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皇帝测字算命(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考析)

明朝皇帝测字算命(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考析)永乐元年1403年,姚广孝收马和为弟子,法名福善。郑和的存世记录均自称“福吉祥”。(《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第15页)。1404年永乐二年, 33岁马三保因郑村坝之役战功显赫,获赐姓“郑”的殊荣,擢拔为内官监太监。(《郑和家谱》记载)。1381年朱元璋派王伟、吴云招降残元势力,未果被杀,复遣大将傅友德、蓝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滇考》卷下和《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在交战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获,遂遭阉割,充入军中做秀童。役后值南京内宫,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回族文学》2010年第6期)。哈儿只•穆罕默德•赡思佛教法名:速南咤释,意译福善或福吉祥《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记载郑和生卒(1371年-1433年),回族, 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称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元朝初期來自亚色目的贵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

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 2015年3月19日拍卖了《明代楷书佛经》,图录提供的资料显示:金粉瓷青雅色书皮三十九开册,落款:“大明国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发心书写金字《金刚经》《观音经》《弥陀经》《摩利支天经》《天妃灵验经》《心经》《楞严经》《大悲咒》《尊胜经》《百字神咒》,永远看颂供养,皇图永固,佛日增辉。凡奉命于四方,常叨恩于三宝,自他俱利,恩有均沾吉祥如意者。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吉日谨题。”

落款郑和的写经,苏富比专家定名为佚名之作,其定位断代悬疑,笔者曾于拍卖前后渐次深入考证,现将以陋见引玉。

郑和其人

郑和原名为:Hajji Mahmud Shamsuddin

哈儿只•穆罕默德•赡思

佛教法名:速南咤释,意译福善或福吉祥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记载郑和生卒(1371年-1433年),回族, 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称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元朝初期來自亚色目的贵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雲南行省平章,后追封为咸阳王。(见《元史》卷二十五)。

1381年朱元璋派王伟、吴云招降残元势力,未果被杀,复遣大将傅友德、蓝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滇考》卷下和《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在交战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获,遂遭阉割,充入军中做秀童。役后值南京内宫,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回族文学》2010年第6期)。

永乐元年1403年,姚广孝收马和为弟子,法名福善。郑和的存世记录均自称“福吉祥”。(《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第15页)。1404年永乐二年, 33岁马三保因郑村坝之役战功显赫,获赐姓“郑”的殊荣,擢拔为内官监太监。(《郑和家谱》记载)。

长兄马文铭将其长子过继郑和为嫡,承袭锦衣卫千户之禄。郑和入京后居于三不老胡同,其家眷留住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的马府。“马府”之名乃表永记先祖姓氏。(《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研究资料汇编》,和《江宁县志》)。

郑和生于穆斯林世家,按传统承为穆斯林信徒,永乐元年郑和拜姚广孝为师入佛教门下。据国家图书馆收藏永乐元年郑和刊印《佛说摩利支天经》,姚广孝的跋文记载:“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施财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胜报,非言可能尽矣。福善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永乐元年岁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录司左善世沙门道衍。

跋中“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明确显示郑和受菩萨戒,皈依佛门。(《戒篇》)。

郑和七下西洋

1403年永乐皇帝朱棣登基,“靖难”的合法性于朝野訾议不休。永乐二年帖木儿帝国的铁骑碾灭奥斯曼帝国,挥鞭向东欲灭明朝。(王治来《中亚通史•古代卷》)。

面对内外交集的困局,永乐二年朱棣在嘉峪关以外设关西七卫,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西域暂获安宁。(胡小鹏 《民族研究》)。永乐十二年(1414年)﹐帖木儿四子沙哈鲁遣使来贡﹐朱棣命吏部员外郎陈诚﹑户部主事李暹等护送使臣回国﹐于同年正月从嘉峪关出发﹐历经十七地﹐十月还朝。(《西域行程记》)。

明初,太祖朱元璋“片板不得出海”的禁令,令海疆防御陷入空虚,东南沿海盗寇滋糜侵扰。(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一,和《明太祖实录》记载)。

朱棣为廓清海疆,于永乐二年下旨组建远征下西洋船队。经过袁忠彻举荐燕王府长大的宦官郑和统帅下西洋船队。袁忠彻对上呈:臣察其气色,城可任。(《古今识鉴》卷八)。

朱棣的的驰禁,玩弄了文字游戏,声明禁百姓下海,没有禁止官方不得下海。

袁忠彻举荐郑和是之为燕王府长大的宦官,本身又是出生于穆斯林的佛教徒,袁忠彻的考察与举荐成就郑和历史伟绩。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1405年7月11日),34岁的郑和率舰队首次出海,穿越帽山到达古里。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马欢《瀛涯胜览》)。

