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公司述评报告(华阳集团研究报告)
华阳公司述评报告(华阳集团研究报告)1.2 主营业务处于上升周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LED照明业务聚焦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灯具制造。公司从 2008年开始布局 LED照明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照明灯具、 商业和工业照明灯具、封装产品、LED 驱动电源等。LED 产业包括上游外延片、芯片制造,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的灯具 制造等应用领域,公司从事的主要是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灯具制造等相关业务。从产业链的上下游来看,上游的 LED 外 延片、芯片制造技术是 LED 产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公司从事的中下游环节竞争相对激烈。从视盘机到车机,公司实现业务转身。公司成立初期布局的业务是视盘机产业(CD/VCD/DVD 等),主要生产视盘机机芯、 激光头等精密电子部件。到 2000年左右,多媒体行业由磁带向碟片转换,2001年公司开始涉足汽车多媒体业务,主要产品 包括车载 CD、VCD 的机芯、激光头、FPC 等精密零部件,公司抓住行业变革
(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王德安、付强、闫磊、王跟海)
一、 加码汽车智能化与轻量化,前景广阔1.1 华阳集团:布局汽车智能化与轻量化赛道
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阳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其前身为 1993年设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华阳实业, 2002 年华阳实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引入职工持股;2011年,引入财务投资者,中山中科、中科白云通过受让部分职 工持股成为公司股东;2013年,华阳有限经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并更名为华阳集团;2017年,公司于深交所中小板 正式上市。 公司定位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系统供应商,近几年围绕汽车智能化、轻量化进行产品布局,目前业务 板块涵盖汽车电子、精密压铸、精密电子部件以及 LED照明等。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0 亿元。
邹淦荣、张元泽、吴卫、李道勇、孙勇镝、陈世银、李光辉和曾仁武八人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2年 6月底,江苏 华越投资有限公司(此前名称为惠州市华阳投资有限公司)为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到 56.95%;南京市越财企业管 理有限公司(此前名称为惠州市大越第一投资有限公司)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持有江苏华越投资有限公司 76.31%的股 权;公司的 8名实际控制人合计持有南京市越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7.31%的股权。
从视盘机到车机,公司实现业务转身。公司成立初期布局的业务是视盘机产业(CD/VCD/DVD 等),主要生产视盘机机芯、 激光头等精密电子部件。到 2000年左右,多媒体行业由磁带向碟片转换,2001年公司开始涉足汽车多媒体业务,主要产品 包括车载 CD、VCD 的机芯、激光头、FPC 等精密零部件,公司抓住行业变革机遇不断迭代升级产品,并一度成为视盘机 电子部件的龙头。但 2010 年左右多媒体行业开始向数码时代转型,公司主营的视盘机产业开始萎缩,公司转型迫在眉睫。 在公司主营业务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公司确立了以汽车电子为主的转型方向,经过多年开拓积累,目前公司业务形成了四大 板块,包括:汽车电子、精密压铸、LED 照明以及精密电子部件,其中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是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LED 照明和精密电子部件占比较小,且处于不断下滑的趋势中。公司各项业务研发、生产、销售由各控股子公司开展。
汽车电子布局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公司目前拥有较完整的智能座舱产品线、部分智能驾驶产品线以及 智能网联产品线。智能座舱方面,公司涵盖座舱域控制器、液晶仪表、信息娱乐系统、抬头显示(HUD)、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车载显示屏、空调控制器、无线充电等;智能驾驶产品包括摄像头、车内感知、驾驶辅助系统(ADAS 警示、 360 环视、融合视觉自动泊车 APA、盲区监测 BSD 等)以及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智能网联产品及服务涵盖 T-BOX、FOTA 等。
