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这是整个跳傩仪式的第一环节,主要功能是将神请到村中,时间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天早晨,负责仪式的傩班弟子需要穿上特殊的傩服,前往傩神庙(殿)准备进行起傩仪式。这个仪式中的重要一环是请神。石邮傩班的大伯和其他七位弟子站成三排,由大伯(为首者或召集人)或二伯居于前排正中,面向神像跪下,双手合十,大声念出《傩神太子鸣词》。鸣词的主要内容是请求带领诸位神明下凡本村,保佑村民合家安宁,村里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上甘傩班则是由正印(为首者或召集人)率领众弟子在神坛面前念“请神词”,然后请开山、白祗、魁星、判官等全部面具神,再请“历代启教演傩仙师”及本殿一切神祇,“保佑乡坊众信人等,家庭清吉,户户均安”。(《请神》)“南丰傩”是对分布在南丰全县各地傩班的总称。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表演多个节目或系列节目的傩班,这种傩班称为“大傩班”;另一类是只跳单个节目的傩班,如“跳竹马”“跳和合”“跳

傩是古代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是原始巫舞之一。后演变为一种舞蹈形式。

说起南丰的傩,大家非常熟悉。南丰是傩舞之乡,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2019年南丰傩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南丰傩舞对于南丰人来说,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南丰傩有着两千多年的传傩历史,品种繁多,傩班分布广泛。很多人都看过跳傩,但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这看起来古朴、笨拙的傩舞,只是凑个热闹而已。人们也想了解一些南丰傩的常识,但关于南丰傩研究的专著或专业性文章,看起来又过于深奥,而一些普及性的傩画册又比较零散。本文试图用简明通俗的文字,系统地介绍南丰傩的一些基本知识,让你以后在看跳傩时不至于只是一个凑热闹的人。

一、南丰傩班与傩仪

“南丰傩”是对分布在南丰全县各地傩班的总称。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表演多个节目或系列节目的傩班,这种傩班称为“大傩班”;另一类是只跳单个节目的傩班,如“跳竹马”“跳和合”“跳八仙”,我们称之为“杂傩”。

“傩仪”即傩舞的仪式程序,也是一种傩礼。通过这种仪式,以祈得风调雨顺、索室驱疫、丰收富饶、民众安宁。南丰傩仪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部分:起傩—跳傩—搜傩—圆傩,为期一般为半个月,不同的傩班在有的方面稍有不同。

1、起傩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

(《请神》)

这是整个跳傩仪式的第一环节,主要功能是将神请到村中,时间一般都是在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天早晨,负责仪式的傩班弟子需要穿上特殊的傩服,前往傩神庙(殿)准备进行起傩仪式。这个仪式中的重要一环是请神。石邮傩班的大伯和其他七位弟子站成三排,由大伯(为首者或召集人)或二伯居于前排正中,面向神像跪下,双手合十,大声念出《傩神太子鸣词》。鸣词的主要内容是请求带领诸位神明下凡本村,保佑村民合家安宁,村里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上甘傩班则是由正印(为首者或召集人)率领众弟子在神坛面前念“请神词”,然后请开山、白祗、魁星、判官等全部面具神,再请“历代启教演傩仙师”及本殿一切神祇,“保佑乡坊众信人等,家庭清吉,户户均安”。

请神后,石邮傩班有一个“判筶”环节,即由二伯将之前拟定的跳傩地点名单大声念出来,在神明面前掷筶卜问。南丰人把它叫作“跌筶哩”(“筶哩”就是用竹片或桃木做的两片桃形圣筶,一片为阴,一片为阳),若掷成一阴一阳,表示神同意,反之则是神不同意,须继续掷,直至掷成(大多数傩班无此环节)。取得神的认可之后,傩班众人在傩神庙前点燃香烛,取下神龛周围悬挂的傩面具,跳傩正式开始。上甘傩班则是在请神之后,两弟子带上香烛,先到上甘周围寺观坛庙点烛、焚香、放爆竹,其他弟子将圣相搬下神坛,分两套装进箩筐内,正印对着神坛用头在空中画几下后,率弟子奏乐出傩神殿,跳傩正式开始。

2、跳傩(演傩与装跳)

跳傩也叫演傩,即表演傩舞节目,娱神娱人。跳傩仪式在整个流程中占据的时间最长,地位也比较重要。石邮的跳傩从正月初一到十六,其中初一到初九是在本村跳,之后到外村跳。去外村跳要按照路程的远近决定跳傩的顺序,要保证十六日下午结束后回村准备晚上举行的搜傩仪式。跳傩期间有八个固定节目,它们依次为《开山》《纸钱》《雷公》《傩公傩婆》《醉酒》《跳凳》《双伯郎》《关公祭刀》。上甘的演傩从正月初一到十四。其中初一至初六在本村跳,称“跳户傩”。即上各堡各家跳。现在不少村堡废了,傩班只在本村上甘、下甘及附近村庄跳。节目由主人选择,也可以由傩班安排。