永乐十一年癸己(1413年) 第四次下西洋,郑和42岁,到达忽鲁谟斯,次年榜葛剌进献“麒麟”实为长颈鹿。(《明史》记载):永乐十三年(1415年)“麻林(今肯尼亚)及诸番进贡麒麟、天马、神鹿归朝回京。

宣德六年辛亥(1431年),60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逝于归国途中的古里。(清康熙《江宁县志》记载):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 有奇功。•••宣德初,復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國,此則賜葬衣冠處也。陰兄之子義,世襲錦衣千戶,後遂焉”。

郑和七下西洋所达最远之国?费信在《星槎胜览》卷四描述:“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十四记载:木骨都束,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麻林诸国奉表朝贡,命郑和赍敕及币偕其使者往报之。这里的木骨都束就是今天的索马里摩加迪沙,因此,郑和下西洋的证据表明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穆斯林出身的郑和曾到达圣地麦加(默伽),即天方国。“自古里国开船,投西南申位,船行三个月方到本国马头,番名秩达。有大头目主守。自秩达往西行一日,到王居之城,名默伽国。”(马欢《瀛涯胜览》)。天方国,其国自忽鲁谟斯四十昼夜可至,其国乃西海之尽也,有言陆路一年可达中国。(陆楫《古今说海》)。

榜葛剌进献“麒麟”实为长颈鹿一事,款属沈度的《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描绘榜葛剌(今孟加拉)于1414年(永樂十二年)進貢麒麟。沈度曾绘制并题《瑞应麒麟颂并序》,杨士奇撰《西夷贡麒麟早朝应制诗》,李时勉撰《麒麟赋》,以及群臣颂诗集收录《瑞应麒麟诗》总共十六册。据查实,孟加拉不出产长颈鹿,真正的产地是非洲大陆,永乐十三年11月,麻林(肯尼亚)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据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永乐十三年十一月(1415年12月)麻林国王贡麒麟前,麻林国王哇莱顿曾率朝臣访问中国,行至福州不幸去世,成祖赠给他康靖谥号。

内官监太监之衔、率大明下西洋船队统帅的郑和,遗世墨迹未见,仅存藏有刻本佛经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云南图书馆。

其一:《佛说摩利支天经》姚广孝跋,•••福善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永乐元年岁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录司左善世沙门道衍。(国家图书馆藏《佛说摩利支天经》)。

其二:《佛说优婆塞戒经》卷第七郑和跋: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监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叱释,即福吉祥,切念生逢盛世,幸遇明时。•••

大明宣德四年岁次己酉三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牛首山佛窟禅寺流通供养。

大明宣德五年岁次庚戌三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鸡鸣禅寺流通供养。

大明宣德五年岁次庚戌三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北京皇后寺流通供养。

大明永乐二十二年岁次甲辰十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静海禅寺流通供养。

大明永乐十八年岁次庚子五月吉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镇江金山禅寺流通供养。

大明永乐十三年岁次乙未三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福建南山三峰塔寺流通供养。

其三:郑和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明国奉佛信官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谨发诚心施财命功,印造大藏尊经—藏,计六百三十五函,喜舍于云南五华寺,永远长生供养。•••永乐十八年岁次庚子五月吉日福吉祥谨题。(云南图书馆藏郑和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

另外,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馆藏有一部泥金瓷青纸手书《妙法连华经》卷,长达40米,宽10厘米,全卷6万多字。

这件泥金手书《妙法莲华经》经,牌记文:大明国奉佛信官郑和,法名福吉祥,发心铸造金舍利宝塔一座,永远长生供养。•••宣德七年九月初三日意。这卷经卷是当时名僧圆瀞书写,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比较可靠的郑和墨迹,可以定为郑和书法特点的标准件。(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馆藏《妙法莲华经》)。

上述三部刻本、写本皆为佛经,开篇介绍的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里,佛经之外亦有收录,还有道经、真言、御赞等。存三十九开页,对摺,其中《天妃灵验经》、《楞严经》、《百字神咒》遗失。