精密压铸业务渗透汽车各种零部件。精密压铸业务于 2003年起步发展,是国内较早布局铝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的企业 之一,2021 年收购江苏中翼完善镁合金精密压铸布局,从压铸件数量来看,主要以铝合金压铸件为主,目前公司拥有汽车 关键零部件、精密 3C电子部件以及工业控制部件等生产线。产品应用从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延伸至新能源三 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零部件(HUD、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 精密电子部件业务由主营业务逐渐萎缩成边缘业务。由于光盘业务市场规模的以及相应上游产业的萎缩,公司在精密电子部 件业务的营业收入和收入占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该项业务收入由 2012 年的 28.6 亿元,逐步下滑到 2021 年的 3.4 亿元, 对应收入占比由 54.5%下滑到 7.7%,从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渐成为公司的边缘业务。
LED照明业务聚焦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灯具制造。公司从 2008年开始布局 LED照明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照明灯具、 商业和工业照明灯具、封装产品、LED 驱动电源等。LED 产业包括上游外延片、芯片制造,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的灯具 制造等应用领域,公司从事的主要是中游芯片封装以及下游灯具制造等相关业务。从产业链的上下游来看,上游的 LED 外 延片、芯片制造技术是 LED 产业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公司从事的中下游环节竞争相对激烈。
1.2 主营业务处于上升周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汽车电子与精密压铸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公司两项主营业务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均处于营收与盈利增长期,得益于汽车 电子营收规模的提升,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成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之一,公司的精密压铸业务营收规模虽然比汽车电子业务 小,但盈利能力突出,目前公司的净利润来源主要来自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业务,LED照明以及精密电子部件业务由于营收 规模较小,净利润贡献有限。
毛利率水平较为稳定,且随着汽车电子业务占比提升逐渐逼近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水平。公司毛利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状 态,近几年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约在 20%~23%之间。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近几年维持在 20%~23%左右,精密压铸电子业 务毛利率水平较公司其他业务毛利率水平更高,近几年毛利率水平维持在 25%~30%之间。精密电子部件业务是公司毛利率 水平最低的业务,近几年毛利率水平低于 10%。 研发维持高投入,费用化比例较高。公司近几年每年研发投入维持在 3个亿以上,2021年达到 3.8亿元,2022年上半年达 到 2.2 亿元,公司研发投入主要围绕汽车智能化、低碳化(轻量化),在汽车电子、精密压铸业务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主 要用于项目研发和前瞻性技术研发。公司研发投入费用化比例近几年维持在 90%以上。
二、 抬头显示塑造公司广阔增长空间2.1 外资厂商领跑 HUD 赛道,国产供应商发展迅速
HUD 日渐成为汽车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抬头显示(HUD)是一种光学器件,其工作原理与投影仪基本相同,将 需要显示的信息投影到驾驶员前方的透明介质上。HUD 使得驾驶员不用将视线从前方路面移开便可获得车辆驾驶信息,这 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除提升驾驶安全性外,HUD 也逐渐成为汽车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之一,HUD 可以使得车况、智能 驾驶等信息的显示更为高效,同时还可以大幅增强导航的显示效果,此外 AR 技术的应用也使得 HUD 在人机交互领域扮演 日益重要的角色。
从产业链来看,HUD上游主要由成像部分(芯片、PGU-Picture Generation Unit,即图像生成单元)、光学镜面、挡风玻璃 等零部件企业构成,中游由国内外 HUD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下游为主机厂。HUD产业链上游对进口依赖较大,尤其是成 像芯片。PGU 是 HUD 的核心部件,约占 HUD 成本的 30%~50%左右。 此前 HUD前装市场基本被日本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全球性 TIER1垄断,其客户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 近几年国产 HUD 厂商逐渐崭露头角,且上量迅速,华阳、泽景、怡利、水晶光电等已实现量产,在国内 HUD 厂商中处于 领先位置,其他国产供应商如华为、未来黑科技、疆程等也已获得主机厂量产项目,在客户结构方面,国内 HUD 厂商的客 户主要以自主品牌车企为主。