一般的节目是《开山》《魁星》《判官醉酒》《关公》《张天师召将》。无论节目怎么安排,保平安的《张天师召将》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有祠堂的村子要跳全套节目。初七后,由副印带领弟子到外坊跳傩,以增加一些收入。正印则率另一班弟子留在村里跳傩,称为“坐殿”。这段时间跳的傩为“喜事傩”“愿心傩”和“常规傩”,其中“喜事傩”和“愿心傩”必须在正月十二日前跳完,这是上甘傩祖传下来的傩仪规矩。

上甘傩班在跳傩期间还有一个特殊的驱鬼逐疫仪式,叫作“装跳”。一般在正月初二到十七的晚上进行,但这种装跳必须有人提前邀请。主要针对村里或家庭所谓“不太平”“不顺溜”等情况。

3、搜(解)傩

傩有两层含义,一为驱逐鬼疫,以为被驱逐之鬼疫。

搜(解)傩是整个仪式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高潮的部分,隆重而又盛大,十分热闹。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

(《搜除》)

石邮的搜傩时间为正月十六日晚上至十七日凌晨。这一环节的跳傩所涉及的人物有三个:大鬼、开山和钟馗。分为各家搜傩和傩庙搜傩两大部分。整个搜傩过程灯火辉煌、金鼓齐鸣、诗歌互唱,由傩班弟子扮演的神明角色进入各家各户,驱赶家中的邪祟和疫病,保佑这家在来年家门太平、无病无灾。家家户户也会准备香烛贡品等候傩神前来。傩庙搜傩时,随着庙门外爆竹声与铳炮声,装扮成钟馗、开山、小鬼弟子先后疾步奔进傩庙,表演驱鬼仪式舞。

上甘的搜傩称为“解傩”,又称“搜除”。“解”都jiè,动词,押解的意思。南丰方言读作gaì。搜傩和解傩都有把邪祟和疫病搜出来,赶出去的意思。解傩分为“户解傩”和“殿解傩”两种类型。户解傩与石邮的搜傩相类似,不过下甘的户解傩是在正月十六日至十七日的白天跳。傩班进入房屋后,在厅堂跳《二郎发弓》(寓意求子)、《傩公傩婆》(寓意得子)、《捉刀》(寓意驱逐疫病)共三个解傩仪式舞。殿解傩在十八日晚上举行。这个仪式的传统风格保留得非常完整,过程庄严肃穆,同时又欢娱而诡秘。其程序较为复杂,分别为清坛—催神—插路香—请神—演傩—驱鬼逐疫—解迁—化下马钱—拜师—辞神——送神—装箱—班师。

4、圆傩与安座

圆傩与安座表示一年一度的傩事活动圆满结束,都属于整个傩事活动的收尾环节。说通俗点,就是做事要有头有尾,前面起傩的时候把神请来了,现在事情办完了,就要把神送回去。所以这个环节就是送神、谢神。整个过程没有什么傩舞表演,都是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程序。石邮的圆傩活动的时间多在正月十七日清晨五点左右,具体时间要看搜傩活动的完成情况。圆傩仪式要先从傩庙出发,在“报饭单—参圣相”后,弟子们来到村外河边的沙滩上,再进行“判筶—回殿—谢师—吃傩饭—回饭”一系列仪式。

最后在正月二十日举行安座仪式,就是把各种傩面具(叫作“圣相”)按次序放进傩庙阁楼上的大蔑笼,然后打开庙门,放一挂爆竹,傩事圆满结束。上甘的圆傩直接叫“安座”,在正月十九日上午举行,分为三个步骤,上殿、办圣相饭、算账。十九日上午,傩班的每一位弟子都需要在傩神殿出席,点烛焚香。中午把之前拿出来的面具再一一拿到圣箱里,小心翼翼地送回阁楼。如同仪式刚开始那样由正印来主持安座仪式,念安座词并且卜筮。完成后,要连续点满七天的蜡烛方可。

二、常见傩神及角色面具

南丰跳傩都要戴面具的,一个面具就对应着一个傩神。据曾志巩老师在《江西南丰傩文化》一书中的统计,南丰大傩和杂傩面具可归为驱疫神祇、民间俗神、道释神仙、传奇英雄、精怪动物、世俗人物六大类,因此,其所对应的傩神及角色面具就有一百八十多个。这里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傩神及角色面具。

1、开山神——驱疫傩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3)

(开山)

古代傩祭方相氏一直扮演驱傩大神。方相氏是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祇,为驱疫避邪的神。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为国家驱疫。葬礼时,方相氏则驱方良(厉鬼)。宫廷里,方相氏驱疫的仪式叫大傩。“开山”为古傩中方相氏衍化之神,人物形态凶狠恶毒、身形壮硕。“开山”是傩坛中形象最威猛,法力最强大的驱赶大神。其造型青面獠牙、头长尖角,环眼宽鼻,火焰赤眉,手持开山斧。驱傩时走在最前面,为各路神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以又叫开路神。来到每家每户时开山手舞开山斧,翻筋踢斗,舞蹈于庭,在旮旯角落里左劈右砍驱鬼逐疫,扫五方邪魔,与古代方相氏很类似。石邮村傩班有两个开山神,一个放在傩神庙里镇庙,另一个沿门逐除于各家各户,每年正月十六搜傩夜,开山神手执铁链驱赶疫鬼。

