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安康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安康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博物馆、安康剧院、文庙二期、龙舟文化园、西城阁、香溪文化广场、安康体育训练中心、高新生态文化公园和运动公园、“一江两岸”文体场所等一批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用,“藏一角”博物馆6月底开放,院地共建安康学院图书馆加快建设,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江北体育运动中心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汉阴、宁陕、平利等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和一批重点镇文体中心相继建成投用,石泉县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镇坪、岚皋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1个、公共文化馆(群艺馆)11个、博物馆13个(其中政府9个,行业4个);全市140个镇办和17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年底前建成达标20%。建成各级电子阅览室161个,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点1528个,农家书屋2497个;直播卫星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有线电视“小片网”整合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39.

弘扬汉水文化 建设人文安康

安康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安康讯(记者 李冀安)为解决安康300万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益问题,安康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安康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

安康市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文化服务人民”发展理念和“弘扬汉水文化、建设人文安康、办人民满意的文化”工作思路,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文化先进县为载体,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做实文化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

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从2012年起,安康市将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并通过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文化先进县创建、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年都深入基层开展文化建设调研,研究解决问题。市文广局、市财政局印发了《“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办法》、《政府购买演出服务实施方案》,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联合印发了《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实施方案》。各县(区)也相继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两纳入”,在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服务效能、机制创新等方面 积极探索实践 取得了新成效。

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博物馆、安康剧院、文庙二期、龙舟文化园、西城阁、香溪文化广场、安康体育训练中心、高新生态文化公园和运动公园、“一江两岸”文体场所等一批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用,“藏一角”博物馆6月底开放,院地共建安康学院图书馆加快建设,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江北体育运动中心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汉阴、宁陕、平利等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和一批重点镇文体中心相继建成投用,石泉县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镇坪、岚皋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1个、公共文化馆(群艺馆)11个、博物馆13个(其中政府9个,行业4个);全市140个镇办和17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今年年底前建成达标20%。建成各级电子阅览室161个,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点1528个,农家书屋2497个;直播卫星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有线电视“小片网”整合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39.1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22万户(其中高清用户5万多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农村应急广播实现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便民应急广播启动实施,城市公园、休闲场所、公交站点实现全覆盖,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公共文化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振兴汉剧”工程于2013年9月获得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今年5月迎接国家验收、命名;汉滨区、旬阳县连续三次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白河、紫阳、汉阴、石泉、宁陕5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通过省政府验收命名,文化先进县达标率70%,位居全省第一;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个;在全国图书馆、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全市图书馆一级馆1个,三级馆5个,达标率60%。文化馆评定一级馆3个,二级馆5个,三级馆2个,达标率90%。镇综合文化站一级站7个,二级站17个,三级站27个,达标率36.4%;创建市级示范综合文化站18个、示范文化室(中心)50个。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每年争取中省投入近亿元,组织实施了 “村级文化专项支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广播电视户户通”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夯实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自2011年初,市、县(区)、镇三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开始实行免费开放,规范免费项目,丰富开放内容,逐步实行错时开放和优质开放,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得到保障。继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斩获上海国家电影节5项大奖之后,《红军乡》、《安康老城印象》亮相央视,《中国抗战前哨》、《汉水安康》将于近期在央视播出;汉调二黄现代戏《莲花碑》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展演,法制主题民歌剧《冤家路宽》全省巡演;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我市有5台剧节目共获60多项奖励;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奖评选,共有近200件作品获得政府奖励。以“我要上龙舟节”群众文艺节目展演比赛、“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为示范,最大限度调动民间文艺社团、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参演、参赛的积极性,形成自下而上、城乡互动、好戏连台的群众文化活动景象;中心城区的“安康大舞台”“汉水文化大讲堂”“安康群众艺术大展览”“安康群众读书会”等文化服务品牌效应正在显现,汉滨区的“文化小康行动”、旬阳县“动感乡村”、岚皋县“文艺进百村”、白河县“群星有约”、镇平县“一月一活动”等文化服务,深受群众欢迎。从2015年起,每年投入500万元,实施了市县(区)购买演出服务项目,推进每年“一镇5场、一村1场”公共演出服务;白河县在全省首创“政府补一点、企业贴一点、百姓出一点”的政府购买有线电视服务新模式,成为全市的示范点。石泉、汉阴、镇坪、宁陕也启动实施了政府购买有线电视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出现了旬阳县太极城民间艺术有限公司、汉阴县金凤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枫民间歌舞团等较有实力的公共文化服务民营企业;通过政府扶持、结对帮建,全市建设各类文艺社团1200多个,吸纳文艺骨干万余名,其中230个形成了“一社一品、一团一品”特色,每年开展服务活动万余场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补充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发展

运用公共文化服务最新发展成果,借鉴东部地区先进做法,策划实施了安康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工程。该工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区一体、整合资源、供需对接、惠及全民”的思路,坚持“大文化”发展理念,围绕“标准化”、“均等化”目标,着力解决基础设施、产品供给、服务方式、供需对接等方面的难题。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大舞台、大展览、大讲堂和全面阅读服务品牌,建设开通了全省首家公共文化服务新媒体信息平台—“文化安康”, 推进公共文化数据库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通道。

公共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树立安康形象、传播安康精神、提高安康美誉度为目标,广泛开展公共文化交流活动。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多次走出国门,传播到欧洲、韩国、台湾等地;现代汉调二黄大戏《莲花碑》到广东东莞、新疆奎屯、江苏苏州演出;连续三年组织实施“春雨工程”安康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被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授予优秀示范项目、典型案例。常年举办陕、甘、川、豫、鄂毗邻地区五市群众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正在组织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城市文化联动活动,不断加强国内外和区域间文化交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