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时延和传播时间的区别(一文了解网络时延的4种方式)
网络传输时延和传播时间的区别(一文了解网络时延的4种方式)先进先出时延(FIFO)先进先出:英文名称是First In First Out,简称FIFO,它表示T1是以发送的第一个bit为准,T2是以接收的第一个bit为准,这样计算出来的时延就是先进先出时延。实验室组网图可以看出这种测试环境的链路传输时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网线或者光纤都很短,也没有其它的设备干扰,测试出来的时延基本上就是被测设备处理报文的时延,这部分时延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衡量被测设备的重要指标。时延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理解,假设发送报文的时间是T1,接收报文的时间是T2,则时延=T2-T1。不过我们知道每个报文都是有长度的,它们在物理层上传输的时候,是按照bit来传输的,每次传输一个0或1,而时间戳打在哪个bit上有很大的讲究,例如打在第一个bit和打在最后一个bit,最后计算出来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时间戳在报文的位置,时延又分为4种类型:先进先出,先进后
时延,英文名称是Latency,做过网络同学都知道,它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指标,用来考察网络设备处理数据报文的速度。
如下图所示,在生活或者现网中,我们所说的时延指的是端到端时延(End-to-End),即从用户发送报文-到达目的用户这段时间的总和。它由两部分时延组成:设备处理报文的时延和网络的传输时延。
现网的网络时延图
但是我们如果在实验室测试的话,一般都会只测试单个网络设备的转发时延,因为大部分的运营商集采或者企业采购都会只测试单个网络设备的时延。整个系统的时延基本上只有运营商的运维或调优部门才会关注,测试过程很复杂,中间只要有一个设备有问题或者配置错误,整个系统的时延就会很大,所以就把麻烦留给他们吧:)。如下图所示,我们来看一下测试单个网络设备的时延常用的组网:
实验室组网图
可以看出这种测试环境的链路传输时延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网线或者光纤都很短,也没有其它的设备干扰,测试出来的时延基本上就是被测设备处理报文的时延,这部分时延也是我们最关注的,衡量被测设备的重要指标。
时延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理解,假设发送报文的时间是T1,接收报文的时间是T2,则时延=T2-T1。不过我们知道每个报文都是有长度的,它们在物理层上传输的时候,是按照bit来传输的,每次传输一个0或1,而时间戳打在哪个bit上有很大的讲究,例如打在第一个bit和打在最后一个bit,最后计算出来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据时间戳在报文的位置,时延又分为4种类型:先进先出,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后进后出。
先进先出:英文名称是First In First Out,简称FIFO,它表示T1是以发送的第一个bit为准,T2是以接收的第一个bit为准,这样计算出来的时延就是先进先出时延。
先进先出时延(FIFO)
先进后出:英文名称是First In Last Out,简称FILO,它表示T1是以发送的第一个bit为准,T2是以接收的最后一个bit为准,这样计算出来的时延就是先进后出时延。
先进后出时延(FILO)
后进先出:英文名称是Last In First Out,简称LIFO,它表示T1是以发送的最后一个bit为准,T2是以接收的第一个bit为准,这样计算出来的时延就是后进先出(LIFO)。
后进先出(LIFO)
后进后出:英文名称是Last In Last Out,简称LILO,它表示T1是以发送的最后一个bit为准,T2是以接收的最后一个bit为准,这样计算出来的时延就是后进后出(LILO)。
后进后出(LILO)
看完上面的4种时延计算方式,是不是有点懵了的感觉:),不知道测试过程中应该采用哪种时延。不用担心,有标准文档已经给我们标明应该采用哪种。
RFC1242 、RFC2544规定:
- 采用直通转发的二层交换机使用的时延计算方式是FIFO(先进先出),这种时延也称为直通交换时延。
- 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三层路由器使用的时延计算方式是LIFO(后进先出)。
是不是更懵了?如果不知道网络设备采用哪种转发方式,该采用哪种时延呢?按照经验一般是LILO(后进后出),这种方式比较通用, 能够测试所有网络设备的时延,并且误差较小。
本篇文章的概念比较多,估计只有专业的测试人员才能明白!如果有疑问的,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后续会有文章进行详细的解释,或者直接在留言进行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