在上甘,与开山神有关联的是宋朝后大量涌入傩坛中的将军神,如《张天师召将》中的马、赵、关、温四大天将,他们都是驱鬼逐疫的主角。在南丰丧葬仪式中,出丧扛棺柩者也称“将军”。出丧前一天“将军”要“搜山”,即入山掘墓,入圹逐魅,执行方相氏“护丧”“殴圹”的任务、可以说将军和开山一样,承担了“护丧”“搜山”“殴圹”等驱鬼逐疫的任务。方相本有两种职责:一是大傩驱疫,二是护丧开道。开山是方相衍化之神,驱鬼逐疫,避祸趋吉。

2、纸钱神——民间俗神

纸钱是石邮傩班独傩神。关于纸钱神有两种传说,第一种为“殷郊”的化身,“殷郊”是中国古典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殷商大太子,是商纣王的长子。“殷郊”在武王伐纣时立下大功,因此被封为神仙。第二种为女娲,由于傩舞《纸钱》运用的道具是黄纸和红绳,并且节目顺序排在《开山》之后,《风俗通》中记载“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由此而推测出该神为女娲。纸钱神造型为红头发,头上有角,棕色的脸,额头较突起,像火一样的眉毛,圆圆的眼睛,犬牙交错排列,凶神恶煞。

3、雷公神——驱疫傩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4)

(雷公)

雷公神表现的是“思雷之神”,是天神崇拜的产物,它耕云播雨、驰骋宇宙、福泽众生。受《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两部小说的影响,有些人还称雷公为“雷震子”。雷公神造型为鸾嘴黑脸、顶戴小盔、赤发有角、绿脸金纹、鹰鼻鸡嘴、鬓如剑戟、火眉三眼。部分大傩班有此神。

4、傩公傩婆——民间俗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5)

傩公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6)

傩婆

傩公傩婆是消除邪灾的人物角色,也是人们祈求子孙兴旺的生殖崇拜对象。因此,有很多关于《傩公傩婆》节目的创生神话,例如:“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神话、“兄妹再殖人类”神话、“母权制遗痕”神话。傩公的人物形象是温文尔雅的富家公子,他头戴圆形官帽,面相和善,眉开眼笑,用手捋着自己白色的胡须表现出老来得子悠然自得的幸福形象。傩婆即傩母,傩公的配偶神,有两种造型,一为老年形象:头戴额折,慈眉善目,张嘴微笑,嘴角右翘;一为少妇形象:盘着整齐的头发,衣着得体,面色红润、眉清目秀、笑不露齿,表现出少妇的优雅气质。

5、钟馗神——驱疫傩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7)

(钟魁)

钟馗是民间传说中的驱鬼大神。此人长得铁面环眼,脸上长满卷曲的胡子。虽然它长相丑陋但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不惧邪祟、为人正直,擅长驱妖捉鬼。民间传说,有一次唐玄宗游玩回宫后身体抱恙,太医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睡梦中看见一个小鬼走进殿内,伸手偷走了唐玄宗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皇上大怒,正准备派武士来殿内驱鬼,只看见突然一只大鬼跑进殿内,蓬乱的头发卷曲的胡须,样貌非常可怕,他伸手就抓住了小鬼。 皇上见此吓得魂飞魄散,连忙问大鬼叫什么名字,大鬼回答是终南山的钟馗。皇上梦醒之后病痛痊愈,立刻将画家请到宫内,将梦里所见之人画成一幅画像,让天下百姓在除夕之日将钟馗画像贴在自家门上驱鬼除祟,在民间人们将钟馗封为“驱魔大神”。其造型石邮傩班为黑脸长须,颜面饰金,双眉紧锁,戴乌纱帽,神情忧愤。罗家堡的则眼如铜铃,唇猩红,盔扎红绸,威风凛凛。其他多为赭脸红眉,面饰花纹。

6、魁星——民间俗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8)

(魁星)

魁星也叫奎星,俗称文曲星,是旧时书香子弟翘望皇榜高中、追求功名的精神支柱。魁星是一个文状元,深受读书人的崇拜,在古代是主要掌管文运的神灵。魁星的面相十分的丑陋,腿也一瘸一拐的,所以在考试中屡屡失败,但是他的文采实在是太好了,终于在自己不断的努力当中,荣登榜首。在殿试时,皇帝想考考他,看到他的形象,皇帝问他你的腿和你的脸都是怎么回事呢?魁星回答,我脸上的这些都是天上的星星,我的腿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

皇帝听后龙颜大悦,钦点他为状元。魁字拆开来是鬼和斗字,鬼字形容魁星长相奇丑无比,斗字则是说魁星才高八斗,文采无人能敌,故称魁星。“魁”字为“第一”,“为首的”的意思,跟举人、状元关系密切,而“奎”字是北斗七星的第一位,因“魁”与“奎”同音,并都有“首”意,故民间经常混为一谈。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往往将魁星当作崇拜的对象,例如在乡试中,考桌右侧贴上魁星像,抑或是怀揣魁星泥塑,以祈求文思泉涌,逢考顺利。魁星的造型与开山相似:红发白角,鬓如剑戟,火眉豹眼,嘴露獠牙(多向下),蓝面纹饰,额头上刻有“魁星”二字或书符。