2.2 HUD 主要技术分类
汽车 HUD主要分为三大类别:C-HUD、W-HUD 和 AR-HUD:
C-HUD(Combiner HUD)主要用于后装市场,将逐渐被淘汰。C-HUD是通过放置于仪表上方的一块透明树脂玻璃进 行成像,一般用于后装市场。优点是成本低,便于安装,可以不依赖挡风玻璃进行投影,但 C-HUD 的显示内容有限, 成像距离近,发生事故时容易对车内乘员造成二次伤害,目前 C-HUD 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渐萎缩。
W-HUD(Windshield HUD)目前是车载 HUD的主流。W-HUD是将光影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相比 C-HUD可以支 持更大的成像区域和更远的投影距离,目前 W-HUD 是车载 HUD 的主流,其技术相对成熟,但成本高于 C-HUD。
AR-HUD 是未来 HUD的发展方向。AR-HUD 实际上是 W-HUD的延伸,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将投身的光影信息和现 实路况实时信息进行叠加,让驾驶员更直接获取信息,相比于 W-HUD,AR-HUD 的显示内容更加丰富,投影距离也更 长。我们认为由于 AR技术的应用使得 HUD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未来 HUD将逐步由 W-HUD 向 AR-HUD 过渡。当 前 AR-HUD 还有很多优化空间,如体积过大、阳光倒灌、成本较高以及由于算法不成熟导致 AR 实际效果并不够理想 等。
从图像生成技术来看,HUD主要包括 TFT、DLP、LCoS和 LBS 技术。目前 TFT和 DLP 两种技术方案均已实现量产交付: TFT(即 TFT-LCD,是采用液晶显示面板透射成像)方案成本低,应用最为广泛,与 W-HUD可组成最佳的成本方案, 但应用于 AR-HUD 可能面临较难解决的热管理问题,一般当 HUD的投影距离大于 10米时,TFT方案的可能已经不再 适用。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方案采用的是德州仪器的专利 DMD芯片,DMD由数百万个高反射的铝制独立微型晶 片组成,每个镜片可以通过数量庞大的超小型数字光开关控制角度。相较于 TFT,DLP 技术的成像质量更好,但成本 也更高,在解决阳光倒灌问题方面,DLP 方案可以避开太阳光倒灌烧毁 PGU 的问题。
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即液晶附硅,也叫硅基液晶)是一种基于反射模式,尺寸比较小的矩阵液晶显示装 置,目前国内华为、一数科技、瀚思通等厂商采用该方案。LCoS 与 LCD都属于液晶方案,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LCD 属于穿透式,光源发出的光是直接穿过 LCD 面板,光利用效率只有 3%左右,且分辨率不易提高。而 LCoS 属于反射 式投射,光利用效率可达 40%以上。随着搭载华为 AR-HUD 的飞凡 R7 量产上市,LCoS 方案在车规级方面将取得突 破进展,我们认为 LCoS 会是 DLP 在 AR-HUD 领域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方案。
LBS(即 Laser Beam Scanning,激光扫描投影)是将 RGB 三基色激光模组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结合的投影显示技术方案。由于 LBS 方案受限于激光光源,量产性较差,因此并不是当下 HUD 市 场的主研方向。
2.3 HUD 赛道空间广阔,渗透率有望提升
我们认为未来催化 HUD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包括:
交互体验的提升成为 HUD 增长的重要催化,AR-HUD 有望成为未来 HUD 的主流。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HUD 的应 用场景将更加丰富,AR-HUD将成为驾驶员获取信息的关键途径,比如 AR-HUD 可以作为 ADAS 人机交互的窗口,可 以呈现驾驶辅助信息,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使驾驶员拥有更佳的应用体验。此外 AR-HUD 在未来的想象空间也 非常巨大,在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前,HUD 的主要作用是辅助驾驶,但副驾可通过 HUD 看电影、玩游戏,而在实现无 人驾驶后,HUD 可能会成为车内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汽车的整个风挡玻璃都可以用作人机交互。
车企热衷于搭载 HUD,HUD成为汽车的重要卖点。汽车行业变革使得车企对智能座舱的重视程度提升,近几年国内发 布的新车型中搭载 HUD的比例逐渐增多,并且部分车型上已经出现了 HUD替代传统仪表板的变革趋势,AR-HUD 更 是成为车企宣传的核心卖点之一。