《天妃灵验经》是有异于佛经的,属于道家妈祖诵经,收录于洞神部本文类《正编印道藏》。最后一次第七次下西洋的1431年,郑和时年六十岁,行至福建长乐五虎礁,立“天妃灵应之记”碑。(郑松文<《天妃灵应之记》碑的传说>载于《福建乡土》2005年03期)。

苏富比拍卖本《发心书写金字经》,为何佛经之外尚收录,还有道经、真言、御赞?前三部馆藏郑和刻本经书,与写本经卷,皆是佛经,落款“大明国奉佛信官郑和,法名福吉祥”。《发心书写金字经》,落款“大明国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存录佛经、道经、真言、御赞,表明与下西洋有关。

天妃,即妈祖,民间的海上庇佑守护神,曾受历代帝王敕封衍为神。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封妈祖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敕封天后志》卷上),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又再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太宗实录》)。

《发心书写金字经》苏富比本的文献价值与实际用途,泥金写经是最高等级规格的释道写经。依据佛教晨暮功课经文,《发心书写金字经》属晨暮课读本,即晨暮诵经之本。以内容与功能而论,为日课之本。但是,观之装潢与形制的规格,为兼具福佑的神品,应属膜拜之物。(见《格致镜原》引《绀珠》)。

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辨识

明朝皇帝测字算命(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考析)(1)

“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之一,为郑和真迹,每卷尺寸为33×24厘米

现代泥金书写,多用油性书写颜料,亦是难以书写,蘸墨多拉不开笔,蘸墨少墨色浅。古代泥金书写始于唐代,泥金的成分王概《芥子园画传•画翎毛浅说》记载:“泥金:将真金箔以指略黏胶水,蘸金箔逐张入碟内乾研。胶水不可多,多则水浮金沉,不受指研矣。俟研细,金箔如泥,黏于碟内,始加滚水。研稀漂出胶水,微火炽乾,再加轻胶水用之。”

泥金书写纸质讲究使用瓷青纸,金字与磁青纸形成强烈色差显,给人一种金烁流光的灿烂。瓷青纸,桑皮纸用靛蓝均匀染成。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四载“瓷青纸,坚韧如段素,可用书泥金”。其珍贵之价明朝沈榜《宛署杂记》称:一张磁青纸值一钱银子。

明朝皇帝测字算命(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考析)(2)

“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之二

古代泥金写经文,通常书于装裱好的册页、手卷之上,这一做法缘自利于枕腕平稳地书写泥金,亦可避免装裱中损伤浮于低表的泥金。在书写泥金时,书者先于纸上平涂墨底,再用胶和白粉书写底字,继之桃胶蘸金箔写在白粉底字上。(王菊《西北地区部分博物馆馆藏泥金写经考述》)。书写泥金多为皇家敕令、佛经等,代表高贵与虔诚。(李贺《绿章封事》)。

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用泥金书写于瓷青纸上,装裱方式为经折装式。册页裱成上下翻阅的,称“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经摺式)。(冯增木《中国书画装裱》一书)。

此经书于瓷青纸之上没有乌丝栏框,显示出写经人的书法功力与腕底定力,遂使泥金呈色均实纯正,笔画交纵横叠厚重若銮撇捺浅逸之处金箔不失,浓处金色深沉坚实。

明朝皇帝测字算命(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考析)(3)

“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之三

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循皇家写经之制度,即篇首绘,开篇佛像,篇尾绘韦陀像。篇首诸佛像跟本尊经文,后面是各自护法。以大黑天为例,内光、隔断,均属永乐一朝造像制度。璎珞下垂,莲花台龙纹,亦属明早期,甚至有元代遗风。其中无量寿佛、四大天王、四臂观音、金刚总持等,皆为明早起以前图式。缠枝莲花卉,也符合明早期以前图式吻合,存世的永宣瓷器、漆器的装饰图案中可见类似图式。篇首的牌位祝语: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篇尾牌位的牌记即:大明国太监郑和,法名福吉祥,发心书写金字《金刚经》,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吉日谨题。

据黄夏年先生分析,《求修山足夹树母真言》是永乐朝徐皇后的功德经,即《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其最后一段,合念顺序相符。这个经文在完成不久即以毁坏,郑和从小在燕王府长大,对徐皇后崇敬之情两隆,视之若母。郑和将此经为晨暮咏诵伴于身畔,修得之外尚有一种怀思的积阴。