7、判官——驱疫傩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9)

(判官)

判官是协助鬼王阎罗统治阴间的主要帮手,是掌管生死簿的崔钰崔府君。据《铸鼎余闻》所载:“崔钰字子玉,祁州古城县人,生于隋朝开皇五年六月六日,其母生他前梦见东岳大帝赐以双玉,故它的名和字里都含有‘玉’字”。崔钰年轻时曾举孝廉,入唐后曾任滏阳县令等职,为官清廉爱民,古时候百姓在磁州滏阳鼓山西河村北立祠祀之。也有人认为历史上并无崔钰其人,他的名字和生平是后人编造的。钟馗又叫黑须判官,民间很多人认为钟馗与判官其实的同一角色,因为他们的形象以及功能都十分相似,但又有学者反驳说钟馗姓钟,判官姓崔,在神话里钟馗是一个散仙,降妖除魔,而判官是在地府管制鬼怪的。判官在造型为:豹眼竖眉,棕脸红须,头戴乌纱,凶猛威严。

8、福禄寿——民间俗神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0)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1)

禄寿

福禄寿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从古至今,一直受人们爱戴。是阖家幸福,财源滚滚,长寿无边的象征,也是一种幸福美好愿望的信仰,通过上甘傩舞的面具、服饰、道具与舞蹈形态把福禄寿三位神仙表现得栩栩如生,“福星”又称“福神”,掌管着人间每个人的福气,“禄星”又称“文昌星”,它分配着人们的功名利禄,“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是长寿的象征。在节目中,不得不说到福禄寿三星的三样典型特色道具,有如意、桃扇、寿仗。每次看到这些道具便知晓是哪一个神仙出场,每个神仙都有其各不相同的法力。福星造型:戴双龙吐珠如意翅头盔,剑眉慈目,五绺长须,喜颜悦色,雍容华贵;禄星造型:戴牡丹富贵头盔,其他与福星相似;寿星造型:巾束白发,慈眉善目,脑门突出,白须飘逸。

三、常见南丰傩节目

目前,在南丰傩的种类中,无论“老傩”“新傩”,必跳节目一般有《开山》《钟馗》《财神》《傩公傩婆》《魁星》《和合》《双伯郎》《哪吒》等。

1.《开山》

《开山》为单人舞,是南丰大傩班必跳的传统保留节目,一般都在开场演出。反映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玄黄、盘古氏开天辟地的故事。表演者戴着面具,摇头晃脑,开山神左手作 “香火诀”手势,右手手执斧钺上劈下砍,跳跃、旋转、舞动,粗犷威武、刚劲有力,快慢有致,表现了开山神勇威猛,驱鬼逐疫所向无敌的驱赶力量。特别是执斧招式尤为悦目:抖动肩膀,上劈下砍,左拉右挡,钓起脚尖,进退蹦跳,稳而不乱,狰狞诡谲。这种狰狞之像常常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逐疫驱鬼,给人以生存安全和心理安宁的效果。该舞的一般动作有“香火诀推弹”“枪花上膀”“狮子开口”“推天门”“跺脚步”“单击鼓”“金钱舀水”“插钺”“双击鼓”“牛眼睛”“磨钺”“试钺”“揩钺”“弹诀”“观钺”“收桩”。

说明:傩舞中摇头晃脑表示发怒,抖动双肩膀表示笑,即高兴。

2.《魁星》

《魁星》属单人舞,大多数大傩班有此节目,该傩舞隐喻读书人金榜题名,放在《开山》之后表演。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2)

(《魁星》)

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才子文化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南丰傩每年各乡必跳《魁星》,魁星是传说中掌管科举的神灵,南丰魁星的总体形象是一致的。“对斗”“倒斗”是魁神特有动作,他右手执笔,左手捧斗,一腿屈膝而立,另一腿弯曲后抬,身体大幅度侧身前探,两臂弯至额前,笔尖对斗,名曰“魁星点斗”。旨在祈求家族文运昌明,官运亨通。魁神在这些诡异的手势运动过程中寻求他理想的“才子”,以此昭示自己的至高无上的地位,给人们以震撼,使人生发出肃然起敬而顶礼膜拜的心理感受。

3.《纸钱》

《纸钱》是石邮大傩班的独有节目。因纸钱神肩挑一根两端带有红布包扎着的红绳,两手拿红绳两端的红布包起舞,故称“纸钱”。纸钱神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神秘感,舞者的动作给人一种梗劲及古拙的感觉。舞者手中拿着一根两头红布包纸钱的绳子,手作“香火诀”,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3)

(《纸钱》)