HUD成本有望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而逐渐下降,并使得 HUD搭载到更多低价车型中。W-HUD当前的单车平均成 本大约在 1000元左右,后续随着搭载量的增加以及成本下降,其单车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AR-HUD 由于采用不同的 技术方案成本差异较大,目前采用 TFT方案的 AR-HUD 单车平均成本预计在 2000元左右,DLP 和 LCoS 方案的单车 平均成本预计在 4000元左右,我们认为随着 AR-HUD 成本降低以及车企由于成本考量选择 TFT方案等因素,AR-HUD 的平均单车成本也将逐渐降低。车企新车型搭载 HUD 的趋势较为明确,HUD 搭载量也有望持续提升,随着成本下降 将会向更多低价车型渗透,比如北汽魔方已经将 AR-HUD 下沉到 15 万元以下的大众市场。
到 2025年国内 HUD搭载量有望超过 900万套。从 2016年开始,国内乘用车前装 HUD装配量开始呈现持续攀升状态,据 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搭载 HUD上险量为 116.72万台,前装标配搭载率为 5.72%,其中 AR-HUD 前装搭载量超过 5万辆。我们认为 HUD 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据佐思汽车研究院预测,到 2025年我国 HUD前装配套量产 规模将超过 900 万套,若以2600 万台乘用车销量测算,到 2025 年 HUD 渗透率将达到 35%左右。
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HUD 市场规模将达到 181亿元。AR-HUD 有望凭借更佳的交互体验成为未来 HUD 的主流,我们预计 到 2025年 AR-HUD 将占全部 HUD出货量的 40%左右。假设W-HUD和 AR-HUD 价格按照每年 5%的速度下降,据此测算 到 2025 年我国 HUD 市场空间将达到 181 亿元,平均单套 HUD 价格将达到约 2000 元左右。
2.4 国产 HUD 龙头,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
公司在 HUD领域技术积累雄厚,2022年快速上量,全年 HUD出货量有望达到 40~50万套。公司在 2012年便启动了 HUD 项目,在 HUD领域已有 10年的研发经验,目前已经推出成熟的 W-HUD 和 AR-HUD 产品及解决方案,其 W-HUD于 2017 年开始量产上车,已获得了多家车企的量产项目,主要客户包括长城、长安、广汽、AITO 问界等。公司 HUD出货量在 2021 年实现高速增长,跻身行业第一梯度,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 HUD搭载上险量达到 17.7 万台,市场份额达到 16.2%,成为国内仅次于电装的第二大 HUD 供应商。2022 年公司 HUD 出货量继续实现较高增长,据公司披露数据, 2022 年上半年公司 HUD 出货量达到 19 万台,预计全年 HUD 出货量有望达到40~50 万台。
AR-HUD 已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是国内较早实现定点量产的 HUD供应商。公司基于 DLP 技术的 AR-HUD 于 2021 年在 广汽传祺 GS8 上实现量产出货,是国内较早实现 AR-HUD 定点量产的供应商之一(国内最早实现 AR-HUD 定点量产的供 应商为水晶光电,搭载车型为红旗 EHS-9)。据公司披露,除广汽外,公司的 AR-HUD 也已获得包括长城、长安、奇瑞、东 风乘用车等多个客户的定点项目。公司基于单 PGU设计方案,打造了一款在体积、显示效果、BOM 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的 双焦面 AR-HUD产品,目前已经获得长城汽车定点项目。斜投影 AR-HUD也正在推广中,斜投影 AR-HUD体积小,成本相 对低,同等参数条件下实现更好的 AR 显示效果。
牵手华为,AR-HUD 技术路线不断丰富。2022 年 7 月,公司下属子公司华阳多媒体与华为签署了车载光业务合作意向书, 双方将在智能汽车尤其是 AR-HUD 领域进行深入合作。目前华为作为 Tier1 供应的 AR-HUD 已经搭载到飞凡 R7 中,采用 LCoS硅基液晶投影技术,可以实现 1920x730的分辨率,视场角高达13°x5°,投影距离为7.5米。与华为合作后,公司AR-HUD 的技术方案得以丰富,将与华为合作开发 LCoS AR-HUD,在合作过程中华为将作为 Tier2,公司作为 Tier1与主机厂对接, 此外与华为合作紧密的车企都可能成为公司 HUD 产品的潜在客户。
公司 2025年 HUD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 20%,对应出货量将达到 200万套左右。从竞争格局来看,华阳在 HUD量产进度、 出货量、技术方案路线等几个维度都具有先发优势,公司具备 HUD 的量产能力以及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根据公司 HUD 产品的定点以及目前公司所处的 HUD 赛道的领先地位,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公司 HUD 市场占有率将超过 20%,据此测算 2025 年公司 HUD出货量将超过 200万套,若以 2000元/套计算,公司 2025年 HUD 业务将贡献超过 40亿元的营业收入。
三、 汽车电子赛道广阔,公司拳头产品多点开花3.1 公司布局座舱和智驾域控,发展空间广阔
域控制器赛道空间广阔,公司已布局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和智能驾驶域控。汽车智能化功能的日渐增加使得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将迈向中央集成,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与多核异构大算力芯片催生出域控制这一黄金赛道,我们预计到 2025年座舱域控 /智驾域控搭载量将分别达到 559万/498万套。公司凭借多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积累,目前已经布局了座舱域控和智驾域控 两大类域控产品。
