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土库曼斯坦贫困率高的原因与该国的经济体制有密切联系——在经济活动中实行严格的行政控制和公共部门的主导作用阻碍了私营部门的发展。尽管私营部门在经济部门中所占份额在逐步增长,但公共部门和国有垄断仍然继续控制着经济和正规劳动力市场。除了碳氢化合物行业外,外国直接投资仍然有限。东帝汶是新世纪后(2002年)独立的国家,基础设施、政府治理方面基础差,2017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43,远低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0.63,尚未建立起国内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南亚这个被普遍认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方,不丹的绝对贫困率目前已降为零,这与不丹国家政府关注贫困问题的态度有关,也反映出亚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争上游”的一种趋势。2020年,亚洲中、低收入国家按1.9美元计算,极端贫困发生率范围在0-28.13%之间不等。其中有3个国家在此标准下的贫困发生率为零,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泰国、马来西亚和不丹,而这

12月15日,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了《亚洲减贫报告2020》专题研究报告。这是论坛再次就可持续发展议题推出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以“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为主题,梳理了亚洲减贫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总结了亚洲减贫的成就和经验。本文分享的是报告第一章第二节。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1)

按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指标衡量,亚洲国家减贫总体趋势向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的数据显示(表1.2),截至2020年上半年,亚洲国家的极端贫困发生率为1.6%左右,比去年减少了0.25%,总体消除了绝对贫困。根据该网络2020年6月30日公布的数据14,可计算出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现有极端贫困人口为6674万人。而同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极端贫困发生率是40.17%,贫困人口4.49亿人,这与亚洲国家形成鲜明对比。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2)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3)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4)

按照每人每天3.2美元的标准,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为14.56%,贫困人口为6.04亿人;而同样标准下,非洲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为65.07%,贫困人口为7.27亿人。

亚洲国家的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地区整体而言,亚洲的贫困表现出了国家之间贫困分化的特点,即不同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与表现呈现较大差异。

在南亚这个被普遍认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方,不丹的绝对贫困率目前已降为零,这与不丹国家政府关注贫困问题的态度有关,也反映出亚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争上游”的一种趋势。2020年,亚洲中、低收入国家按1.9美元计算,极端贫困发生率范围在0-28.13%之间不等。其中有3个国家在此标准下的贫困发生率为零,这三个国家分别是泰国、马来西亚和不丹,而这三个国家分别分布在亚洲中高与中低收入组别,这反映出在不同收入群组中减贫进展有所不同,而不是同一组群国家之间的贫困水平趋同。

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贫困发生率高于2%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东帝汶、土库曼斯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28.13%与26.56%,缅甸、印度等9个国家的贫困发生率在2.14-8.91%之间,其余国家的贫困发生率均在2%以下。

按照每人每天3.2美元的标准,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国家有10个,其中东帝汶、土库曼斯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69.21%与54.08%。

东帝汶是新世纪后(2002年)独立的国家,基础设施、政府治理方面基础差,2017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43,远低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0.63,尚未建立起国内发展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土库曼斯坦贫困率高的原因与该国的经济体制有密切联系——在经济活动中实行严格的行政控制和公共部门的主导作用阻碍了私营部门的发展。尽管私营部门在经济部门中所占份额在逐步增长,但公共部门和国有垄断仍然继续控制着经济和正规劳动力市场。除了碳氢化合物行业外,外国直接投资仍然有限。

巴基斯坦、老挝等8个国家的贫困发生率在20.7-36.2%之间,其余国家的贫困发生率均在20%以下。

由图1.2可以看出,在两种不同标准下,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是重合的,只是巴基斯坦在3.2美元标准下替代了1.9美元标准下的格鲁吉亚。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5)

其次,亚洲国家呈现出贫困人口集中的现象,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六个国家,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中国和菲律宾。

由图1.3可以看出,2020年,在1.9美元标准下,这六个国家的贫困人口占亚洲中、低收入国家贫困人口的85.38%, 在3.2美元标准下占91.03%。其中印度在1.9美元标准下贫困人口3174万人,占这六个国家在该标准下总人口的47.56%,而在3.2美元标准下,该比例上升为56.26%。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在2020年即将实现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预期下,按1.9美元标准,仍有287.9万人尚未脱贫,这在亚洲贫困总人口中占一定比例。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6)

再次,在贫困标准从1.9美元提高到3.2美元以后,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上升。印度3.2美元下贫困人口是1.9美元标准下贫困人口的10.7倍,中国为9.8倍,巴基斯坦为24.1倍。因此,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人口数量易受贫困标准变化的影响。

总体上,中国将在今年消除国家现有贫困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但亚洲其他国家的

减贫步伐极有可能在新冠疫情等外部影响下放缓。由于中国一直是亚洲减贫业绩的重要贡献者,随着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日益减少,亚洲未来的减贫力度将主要取决于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这些南亚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就当前全球化出现的变动而言,在2020年以后亚洲的减贫步伐可能会放缓,新冠疫情可能将加剧这一放缓趋势。尤其是印度,其贫困人口数量在亚洲贫困人口中占据最大比重,其减贫进程对亚洲减贫进程影响相当大。世界银行印度代表处的概览页面上的一句话具有代表性,即“只有印度使其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线,世界才有可能消除贫困”。

我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从三个维度理解亚洲贫困现状(7)

小结

亚洲国家国民收入分化明显,但在过去十多年中,高低收入收敛趋势亦日趋明显,低收入国家数量逐年减少,亚洲国家总体上呈现出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同时减贫业绩明显。到2019年为止,按1.9美元国际标准衡量,除东帝汶、土库曼斯坦与老挝以外,亚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贫困发生率都降低到2%以下。从某种意义上讲,亚洲国家正在进入彻底消除赤贫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中国是亚洲迈向“消除绝对贫困”时代最重要的贡献者。按照1.9美元标准衡量,中国的绝对贫困发生率到2016年已降到0.5% 2019年已趋近于0%。亚洲国家整体上将要进入一个面向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的新时代。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