头上戴着纸钱面具。有看凡间、跳灵、生灵、放灵、默灵、介灵、超灵、祝灵等动作。舞者手握红绳,手臂在做屈伸的动作时,向外甩出及向内收回的动作均会产生一种反弹力,能快速弹出并迅速收回。 “香火诀”中的中指、无名指弹出又收回,同时在遒劲中又产生一种反弹力,使推出的臂、弹出的手指迅速收回原状。表演者希望通过这些手势的指索功能传递他们向死去的亲人们送钱的信息,同时寄托对死者的思念。但也有学者将“纸钱”推测为“女娲”,黄表纸为土地黄泥之代称,这个节目表演的是女娲抟土造人。石邮族人还有一番解释。他们说纸钱是“翻天印”,是一个小孩拿着他的法器“翻天印”在那玩耍。这个拿“翻天印”的小孩就是殷郊,殷郊是《封神演义》中纣王的长子即东宫太子。

4.《雷公》

雷公即道教中的雷神。也有说雷公是雷震子,即周文王第一百个儿子。另一说法也是《封神演义》中之雷部正神,但有两位,一位是邓天君,一位是辛天君。《雷公》是个单人舞节目,表现为雷公右手执斧,左手持凿,不停地探五方(东、南、西、北、中),其意为耕云播雨,泽被众生,惩恶除奸。舞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表演。节奏欢快,动作力度较强,气氛热烈激昂,给人一种电闪雷鸣,威力无穷的感受。民间俗语“你若做坏事,小心被雷劈”,说的就是雷公对做坏事的人的惩治。南丰傩舞表演的艺术特色为:“手脚弯钩身段圆,发怒晃头笑抖肩,只见身子不见脸,一招一式踩鼓点。”这一特点在雷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5.《傩公傩婆》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4)

(《傩公傩婆》)

这是一段双人舞,大傩班多有此节目。从表演的内容上看,生育崇拜的意思比较明显,但也有学者认为,“傩公”“傩婆”是“田公”“田母”,也就是今天的“土地公、土地母”,其土地崇拜意识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傩公、傩婆应该是整合了生育崇拜、英雄崇拜、土地崇拜的内蕴。从节目安排次序来看,先跳雷公,后跳傩公傩婆,一个祭天、一个祭地,含有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念。

表演时,傩公右手拿着寿丈、左手拿着折扇,傩婆双手抱着傩子。两人面对面站着,傩公上前一步膝盖微颤的同时傩婆退后一步膝盖微颤,这样反复三次。接下来傩婆原地不动,傩公左右交替跳,绕着傩婆顺时针转一圈,之后捋着胡子看着傩婆和傩子点头,傩婆膝盖微颤表示回应。脚下步伐较为单一,主要是以进退步为主。表现的是傩公看着傩婆抱着傩仔笑弯了腰,通过傩公傩婆你侬我侬的动作,表现出家庭温馨快乐的生活景象。展现出傩公傩婆喜得傩子后幸福美满的景象。《傩公傩婆》节目动作幅度较小、音乐较舒缓,主要表现傩公傩婆老来得子的喜悦及人们对子孙繁衍的崇拜。

6.《和合》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与文化概念,和谐合好、和睦相处、百年好合、和合团聚、和合利市、和气生财以及因缘和合、阴阳和合等多种文化理念都隐含在南丰傩舞“跳和合”之中。《和合》是双人舞,部分大傩班有这个节目,“和合班”的唯一节目就是《跳和合》。

大傩班的《和合》与和合班的《跳和合》有所不同。就是大傩班的和合舞也不同。上甘傩班的和合二仙由成人装扮,挽颈搂腰舞蹈,与福禄寿三星相会后下界,赐福人间合家团聚,儿孙满堂。严格地讲,上甘傩班的和合二仙是穿插在《福禄寿》中出场的,不能算是单独的《和合》舞。田东村的《和合》由青少年表演,面具都有双髻,各穿月白色长衫。和仙右手拿折扇,左手握官页;合仙右手执云帚,左手拿算盘。云帚与扇子,体现仙人的潇洒风度。官页即官方颁布的历日,唐代每当岁暮,朝廷要给大臣赠送钟馗画像和新历日,表示驱除群厉,迎候新春。官页与算盘,寓意除旧布新,福禄相连。罗家堡傩有军傩特点,和合面具无双髻。小孩扮和仙,黄衣红裤,拿官页;青年扮合仙,黄衣红裤加戏装靠腿,拿算盘。体现兄弟和睦,文武双全。

和合班专跳的“和合舞”俗称“跳和合”,也称“跳迎”或“跳和合判”。每年腊月祀灶日,四五人一伙,走街串户,由小孩来跳,祝福送吉,兼讨钱财。水北和合班的和合二仙戴着笑脸面具,穿红底花布对襟上衣,红布便裤,黑布鞋,扮成男女两个胖娃。男孩来宝(俗称“武相”)右手持笔,左手持墨块,女孩来福,左手拿算盘,右手拿手绢,两人相对而舞,寄寓并祝福读书者聪明智慧,求功名者金榜题名,做生意者一本万利,耕作者万粒归仓;兼有和谐好合之意。