公司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获得长城、长安、北汽等客户定点。公司已推出多种芯片方案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目前公司域控 的芯片合作厂商主要为高通、瑞萨和芯驰科技。产品具备性能稳定、扩展性强、生态丰富、开放灵活等特点。根据公司披露, 公司已获得长安、长城、北汽等多个客户的座舱域控制器定点项目,其中基于 8155 打造的座舱域控将搭载到哈弗 H6 和坦 克 300中,于 2022年下半年量产,单车价值量 2000元左右。智能座舱是用户体验汽车智能化的首要窗口,公司拥有较为 完整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当前高通占据中高端座舱主控芯片大部分份额,国际 Tier1伟世通、博世分别为吉利、长城等车 企供货,本土 Tier1 除华阳集团外,还有德赛西威、诺博科技(长城汽车子公司)、博泰车联(东风汽车投资)等。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起步较晚,将主要基于地平线 J5 芯片打造。公司在 2018 年业绩不达预期,对外投资收缩,导致公司智 能驾驶域控业务布局相对较晚。但公司在辅助驾驶领域已有多款产品定点量产,包括煜眼摄像头、360环视、DMS(驾驶员 监测系统)等,自动泊车 APA 也会于 2022年下半年量产。公司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资,2022年 6月公司设立全资子 公司华阳驭驾,发展智能驾驶业务,基于公司在辅助驾驶领域的积累,华阳目前主要基于地平线 J5 芯片推出其智能驾驶域 控制器。地平线 J5是地平线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打造的第三代车规级产品,单颗芯片算力高达 128TOPS,目前已有多家车 企宣布将搭载地平线 J5 芯片,包括理想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红旗、自游家。从智驾域控的竞争格局来看,在造 车新势力的搭载需求驱动下,本土 Tier1取得先发优势,目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智驾域控制器供应商,如:德赛西威、经纬 恒润、华为 MDC、诺博科技、宏景智驾、福瑞泰克、创时智驾等,公司在智驾域控领域目前处于追赶阶段。
3.2 多项拳头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华阳集团拥有多项智能座舱拳头产品。除 HUD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外,公司还拥有无线充电、数字声学、液晶仪表、数字 钥匙、精密运动机构、电子外后视镜等多项拳头产品。 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渗透率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是公司另一拳头产品,据高工智能车数据,2021 年我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搭载手机无线充电模块功能上险量为 358.35万辆,同比增长 120.43%,前装搭载率为 17.57%。公司搭载上险量达到 71万辆(公司实际出货口径约 110万套无线充电系统),市场份额达 19%,市场 占有率位居第一位。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2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手机无线充电模块功能搭载率有望提升至 25%左 右,搭载量有望接近 500 万台,随着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搭载量的提升,公司无线充电模块的出货量有望持续提升。
数字声学、数字钥匙、电子外后视镜等新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数字声学:公司数字声学产品是公司新兴产品,搭载双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多喇叭通道 可实现 RNC(道路噪音降 噪)、ANC(车内主动降噪)、ASE(电动汽车模拟声浪)和 AVAS(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等功能。目前公司数字声学已经定 点阿维塔、长城哈弗、长安等车企,公司数字声学产品单车价值量约在 2000元左右,后续随着新车型上市量产,数字 声学产品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数字钥匙:公司数字钥匙产品从 2019年开始研发,可以为车企提供 NFC(近场通信)、BLE(低功耗蓝牙)、UWB(超 带宽)等不同方式的数字钥匙解决方案。据佐思汽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乘用车数字钥匙装配量超过 200万,同比 增长 243%,装配率为 10.9%,预计 2025年汽车数字钥匙装配量将达 784万,平均增长 38%,装配率达到 30%,随 着汽车数字钥匙搭载量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目前公司 NFC数字钥匙产品已经搭载到 AITO 问界车型中量产上市, 预计对应单车价值量约 300~400 元(该价格包含数字钥匙与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电子外后视镜:公司从 2017 年联合多家车企进行电子外后视镜的样机项目合作及产品交流,2022 年公司推出兼具稳 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电子外后视镜,目前已处于交流推广阶段。