退失据。
▲每逢春节,年轻人都免不了要受到“七大姑八大姨”们来势汹汹的质问与轰炸
在此之前,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只居于所在社区的中等,那么他们的孩子就还有饿肚子的概率。
七大姑八大姨基本上是指一个大家族内的亲戚,别看今天的年轻人无比鄙视这些唠叨、没有隐私观的老家伙,但是如果时间倒退半个世纪,那时候的年轻人是不会如此叛逆的。
因为当时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们在大家庭内部所担负的功能,就是在闲聊和八卦中搜集、共享各自的信息、资源。在搜集和共享的过程中,他们充当媒人、人力资源主管、银行贷款部经理等等角色。
前工业社会,家族的社会功能可能比国家更重要。
在一个庞大的家庭内,七大姑八大姨作为各自家庭的女性成员,他们需要及时搜集家族内的信息,从而获得与小家庭成员进行决策的资源。
比如谁家儿子在省城站稳了脚跟,谁家女儿嫁了城东的员外公子,谁家儿子中了举人或考上了部委公务员等等。
为后代牵线搭桥,成人之美,这是大的功德;为家境贫寒的孩子提供一个职业帮助,这会让对方记住自己一辈子;在婚丧嫁娶中积极帮忙,这会给自己积攒更多的道德。
在前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的规模都比较小,虽然不像远古时期一个村庄只能维持150人左右,但总体规模也就几百号人。
这几百号人内部当然会有各种狗血矛盾,不过在面对未知的外部世界时,他们还是会尽可能团结一致。婚姻、就业、就学等等事宜,这些信息和资源的流通需要一个网络。
七大姑八大姨们七嘴八舌的闲聊,正好担负了这里的网络功能。通过他们的八卦,家族内部的沟通更紧密,家庭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更加坚实了。
也就是说,七大姑八大姨们以关怀的姿态对年轻人进行提问、轰炸,这已经是几千上万年的传统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些人根本帮不了我什么忙,介绍的对象完全不靠谱,工作上也绝对帮不上什么,而且说话的时候都带着攀比心理。
这一问题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我们在最近经历的几十年变化,动摇乃至击碎了先前他们生活的秩序。
可以说,七大姑八大姨被时代抛弃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抛弃了过去几千年的传统。
3
大年廿九,我和岳父一起去超市采购食材。因为进停车场时大堵车,我们便在车厢内闲聊起来。
当我提到我的一位朋友三十好几还没有谈朋友,岳父居然说“我厂里有一个人的女儿在广州,长得很漂亮,要不要介绍给他”。
当然我就震惊了,因为岳父平常生活地远在千里之外,他既不了解我的朋友,也绝对不了解他同事的女儿,但他就敢做这样的媒!
岳父是一个特别热心肠的人,在大家族内部也从来都是串联的积极分子。我相信他说出这话的初衷是极为善意的,但问题在于他还没有真正明白年轻人的社交规则。
从几百人的小型社会走出来之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完全彻底融入高度多元、快速流动的社会节奏,我们拥抱的是一个超级社会。
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是,我们的安全并不依赖几个强壮的老乡聚集来保障,相形之下,警察比老乡更靠谱;我们借钱也不需要依靠老乡、亲戚,因为各种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更加规范的服务;我们求职可以通过招聘会、猎头公司和职业介绍所,位居穷乡僻壤的亲戚网络根本无法辐射北上广深;就连我们吃饭,都不用自己做了,外卖代替了父母、伴侣的这一职责。
在婚姻层面,感情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兴趣、三观的重要性逐渐超越其他,甚至包括家庭背景和经济能力。在女性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今天,土豪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所谓“有趣的灵魂”价值在不断上升。
然而,对于岳父来说,或者对于大家族的七大姑八大姨来说,他们之前一直使用的评判体系完全不能涵盖这些新现象。
七大姑八大姨们的标准依旧停留在过去,对财富的过度看重,对稳定生活的畸形依赖,对个人兴趣、观念、隐形特质的熟视无睹,让他们的介绍之举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他们几乎只会看家庭背景、工作单位、外形长相,这种粗略的框架完全不够细致。他们不明白,年轻人社交好感的获得已经越来越“细分”,感情的出现正在随着兴趣的不断细分而变得垂直化。
所以,他们介绍的对象基本都不合适,他们介绍的机会也跟需求不吻合。
由于双方不匹配,所以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们“热心肠”的那一面开始消退,“攀比心”的一面开始渐长。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实际上帮忙和攀比是七大姑八大姨们行为的“一体两面”,他们所奉行的都是同一套评价体系。
然而,当他们与年轻人无法匹配时,年轻人的行为也会进入他们的评价体系。
没有对象,收入不高,没有孩子,这些硬指标对他们很重要,一旦缺失,他们的鄙视目光就是开始流露。自然,年轻人就会觉得不舒服。
还有一种可能。每一代人的观念、话语,就像他们曾经的芳华,即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落伍了,已经无法匹配年轻人的想法,但是他们却很难去改变。
“工作好坏、收入高低、有无对象”这三板斧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三问,如果没有解决这三个问题,那么生活就是不值得过的。
所以,这些八卦问题已经内化成他们的社交本能,无论如何换话题,最终都会绕到这些核心议题上来。说到底,他们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也都有时代的局限性。
4
最后,你肯定要问:该如何对付七大姑八大姨这样的物种?在此我也不吝给出自己的建议:
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放松和团聚变得更有价值。出门旅行(年前出发不行就年初一出发)比回家过年见亲戚更值得选择。
如果你认为自己或父母还会生活在老家,那么你就需要拿出一部分精力应付这些轰炸,因为老家的游戏规则比我们想象得有生命力,你真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需要七大姑八大姨,那么就需要维护好基本关系。
即使你确定自己和父母无需他们的帮助,简短而友好回应,大方赞扬对方子女,也是降低他们对你干扰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