其动作特点是:下沉不懈,颤中有顿,轻微流畅。随着由两面声音相差五度的小鼓和一副铜钹敲击时发出的 “啵咚 啵咚 嘎嘎且”的鼓钹音调,用南丰方言读则成为 “播种 播种 家家去”。因此,跳和合除象征和气生财外,还提醒人们适时播种,莫误农时。三坑村和合班由两小孩表演,称和合仙家,都穿红衣裤,戴绿袖套。和仙留发,腹前装肚,右手拿毛笔,左手握竹简,象征读书做官;合仙梳髻,穿黑褂,套白裙,右手持手帕,左手拿算盘,寓意勤俭治家 ,舞蹈祝愿夫妻和睦,加官进禄。

7.《福禄寿》

《福禄寿》是上甘傩班独有的节目。表现民间俗神下凡降幅于民间的情景。别看节目名称只有福禄寿,其实是个大型的节目,有七人表演。这七个人物分别是:福神、禄神、寿星、财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5)

(《福禄寿》)

神、魁星、和仙、合仙。表演时,福神执如意首先出场,他脚迈方步,一步一停,作遥望凡间状,最后站在前方正中;然后禄神在福神的引导下,也走方步、执桃扇,遥望下界,走到福神的左边(或东边),接着寿星在福神和禄神的引领下,一步一颤地走到福神的右边(或西边)。这时魁星一手持笔,一手捧斗,边舞边上,福神就过来与魁星相见,并将魁星介绍给禄神和寿星,同时各自出示自己的宝物,然后魁星作出点斗状,辞别福神等下到凡间去了。

财神接着上场,他一手握鞭,一手举着锦衣,边舞边上。禄神过来与之相见,将财神引见给福神和寿星,各示宝物后财神舞鞭游走四方然后下界去。最后是和仙与合仙挽颈楼腰边舞鞭上,轮到寿星出来与他们相见,并将他们引见给福、禄二神,福禄寿三星各自拿出宝物给和合二仙看。和合二仙则挽颈亲吻,欢笑对跳,合掌与寿星道别下界。最后福禄寿三星也分别下界。

因为这是一个祝福性的傩表演,而且参与的人物也比较多,热闹喜庆,所以人们很喜欢看。在下甘一带,村民在跳“喜事傩”时一般多会选择跳《福禄寿》。

8.《钟馗》与《跳判》

把这两个节目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神,这就是钟馗,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节目来欣赏。除了罗家堡的《钟馗》是单人表演,其余都是二人或三人表演。

钟馗曾应试科举,所以在罗家堡的《钟馗》中,舞者戴状元帽,拿竹笏,时而一手举笏进退挥舞,时而双手捧笏上殿朝贺,这些动作要在四方上下重复进行。场面热烈欢快,喜气洋洋,表现钟馗中进士后的欢悦心情。

《跳判》又叫《判官醉酒》或《钟馗醉酒》。因钟馗与《判官醉酒》节目形象十分相似,可认为是同一角色。石邮傩班将整个节目共分为两折,上折为《醉酒》(民间称“跳酒壶仔”),表演钟馗与大小鬼斗酒戏耍的三人舞。先是大鬼出场玩拳,小鬼拿酒壶、酒杯上场。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6)

(《跳凳》)

两鬼对舞后,席地而坐,饮酒划拳。钟馗穿着长袍持刀上场,见状怒。 两鬼讨好钟馗,反复劝酒。钟馗高兴,与大小鬼同舞。该节目娱乐气息浓厚,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下折《跳凳》,表演的是大鬼舞着凳子上场,看见钟馗喝醉酒后在凳子上睡着了。大鬼盗用钟馗的宝剑玩耍,不料被钟馗发现后奋然起舞。舞者手持矮凳子,主要动作为双脚的蹲跳,表现出嬉戏玩耍的场景。

此节目1957年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并定名为“钟馗醉酒”。上甘傩班则不分上下折,就叫《判官醉酒》。这里的判官其实就是钟馗的形象。钟馗在节目中属于全能的神仙,可谓是有求必应,这个节目把生不得志,死为鬼王的钟馗,忧郁寡欢,借酒消愁,喝得大醉并与大小鬼猜拳行令的风趣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既达到了娱人的目的也达到了娱神的目的。不过最后钟馗舞刀时,两个鬼到供桌前偷了两块饼上插的花,因此该节目又叫《二鬼偷花》。

四、南丰傩舞基本动作

南丰傩舞的基本姿势包括:基本手型、基本手位、基本步型、基本脚位。因为本文不是研究南丰傩舞,仅是对其进行通俗的介绍,而基本手位、基本脚位比较专业,也比较复杂,一般观傩的人也不太注意,所以这里只介绍基本手型和基本脚型。

南丰傩舞手型除自然掌型外,还有其特有的香诀指,是道教中的指诀,详见下表:

手诀名称

手诀形态

表演方式

文化内涵

香火诀,又称毫光诀,灵光诀。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7)

