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经验(半月谈深圳40年社区成了基层治理)

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经验(半月谈深圳40年社区成了基层治理)“商品房小区有物业公司,城中村是不是也可以引进物业?”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的期待,在今年成为现实。5月,坪山区政府与中航、万科、深业等物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城市运营中心。在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7.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密布220栋统建楼,人流车流混行、雨天满路淤泥、车位极其紧缺、管网隐患难除……诸多痛点让居民怨声载道。1谁说社区不能指挥住建局?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多达1800余个城中村,居住人口众多,不同程度存在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隐患。

深圳40年,社区成了基层治理“能量场”

半月谈记者 孙飞 陈宇轩 印朋

城中村隐患一大堆,志愿者服务一阵风,智慧治理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拦路虎”,困扰着许多城市的治理升级之路。看起来是“死结”,是否一定解不开?有座城市说出了带着底气的“不”。

这座城就是深圳。在鹏城,千百个社区,就是基层治理动能汇聚的“能量场”,为创新之城带来日新又新的活力。

1

谁说社区不能指挥住建局?

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多达1800余个城中村,居住人口众多,不同程度存在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隐患。

在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7.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密布220栋统建楼,人流车流混行、雨天满路淤泥、车位极其紧缺、管网隐患难除……诸多痛点让居民怨声载道。

“商品房小区有物业公司,城中村是不是也可以引进物业?”马峦街道党工委书记商澎涛的期待,在今年成为现实。5月,坪山区政府与中航、万科、深业等物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城市运营中心。

“城市管理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有助于提升城区发展品质和魅力,增强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说,坪山区将继续发力打通服务社区末端“最后100米”,不断提升城中村、三小场所、半封闭社区等薄弱区域的管理服务水平。

除了以实招改善社区“硬环境”,深圳还想办法以暖意润泽基层“软环境”。

30万元工程款迟迟拿不到,刘武庆的心情一度很烦躁。作为深圳一支挖土机工程队的负责人,刘武庆手下有10多名工人,最近他们的工作就是上门要账——之前在一个楼盘干了一年多,谈好了50万元的工程款,结果只拿到20万元,工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实在没办法的刘武庆找到了光明区光明社区。在他走出社区的第二天,30万元工程款就打到了他的银行卡上。“听说是社区要求光明区住建局处理的,社区还能‘指挥’住建局?”刘武庆感到很新鲜。

社区情况复杂,群众需求多元,深圳意识到,只有让更多资源与权限向下沉,才能解开群众心中的“千千结”。光明社区工作人员尹峰说,他们接到刘庆武投诉的当天,就向光明区住建局发出了通知,当天就组织了由住建局工作人员和纠纷双方参加的调解会,详细告知法律后果,最终成功调解双方纠纷。

在深圳市光明区,这样的“社区发令、部门报到”正在成为基层纠纷化解的利器。据统计,2019年,光明区各社区“发令”216次,调度1600多名干部下沉一线,职能部门及时报到率为98%。

2

“志愿者之城”迈向3.0

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现在有了下文:“来了就做志愿者。”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深圳志愿者队伍从不到20人发展到近200万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随处可见的“红马甲”们,成为畅通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

发轫于社会化、项目化、活动型为特点的“志愿者之城1.0”,历经U站服务体系、志愿服务制度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完善的“志愿者之城2.0”,如今深圳已着手打造以志愿服务优化社会治理的“志愿者之城3.0”,污染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亮点正在涌现。

在坪山河岸,坪山护河志愿服务U站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座黄色凉亭结构虽然简易,但管理上“三有”毫不含糊——有志愿者服务标识、有志愿者开展服务、有志愿者服务台账,可为市民提供饮水、咨询、手机充电、简易创伤处置等便民服务。

2017年7月,坪山区创新组建成立“河小二”护河志愿服务队,将志愿服务与治水提质工作相结合,遇污水乱排“随手拍、随时报”,实现群众巡查与政府监管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坪山区护河志愿者服务队共计巡河39.3万人次,时长6.5万小时。

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经验(半月谈深圳40年社区成了基层治理)(1)

深圳居民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毛思倩 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志愿者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横向多域覆盖、纵深直插社区”的大、中、小三级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伍,更是鹏城抗疫的坚实根基。

在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龙光社区,70岁的“爱心李大姐”李秀英1月31日就开始在社区出入口为居民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协助社区组织发展春节防疫志愿者小队。

参与志愿服务20余年的李秀英,如今已是服务时长最高等级的“五星级义工”。她还动员家里女儿、女婿、“00后”外孙女齐上阵,共同投入抗疫志愿工作。“我身体还行,做志愿者,就是要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李秀英说。

“深圳志愿服务已经不限于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志愿者之城3.0’建设最终指向社会共识的凝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广泛传播和普及。”深圳团市委书记方琳说。

3

有智慧平台,诉求尽管来

创新之城,就要有创新之城的作为。深圳借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打造城市“智慧大脑”,司法、公安、交通、安监、消防等领域一体贯通,拆除部门间信息壁垒,数据共联共享成为现实。

“公明街道上村社区网格员巡查时,李生德等5人反映遭公司拖欠工资共计35万元,网格员随后引导诉求人到社区诉求服务大厅。”在光明区信访大厅的一块大屏幕上,一条纠纷诉求信息弹了出来,详细地显示了诉求人的基本情况、诉求内容、处理方式,工作人员随即启动纠纷处理程序。

这是光明区打造的群众诉求智慧管理平台。半月谈记者注意到,诉求根据纠纷涉及人数、紧急程度、涉案金额等因素划分为三个等级,在屏幕上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区分,一级诉求要求10分钟审核、30分钟受理、1小时动态更新管理。

有了智慧管理平台的帮助,工作人员只需要一键点击,就能实时掌握街道社区上报的纠纷处理进展,驻点律师、心理咨询师服务情况。通过群众诉求服务微信小程序及“i深圳”手机App,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连通平台反映诉求。2019年以来,这一平台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服务18148宗,化解18053宗,直接服务群众77792人。

治理精细化,深圳坚持的是“搞搞新意思”也“搞搞真意思”。从赋能社区、优化社区出发,始终着眼于千万鹏城人的所期所求,打造智慧城市之路,深圳一直在路上。

(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