作为取代传统外后视镜的新产品,公司电子外后 视镜通过车外的 2 个高清摄像头采集图像,传输至车内两侧的大 OLED 显示屏上,呈现车外影像,可以满足驾驶者实 时观察车辆两侧的需求。由于国家政策法规等限制,电子外后视镜尚未在市场普及,但随着法规逐步放开,电子外后 视镜的市场潜力有望释放,根据 2021 IHS Markit 数据,电子外后视镜产量从 2024年起会急速上升,预计在 2026年 中国市场将达到 100 万套、在 2031 年全球市场配套达到 500 万套,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四、 精密压铸受益于轻量化趋势,募资扩产增长可期公司精密压铸业务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长期将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变革趋势,电动化对汽 车轻量化有更高的需求,公司的铝合金、镁合金压铸业务在汽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公司在精密压铸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有 广东鸿图、文灿股份等,目前广东鸿图、文灿股份已经在车身领域开始应用一体化压铸工艺,而公司精密压铸产品应用从动 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延伸至新能源三电系统、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电子零部件(HUD、激光雷达、毫米 波雷达)。公司精密压铸业务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近年来不断获得采埃孚、纬湃、大陆、博世、博格华纳、联电、捷 普、海拉、宁德时代、大疆、泰科、恩斯克、日本精机、麦格纳、舍弗勒、法雷奥、蒂森克虏伯、伟世通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和丰田、Stellantis、比亚迪等国内外一线车厂客户的项目订单。
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营收占比高,是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精密压铸是公司仅次于汽车电子业务的第二大业务,主要由公 司旗下子公司华阳精机负责。近几年公司该项业务增长迅速,营业收入从 2017 年的 4.0 亿增加到 2021 年的 9.4 亿,2022 年上半年公司精密压铸业务营业收入达到 6.1亿,同比增长 42.1%,占公司总营收的 24.5%。从盈利能力来看,精密压铸业 务是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板块,近几年毛利率在 25%以上,净利润贡献占比大于营收占比,是公司重要的盈利来源。 收购江苏中翼扩充精密压铸产能,完善镁合金压铸布局,并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客户。2021年公司收购江苏中翼 90%的股权, 并从 4Q21开始合并江苏中翼的报表。江苏中翼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主要研发、制造镁铝合金压铸零部件、汽车转向盘、安 全气囊三大系列产品。公司收购江苏中翼后补齐在镁合金压铸的产品序列,同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区域地客户。短期 来看,受合并江苏中翼报表的影响,公司精密压铸毛利率在 2021年和 1H22 出现下滑,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江苏中翼经 营效率的提升,公司精密压铸业务毛利率将逐渐回升。
精密压铸承接订单已经超过公司当前产能,定增募资扩产在即。2022 年 8月公司发布定增计划,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0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智能汽车电子产品产能扩建项目、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品产能扩建项 目以及智能驾驶平台研发项目。根据公司定增公告中披露,目前公司承接的订单已经超过现有产能,公司计划使用募集资金 中的 7亿元进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品产能扩建。公司凭借精密模具技术、质量、快速响应服务、相加比等优势,公司精密 压铸业务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已成为国内压铸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五、 盈利预测5.1 基本假设与盈利预测