食指和小指伸直,中指与无名指弯曲并拢虚握,拇指按住中 指与无名指甲背,呈兰花指状。

《开山》《关

公》《财神》

等都作此手

诀。使用时,

置于肋下,可发动身神增加发力。

此手诀为道教手诀,在道教中此诀功能为降伏邪恶,左手右手意为阴阳电光,表照射。双手作诀代表金光灿烂,宝光护身。

华光诀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8)

中指伸直、食指 与无名指弯曲紧 贴中指,大拇指和小指也作弯曲。

《张天师召将》中马元帅上场时作此诀。作诀时,双臂向两侧斜上方伸直,右手持月牙长枪,左手作诀,手心向上。

乃马元帅的手诀,马元帅被封为“华光元帅”,其头上三只眼为火之精、火之

星、火之阳,乃火神的象征。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祈求消灾解难。

黑暗诀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19)

左手握拳,虚握四指于掌心 ,不露指甲;再以拇指顶住四指之背如握拳状。

上甘正印在

殿上“解傩”“装跳”时采用。传说此诀很凶,不能对人。

此手决为道教的五雷诀,为镇宅驱邪,治愈古怪疾病所用。

南丰傩舞的舞步十分丰富,不同人物角色跳傩时的行走、跳跃、

奔跑、旋转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舞步,有禹步、跺跳步、魁星蹲桩步、魁星摇摆步、和合单撩步、傩公步、傩婆步、㧟步、进退步、蹦跳步、十字步等步伐,也有由青蛙崇拜而形成的蛙抬步、蛙跳步等等。 这些舞步由于其动力、节奏、姿态的差异而形成不同人物角色的上身动律特点的风格迥异。一般看表演时,只要懂得两种基本的步型即可,这就是“跳矮档”(蹲跳表演)和“跳高档”(站立表演),如:魁星蹲桩步,就属于“跳矮档”。由于重心低而在行进中形成身体左右大幅度扭动,以及肩部带动手臂摆动而形成耸肩动律。罗家堡《和合》中文相手拿官页(官方颁发的日历)多蹲跳(矮档),武相手拿算盘,多站立表演(高档)。

上甘傩舞傩班对舞蹈步伐并没有统一的名称定义。这一点与其锣鼓音乐类似,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亲自示范的方式,言传身教代代传承下来的。借用其他傩舞中对特定步伐的描述,上甘傩舞中常见的步伐有如下几种:

(1)瘸拐病足:其步伐形态是双腿稍作弯曲,一瘸一拐,一前一后行进,犹如“禹步”病脚步伐;先秦两汉时期,流行“巫步多禹”的说法。禹步最早是先秦巫师的跳神步伐,以此步召役神灵。

(2)左右并步:其步伐形态是左脚向左前方迈一步,右脚向左脚靠拢一步,再右脚向右前方迈一步,左脚向右脚靠拢一步,即右就左,左就右;

(3)前后接步:脚比着脚走,左脚接右脚,右脚接左脚,象“行云”一样;

(4)搭地画讳:在神坛前、天井边、以及出殿门后路上拐弯处都要用右脚搭地画讳,以此步伐召役神灵;

五、南丰傩舞的道具及服饰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0)

道具

南丰傩舞人物各角色普遍使用道具,主要由人物性质决定,开山执钺,俗称“开山斧”;关公的“大刀”; “白祇”用的“方天画戟”和华官用的长戟、枪;寿星、傩公用的拐杖;雷公握锤,魁星执笔、斗;钟馗与大、小鬼喝酒的酒壶;钟馗的坐具凳子(交杌)、铁剑;傩公、傩婆的酒春;福星用作象征福气临门,万事如意的如意,禄星用作象征多财多寿,吉祥富贵的桃扇,财神手执金元宝……

杂傩里面的道具一般有:猢狲杂耍的棍棒;猿精用的齐天棍;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耙”;“财神”用的鞭;温元帅用的单锤、玉环;猿精使用的叉;二郎使用的弓;和仙手拿的表明其文臣身份的官页、朝简以及算盘、笔墨;唐僧用的拂帚,又称拂尘;佛祖、唐僧用的蒲;傩婆和大肚罗汉用手巾;计诵经次数的事珠;沙和尚的经担和“金刚经”书。

一般道具展示:

开山用的钺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1)

纸钱绳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2)

关公的大刀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3)

钟馗的酒壶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4)

雷公的斧、凿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5)

寿星仗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6)

交杌(凳子)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7)

铁剑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8)

傩仔

傩的背景(如何看懂南丰傩)(29)

道具作为舞者形体的有机延伸,通过其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表演拓宽了人们对傩舞涵义的理解,增强了舞蹈表现力,形成特有的舞蹈语言,是体现南丰傩舞风格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丰傩的服饰,一方面传承了古傩“赤帻”(红头巾)、“朱裳”(红裙子)、“绿鞲衣”(绿袖套)旧制;一方面又发展了宋傩“绣花色衣”的特色,并吸收了一些戏曲服饰,有红花衣裳制、红袍马甲制、花衫红裤制、戎服披甲制、戏曲服饰制等多种样式。进入 21 世纪,傩舞的服饰也随着现代审美发生了新的变化,各傩班不再是古傩 “赤帻”(红头巾)、“朱裳”(红裙子)、“绿鞲衣”(绿袖套),有黄衣绿裤和红衣黄裤, 有的服装在颜色上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有的在穿鞋上也比较随意。