写经部分的书法,与牌记书法的书势和字态有异,不难察觉非出一人之手。永乐十八年郑和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宣德七年泥金书写《妙法莲华经》的写经与书款字体亦迥异有差。永乐四年沈度泥金书写《天地八阳经》,篇尾无牌位;因宣德七年《妙法莲华经》经文部分是高僧圆瀞书写,对比宣德二年圆瀞为都知监太监杨瑛(法名福庆兴)泥金书写《心经》,可以了解,明代皇家显贵书写经文恭请有名望高僧或书法家操翰。

由此引出的三个颇存争论的问题:

其一:所谓郑和写经,是否为郑和亲笔?依据存世几件郑和刻本、泥金写经分析,永乐十八年郑和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宣德七年泥金书写《妙法莲华经》,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结尾牌位的牌记书法基本相同。牌记的书法行笔虽恭敬之心可见,然法度略为放率,非出日课用勤僧人之手。前述几件刻经的写经牌记与经文部分不同,可以趋一地推论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结尾牌位牌记为郑和亲书。

其二:牌记为郑和亲笔,经文是否亦出郑和所书?前述几件刻经、写经的经文部分书法不同,从字的书法风格判断并非一人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牌记书法有一种高妙超凡的雍贵气势,而经文部分书法结体中宫紧抱,字距与行距贯气且严整,泥金书写艰难仍不失法度。显然久习泥金之法的娴熟高手,故而以书法纵逸与端严之别判断,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中的经文篇章应非郑和亲书。(《书法口诀》)。

其三: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牌记记录的郑和书写时间,郑和是为第四次下西洋,由此令人产生困惑,郑和是否会在海外书写?纵观永乐十八年郑和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宣德七年泥金书写《妙法莲华经》和永乐十二年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永乐十八年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时之郑和未出海巡洋。永乐十二年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与宣德七年泥金书写《法莲华经》,均为先期拜请名望高僧书法家书写经文并装裱存藏,或作为日课读本咏诵,两者均于未来某一隆重时日或特定的地点或时间节点,郑和亲书牌记。可以想象在诸多繁杂的远洋航行准备中,携带多册多篇经本,对于一个虔诚佛教徒是必不可少的,航海人咏诵妈祖《天飞灵验之经》更加虔诚。

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写经的意义

《发心愿》写经及《发心愿文》,都是依照本人的心愿,由有名望高僧或大书法家书写经文或愿文,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亦然,故可确定为郑和时常,目瞻诵咏之经。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发心愿》写经,源出武则天为母亲祈吉,命大德高僧颂写,落款时间是显庆二年。现存国家文物研究所。(北京故宫《傅熹年文集》)

目前所见最早的唐写本墨地金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墨地泥金三行间书的《普贤菩萨行愿王经》,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最早的西夏泥金瓷青纸写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由西安文管处收藏。已见最早带有篇尾牌位的牌记,刻本为永乐十八年郑和施印《五华寺人藏经发愿文》,写本为宣德七年郑和泥金书写《妙法莲华经》。永乐十二年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的出现,毫无疑问是结尾有牌位牌记最早的泥金写经本。

拍卖界人士曾将写经篇尾的牌位称为“皇家牌位”,北京故宫故宫学研究所的章宏伟教授修订为“牌记”。

牌记与牌位之争论差异,笔者认为命名可以商榷。就目前所发现的写经特别是泥金写经,篇尾牌位仅限于明清两朝,基本是官式本。如:郑和三本刻本、写本泥金写经,清代永璥、永璇泥金写经,篇尾都有牌位。永乐四年沈度泥金书写《天地八阳经》,宣德二年圆瀞为都知监太监杨瑛泥金书写《心经》,篇尾均没有牌位,郑和三本刻本、写本泥金写经其关键点是冠以“大明国”,这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牌位,亦可称之为“皇家牌位”。

综上所述,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泥金写经重要性不仅是前述所论的郑和生平史迹的物证,作为郑和寥寥的珍遗中,此经价值堪上佳之品。尤为难得的是,郑和的一件泥金写经卷收藏于浙江平湖博物馆,这件泥金写经或是民间唯一流传的郑和书法作品。

泥金写经源于唐代皇家专用,多无年款。确定有“皇家牌位”的写经始于明朝。从存世泥金写经分析,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为存世最早的有“皇家牌位”的泥金写经。

郑和《发心书写金字经》写经册页,作为目前存世最早、书有“皇家牌位”、将释道经文和真言同书于一册上的作品,无疑是大航海家郑和存世遗作中最为精彩的遗珍品。亦不负为中国佛教史、道教史的瑰宝,其僧俗兼善的书法艺术,充满更为丰富的人间性和传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