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箭后曹操会说什么?诸葛亮用计草船借箭
诸葛亮借箭后曹操会说什么?诸葛亮用计草船借箭▲孙权和刘备剧照南逃途中,这位仁义爱民的刘皇叔之名再次传遍大江南北,而麾下猛将张飞吓退曹军、赵云七进七出的故事更是被后世传颂。张飞能够在长坂坡据桥退敌,正是由于刘备军师诸葛亮的谋划,以至于曹操反应过来时抚额叹息:“又中诸葛亮之计也!”一直撤退总不是办法,毕竟再退下去就已经退无可退了。此时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修书给东吴,希望孙权能和自己结盟,诸葛亮为此事亲自前往东吴,面见吴主孙权。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孙权也十分着急,当时的东吴众臣分为两派,一派建议孙权投降,另一派则告诫孙权一定要奋起抗击,孙权最终选择了后者。▲诸葛亮剧照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相继在官渡之战以及远征乌恒中取得绝对的胜利,于是他携胜利之师南下,准备征服南方的诸多割据势力。当时曹操已经灭掉势力最强的袁绍,成为群雄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逐鹿者。挥师南下不久,怯懦的荆州刺史刘琮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富饶的荆州之地从此落入曹操之手
引言
公元前202年,年过半百的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胜出,建立起宏伟的大汉帝国。从文景之治到武帝之治,西汉王朝的多位皇帝都是贤明君主,国家在他们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西汉末期,外戚专权严重,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亲侄王莽篡汉,建立起新朝,天下大乱。最终,刘邦的九世孙刘秀结束了天下混乱的局势,建立起东汉王朝,史称光武帝。可惜东汉也步入西汉的后尘,东汉王朝末期外戚宦官乱政,“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至此走向末年。
▲黄巾起义绘画复原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群雄逐鹿中原,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先后二十余个割据一方的霸主,最终只有三人问鼎中原。他们就是魏国的奠基者曹操,吴国的创始人孙权,以及蜀汉开创者刘备。天下三分,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代。值得一提的是,此三人并非出生于极其显赫或权势滔天的家族,三人的出身在众多逐鹿者中根本不出彩。他们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实则是依靠三场影响天下大势的战役。第一场,奠定曹操霸业的官渡之战;第二场,天下三分就此形成的赤壁之战;第三场,奠定三国形势的夷陵之战。许多豪杰因为这些著名的战役而青史留名,其中在赤壁之战中为世人所真正熟知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剧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相继在官渡之战以及远征乌恒中取得绝对的胜利,于是他携胜利之师南下,准备征服南方的诸多割据势力。当时曹操已经灭掉势力最强的袁绍,成为群雄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逐鹿者。挥师南下不久,怯懦的荆州刺史刘琮直接打开城门投降,富饶的荆州之地从此落入曹操之手,而当时,屡败屡战的刘备正准备依附荆州势力集团,希望能够稍加歇息,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数千人马以及大量百姓向南逃去。
▲官渡之战曹操剧照
南逃途中,这位仁义爱民的刘皇叔之名再次传遍大江南北,而麾下猛将张飞吓退曹军、赵云七进七出的故事更是被后世传颂。张飞能够在长坂坡据桥退敌,正是由于刘备军师诸葛亮的谋划,以至于曹操反应过来时抚额叹息:“又中诸葛亮之计也!”一直撤退总不是办法,毕竟再退下去就已经退无可退了。此时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修书给东吴,希望孙权能和自己结盟,诸葛亮为此事亲自前往东吴,面见吴主孙权。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孙权也十分着急,当时的东吴众臣分为两派,一派建议孙权投降,另一派则告诫孙权一定要奋起抗击,孙权最终选择了后者。
▲孙权和刘备剧照
“联刘抗曹”的步伐正式迈出,诸葛亮也因此深得孙权重视。由于诸葛亮太过聪明,东吴都督周瑜感到极为不安,深怕他日后会成为东吴的一大威胁。因此,他一直设计希望能够名正言顺的诛杀诸葛亮,机会很快就到来,在抵抗曹操大军的布局中,周瑜请诸葛亮在三天之内为大军打造十万支箭。要知道,数量如此巨大的弓箭根本不可能在三天内完成,不仅工匠不足,且准备原材料还需要一段时间。
▲诸葛亮草船借箭绘画复原
没想到诸葛亮竟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好友鲁肃对此十分担忧,而诸葛亮只是对他微微一笑,请他不必忧虑。诸葛亮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并在每只船上束有上千个草人,周围的人十分不解。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凌晨,诸葛亮派人将这些满载草人的船只驶向曹营,由于能见度低,曹操立刻下令放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结果众所周知,所有的箭都射到了草人身上,诸葛亮因此圆满完成了“造箭任务”。
结语
为什么在雾气弥漫的凌晨,曹操不放火箭呢?这样不仅能起到照明作用,杀伤范围也比普通的箭广。经后世专家研究表明,曹操一旦贸然施放火箭,孙刘联军的船只就很有可能乘势往前冲,给曹操大军造成巨大的伤害,曹操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会在浑浊不清的情况下只施放普通的箭支,不可谓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