汽车电子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 HUD将成为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的重要 增量,除 HUD 外,公司的座舱域控于 22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数字声学、液晶仪表、数字钥匙等汽车 电子产品将持续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汽车电子营收分别为 39.3亿/55.2亿/78.1亿元,毛 利率分别为 20.9%/21.5%/22.0%,其中:
汽车抬头显示(HUD):公司 22 年上半年 HUD 出货量约为 19 万套,预计全年 HUD 出货量将达到 40~50 万套左右。 随着公司 HUD新项目落地,公司 HUD出货量以及单车配套价值量将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 HUD 出 货量将达到 45万/88万/135万套,对应营收分别为 6.7亿/14.8亿/24.9亿元,到 2025年我们预计公司 HUD 出货量将 超过 200 万套,对应市场占有率超过 20%,HUD 贡献营收将超过 40 亿元。
座舱域控制器:座舱域控制于 2022 年下半年量产上市,主要搭载车型为哈弗 H6和坦克 300,后续随着产能爬坡以及 新增项目量产落地,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座舱域控出货量将到达 1万/10万/30万套,以 2000元/套价格计算, 对应营收为 0.2亿/2亿/6亿元,到 2025年预计公司座舱域控市场份额将达到 10%左右,对应出货量约为 56万套,营 收贡献为 11.2亿元。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公司智驾域控将主要基于地平线 J5推出,我们假设公司 2023年获得智驾域控定点项目,2024年 实现量产供货,预计 2024年出货量为 5万套,2025年公司占据智驾域控 5%的市场份额,即约 25万套的出货量,并 假设公司 2024/2025 年智驾域控单价分别为 6000/5000 元,则智驾域控 2024/2025 年贡献营收分别为 3.0 亿/12.5 亿 元。
车载手机无线充电:2021 年公司无线充电模块出货量约为 110 万套,我们预计车载手机无线充电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出货量分别为 160万/208万/270万套,以 150元/套价格计算,对应营收分 别为 2.4/3.1/4.1 亿元。
数字声学:公司数字声学产品是公司新兴产品,将于 2022年下半年量产交付,目前已获得阿维塔、长安、长城哈弗等 车型定点项目,预计 2022~2024年公司数字声学产品出货量分别为 1万/10万/20万套,以 1500元/套计算,则公司数 字声学产品 2022~2024 年对应营收分别为 0.2亿/1.5亿/3.0亿元。
液晶仪表:公司液晶仪表主要客户为长城、长安、AITO问界等,后续增量客户包括广汽、广汽埃安、北汽等。我们预 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5 亿/8.0 亿/10 亿元。
中控类产品:中控类产品是目前公司汽车电子营收占比最高的产品,预计 2021年约占公司汽车电子营收的 70%~80% 左右。随着公司其他汽车电子产品营收占比提升,公司中控类营收比重还将下滑,预计 2022年将下滑至 60%以下。此 外公司的智能座舱域控产品也会对公司中控类产品产生分流,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中控类产品营收分别为 21.4 亿/20.8 亿/20.2 亿元。
其他汽车电子产品(如 DMS、数字钥匙、电子外后视镜、精密运动机构等):公司其他汽车电子产品有望维持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其他汽车电子产品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3 亿/5 亿/7亿元。
精密压铸业务:公司 22年上半年精密压铸业务营收达到 6.1亿,同比增长 42.1%,毛利率受合并江苏中翼的影响有所下滑, 达到 25.6%。受 21年四季度高基数的影响,预计 22 年下半年精密压铸业务同比增速会有所回落,预计全年增速将在 35% 左右,毛利率为 26%。随着公司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公司精密压铸业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假设公司 2023~2024 年营收增速分别为 30%/20%,毛利率随着江苏中翼经营效率提升而逐渐改善,假设毛利率分别为 27%/28%。据此我们预计 公司 2022~2024 年精密压铸业务营收分别为 12.7/16.5/19.8 亿元,毛利率分别为 26%/27%/28%。
精密电子部件业务:近年来光盘业务市场规模持续萎缩,光盘业务的相关上游产业也相应萎缩。公司精密电子部件板块的收 入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预计 2022~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8%/-10%/-10%,对应营收预测分别为 3.2/2.8/2.6亿元,对 应毛利率假设为 9.0%/8.5%/8.0%。
LED照明业务:近几年公司 LED照明业务营收逐渐下滑,22年上半年营收仅 0.6亿元,同比下滑-24.3%,考虑到该项业务并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预计未来几年将处于小幅下滑的态势,预计 2022~2024年该项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20%/-10%/-8%, 对应营收分别为 1.3/1.2/1.1 亿,毛利率水平维持在 20%左右。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