现在石邮傩的服饰是:上穿红花便衣,戴其他色布的袖套,下着红布裤(有时穿自己的便裤),有半跪动作的弟子另套护膝。各弟子均套红花通裙,裙长过膝,前后开衩。上衣前襟系于裙内,后襟放在裙外,头上扎黄色方头,脚穿自己的便鞋,没有统一规定。衣服上写的字一般是还愿的人赠送时写上去的。

上甘傩舞服饰特点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角”穿着,以大红色为主,为红布长袍。是道袍的象征,是唐代民间傩服遗存。一般用于大傩仪式舞与娱乐舞项目,凡“大角”如开山、钟馗、张天师等道行较高者穿着。一种是“小角”穿着,往往是浅蓝色,为杂色背心。是民族的象征,也是唐代民间傩服遗存。一般用于大傩仪式舞与娱乐舞项目,凡“小角”即小神如大鬼、二鬼,周仓等道行较低者穿着。

无论是哪种服饰,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在服饰背后正中间,自上而下用黑色毛笔书写“傩神祖师”四个字。

五、南丰傩舞的音乐风格

南丰傩舞音乐分为祭祀性和娱乐性两种,常采用民间熟悉的锣鼓作为主要伴奏。祭祀音乐有严格的程序,包括“乐声请神”“祝号通神”和“以乐送神”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祝号通神”中,以石邮村大傩班最为典型。“跳傩”和“搜傩”之前,圆傩时都要用徐缓、有节奏的语言向神灵祈祷,以人声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接着要“奏乐迎神”,敲打锣鼓迎接众神。在“解傩”“搜傩”等逐疫仪式中,人们用高亢的语调呼喊,吹唿哨、放鞭炮,用混合的嗓音驱赶鬼疫,人声和乐器声如此强烈,语言和音乐几乎成为相互交融的两种表达方式。

娱乐性音乐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大多以锣鼓组成的打击乐为伴奏主体,也有鼓吹乐、吹打乐、丝竹乐形式,包括出场音乐和伴舞音乐,风格原始古朴,乡土气息浓厚。傩舞音乐自始至终伴随傩舞的展现,并烘托出傩舞的朴拙、神秘、遒劲。老傩伴奏乐器有单皮鼓或大鼓、锣(唢呐、二胡、笛子等),锣鼓点随舞而起,音乐旋律简单。如:

《开山》《和合》

乐器

音乐

节奏节拍

2/4 拍、 3/4 拍、 4/4 拍

单皮鼓或太鼓、锣、唢呐、二胡、笛子等。

《魁星》

节奏节拍

4/4 拍、 3/4 拍、 2/4 拍

傩音乐的节奏节拍形态丰富,每首曲目大多以混合节拍出现,有 2/4 拍、3/4 拍、4/4 拍或散板,如《开山》有 2/4 拍、3/4 拍、4/4 拍,《纸钱》以 2/4 拍、3/4 拍为主,《和合》有 2/4 拍、3/4 拍、 4/4 拍。傩舞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都随着并配合舞蹈表演、动作幅度大小而变化,节奏简单、古朴有力,带有即兴意义。

南丰傩舞音乐中最具鲜明特点的是南丰水北的《和合》,乐手一人持小扁鼓敲出沉闷的“梆”声;一人打双面手鼓发出“咚”声;另一乐手打小钹,击出“且”声、“嘎”声。三乐手按节拍合作,击出1/4拍的节奏:“梆咚│ 梆咚│ 且│ 嘎嘎│ 且”。这一锣鼓字谱用南丰方言读与“播种播种去( qie ),家 (gā) 家 (gā) 去 (qie)”相似,有迎春之意。跳傩时以此种单拍子节奏形态,配合每拍各起一次步,缩一次手;接着颤动三次头,最后停顿一下,既幽默风趣,又欢快拙朴,地方特色浓厚。

新傩的伴奏增加了二胡、笛子、唢呐等,音乐常以现当代流行的民歌为主,如在 2008 年南丰县傩舞调演中有《送郎当红军》《茉莉花》等现当代民歌音乐。

南丰傩有大傩杂傩、新傩老傩之分,其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即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如驱鬼逐疫、祈福神灵、纳福避祸等方面去研究,可以从现代的舞蹈、音乐、武术、美学、服装、雕刻等学科方面进行探讨,而民间大众所需要的只是一种娱神娱人热闹,一种祥和的氛围,乃至仅仅是一种心境。因此,以上对南丰傩一些基本方面的通俗介绍,既非专业也不全面,读者千万不要用专业的眼光和求全的心态去要求以上文字,让你比较快捷、浅显地了解南丰傩的一些大概,即是本文的初衷。如其中有一些知识性或常识性的错误,或大可一笑了之。如要深入了解南丰傩,有一些专著可以阅读,如曾志巩的《江西南丰傩文化》,余达喜、刘之凡的《最后的乡傩》和一些相关论文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