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的飞絮,你需要注意这些
四五月份的飞絮,你需要注意这些杨柳絮高峰期是这样的但它的破坏力也是非常强的是不是看起来很好看你别看杨柳絮纷飞的景象很美
每年四、五月,杨柳絮就变得不“安分”起来,漫天的毛絮让人心烦意乱,走在大街上,眼睛鼻子随时会飞絮被“侵袭”……让敏感人群苦不堪言,街上的“口罩族”多了起来。为了躲避飞絮的“袭击”,不少人从头到脚“全副武装”。
杨柳絮,实际是杨树和柳树的种子。杨柳树的花序有雌雄之分,熟时整个脱落,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种子就随风飘散出来。种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飘荡,寻找合适的生长地点,这是杨、柳树繁殖后代的重要途径。因此,有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说柳树好生长繁殖,适应性强,是防潮护堤的良好树种。
飞絮本身无毒
我们平时看到的杨柳絮
是不是看起来很好看
你别看
杨柳絮纷飞的景象很美
但它的破坏力也是非常强的
杨柳絮高峰期是这样的
甚至这样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干物燥
加上杨柳絮质地轻盈
只需微风便能顺势飘起
一旦点燃
极有可能因蔓延迅速而殃及周遭
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发生
大家可能还是有疑问
小小的杨柳絮为什么会引发火灾
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杨柳絮是杨树、柳树的种子,含有大量油脂,遇明火会引起烘燃,且蔓延速度极快,属于易燃物质。实验数据显示,杨柳絮遇到明火,可以在2秒内迅速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将造成火势扩大,会迅速蔓延将其他可燃物引燃,酿成火灾。
杨柳絮不止是易燃易爆炸
还是现在这个季节的特产
抵抗力免疫力差容易过敏的小伙伴们
吸入过多杨柳絮可是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杨柳絮聚集在贴身衣物上面也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等疾病
一定要注意!
2017年5月1日,北京朝阳区某停车场发生火灾,造成90辆机动车起火。后经调查发现,起火原因为明火引燃堆积的杨柳絮波及所致。
2017年5月1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公园内发生一起因点燃杨柳絮引发的火灾。男子王某在遛弯途中看到漫天飞舞的柳絮,感觉非常烦人,而他本人患有鼻炎,对杨柳絮还有些过敏。出于气愤他便用打火机点燃公园内路边堆积的杨柳絮,不料火势迅速变大,造成公园内15棵成年松树被烧毁。事后,王某被公安机关拘留。
引燃因素多,防控难度大。杨柳絮火灾引燃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小朋友玩火引起。小朋友好奇心强(当然也有一些童心未泯的“大朋友”),对纷飞而下的杨柳絮充满好奇心,常常去点燃积聚成堆的杨柳絮,导致火灾发生。第二,乱扔烟头引起。未熄灭的烟头,扔进杨柳絮堆积层中,遇火立刻燃烧,然而扔烟头的人离开后,并不能及时防控,导致火势蔓延扩大。
蔓延速度快。杨柳絮四处飘落、无孔不入,不论是草垛边、民房周围,还是沟渠中、大棚上,到处都被杨柳絮覆盖成一片,因此,如不及时控制,极易引燃草垛、民房、草坪、大棚等物品,形成较大的火势。
灭火难度大。杨柳絮火灾多发生在农村,由于地域较偏,道路交通状况较差,消防中队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有时甚至需要徒步携带装备进入,增加了扑救火灾的难度。
杨柳絮大规模飘落的季节,居民朋友要对房前屋后的杨柳絮进行清扫,社区和侦企事业单位要组织人员及时对街道、小区和单位内的杨柳絮进行清扫,以免留下火灾隐患。
杨柳絮具有易燃、燃烧速度快、危险性大等特点,请不要随意点燃杨柳絮,不要将柴垛、树枝等易燃物放在建筑物周围,对于附着在易燃物上的杨柳絮,可采取先用水泼、清扫掩埋的方式进行及时清理,避免一处发生火灾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严禁他们随意点燃杨柳絮,防止因杨柳絮引发火灾而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不要乱扔烟头,平时应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对于木制加工厂、加油站等单位更要严加防范,加强防控,勤打扫、配纱窗,防止杨柳絮诱发火灾。
一旦发现火情
要及时拨打119报警
躲 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16时是飞絮的高发时段,过敏体质的人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尽可能选择杨柳絮比较少早晨、晚上,或是雨后。当然,如果可以,躲在家里不出门,是最好的选择。
捂 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口罩、眼镜和外套一个都不能少,全副“武装”再出门。由于飞絮颗粒比较大,普通口罩就可以抵挡,大家可以选择纯棉或者轻薄材质的口罩,这样戴起来更舒适。
洗 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对花粉、杨柳絮敏感的人,每天最好清洗鼻腔2-3次。皮肤沾上杨柳絮后,也要及时清除,最好用温水清洗,有助预防过敏或减轻过敏症状。如果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严重,要及时就医。
吃 在飞絮季,容易敏感的人群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吃一些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等。
调 春天本来就容易让人烦闷焦躁,尤其被漫天飞舞的杨柳絮“骚扰”,会导致心情更差,所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很重要。
大家都记住了吗?这些日子出门,尤其在上午10:00—16:00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护,“武装”好了再出门!
转自:草原客户端
来源: 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