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是成语么(你以为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是成语么(你以为一字千金)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打上几个胜仗,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但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这时有一个门客说到:“我们知道孔子因为写了一部《春秋》而名声大噪;孙武因为他的 《孙子兵法》成为了吴王的大将。所以我们为何不写部书?这样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朝中官员怨声载道,很不服气。吕不韦心中也明白自己的政治资历太浅,难以服众。所以吕不韦就召集自己的门客进行商议,想出一个快速提高自己声望的办法。《吕氏春秋》现在人们也都是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一个人的文章精妙绝伦,写得非常好;但是,当我读了《一字千金》的典故以后,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战国末期,商人吕不韦不惜斥巨资,把作为人质
你以为“一字千金”是褒义?
你知道一字千金的含义吗?
你知道一字千金的由来吗?
“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吕氏春秋》
现在人们也都是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一个人的文章精妙绝伦,写得非常好;但是,当我读了《一字千金》的典故以后,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战国末期,商人吕不韦不惜斥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封吕不韦为丞相。吕不韦由一个身份低微的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朝中官员怨声载道,很不服气。吕不韦心中也明白自己的政治资历太浅,难以服众。所以吕不韦就召集自己的门客进行商议,想出一个快速提高自己声望的办法。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打上几个胜仗,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但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这时有一个门客说到:“我们知道孔子因为写了一部《春秋》而名声大噪;孙武因为他的 《孙子兵法》成为了吴王的大将。所以我们为何不写部书?这样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来26 卷160 篇文章,也就是著名的《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但“一字千金”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看了这个典故,你们作何感想,我嗅出了讽刺的味道。《吕氏春秋》真的是一个字都改不动吗?就真的那么完美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无完人,人写的书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只是当时的人迫于吕不韦的身份和淫威而不敢提出意见。如果你的领导给你一篇他自己写的稿子,你觉得啥也不是,但你敢大刀阔斧地改吗?你不敢!当时的人对待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也是这样的想法,甚至比你更恐惧。你改了,顶多一顿骂,而他们可能要掉脑袋。当然这不妨碍《吕氏春秋》是一部经典作品,但“一字千金”的典故也的确是用来讽刺吕不韦道貌岸然的。
当我看完这个典故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梦中暗恋的仙女,醒来后发现是“如花”。在这之前,“一字千金”在我心中是完美的,是美好的,是褒义的。但现在我对它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以后用这个词要带一些讽刺的意思,要加上引号。
也许刚开始人们是用“一字千金”来讽刺吕不韦,但经过历史变迁,文人墨客对此有了新的理解,渐渐演变成了褒义词。
关注我,引经据典,以古评今,让你在朋友之间出口成章、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