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在这本书里头,对于南拳展猫这一禅宗的公案,一再而再的提起。这个故事大概是说,普愿座下东西两堂的僧人争要一只猫,正好让他遇见,普愿便对大家说:"你们说得出就能救得这只猫,你们说不出就杀掉它。"众僧没有人道得,也无人敢回话,于是普愿杀掉了猫。赵州和尚(普愿弟子之一)从外面回来后,普愿把经过说给他听,赵州和尚听了,脱下鞋子放在头上就走了出去。普愿说:"刚才若你在场,就救了猫儿。"这样虚妄和美的幻影,是三岛哲学里重要的部分。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去描写一个心生妄念,疯狂扭曲的故事。在期待着希望,却又被希望压迫的悲痛的折磨之中,最后把一切毁灭。少年沟口因为嫉妒金阁寺的美而最终与这种美一同殉情,这个故事的内容可以用这么一句话去概述。但是这也不能用一句话去概括,烧掉金阁寺这样的行为本身是很简单的,但是三岛由纪夫几乎却安排了一个口吃的少年——沟口,这个似乎是作者自己本身思想化身

如果翻看日本的文学历史,你一定绕不过三岛由纪夫这一个人物。而对于三岛由纪夫,你肯定也绕不过这一步,位于他诸多作品金字塔顶端的《金阁寺》。这一部作品改编自1950年日本尖阁寺僧徒林养闲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而三岛由纪夫把这一个故事彻底的文学化,将林养闲的思想和行为做艺术上的提升,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之中创造倒错,构筑一个独特的美学世界。

今天就让我来带领你们,来细细的品一品,这本《金阁寺》。

简单的故事,复杂的故事

《金阁寺》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故事里的主人公进入寺院学习遇到了几位朋友师长,邂逅了几位漂亮女性,在一日又一日的时间消逝之中渐渐心灵扭曲自甘堕落,最后烧掉金阁寺。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1)

但是这也是一个复杂的故事,在这简单的情节发展之中,夹杂了大量关于哲理的各种讨论,以及京都地区种种地理风俗。三岛由纪夫几乎通过详细的调查,把这一件由真实改变而来的虚假故事,尽可能的包装到完美的地步。

少年沟口因为嫉妒金阁寺的美而最终与这种美一同殉情,这个故事的内容可以用这么一句话去概述。但是这也不能用一句话去概括,烧掉金阁寺这样的行为本身是很简单的,但是三岛由纪夫几乎却安排了一个口吃的少年——沟口,这个似乎是作者自己本身思想化身的角色,在一系列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努力之后,才把金阁寺带着怨恨的烧掉。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2)

这是复杂的,这一切之中夹杂着诸多复杂的自相矛盾的哲学,将希望和美的幻影,细致的糅合在了这样的情节之中。三岛由纪夫把沟口这个角色赋予了让人难以忽视的炙热与黑暗,在沟口那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之中,他把人生和金阁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他觉得金阁寺是美的,而这美却又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了个人的烦恼和苦痛。他一边夹杂着对于金阁寺的各种幻想,体味着金阁寺的美,一边又在迷思之中期待着金阁寺与他一起坠入毁灭。

三岛由纪夫笔下的沟口这个角色,有着别人无法想象的,饱受着思想之苦的灵魂,拥抱着黑暗的内核,却又找不到与外界连接的出路。而战争背景下的鲜血与黑暗,也在大环境之中将这样扭曲的灵魂凸显的淋漓尽致。

这样虚妄和美的幻影,是三岛哲学里重要的部分。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去描写一个心生妄念,疯狂扭曲的故事。在期待着希望,却又被希望压迫的悲痛的折磨之中,最后把一切毁灭。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3)

南泉斩猫,无望而美

在这本书里头,对于南拳展猫这一禅宗的公案,一再而再的提起。这个故事大概是说,普愿座下东西两堂的僧人争要一只猫,正好让他遇见,普愿便对大家说:"你们说得出就能救得这只猫,你们说不出就杀掉它。"众僧没有人道得,也无人敢回话,于是普愿杀掉了猫。赵州和尚(普愿弟子之一)从外面回来后,普愿把经过说给他听,赵州和尚听了,脱下鞋子放在头上就走了出去。普愿说:"刚才若你在场,就救了猫儿。"

这之中多次提及,其实有着极深的意义。猫在这里代表着美的根源,也代表着美为主角少年沟口带来的痛苦。

众人为了猫争论,是因为猫是美好的,是众人想拥有的事物。但是当他出现之后,却成为了相争的根源,它是美好的,但是却又给人们带来了痛苦,那么它到底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根源呢?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4)

南拳和尚的做法是一刀将这只猫斩去,众人因为这种美而让内心受到烦扰,忍受着强大的痛苦,这种美好就是与众人不相适合的,不合时宜的。小猫虽可爱,但只有一只人人爱它,人人不可得,最终毁于我手,那么它将在精神上与我们一同永生。

而赵州的解决方法则是想要与这种美好和平共处,将这种美好消灭,让这种美好在心灵之中长存,实际上也是让痛苦在心灵之中长存。但是他的不满却是看到了南泉和尚斩去这一只猫的私欲——他比在场的众人更加能看到这只猫的美好,同时也更加能了解到这只猫为自己带来的痛苦,此时自己一刀斩去,粗暴的让众人的矛盾就此化解,但与此同时他也永远的获得了猫这种美好,而围观的众人却只能获得痛苦。正是这样自私的行为,让赵州觉得非常的不满。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5)

在书中,柏木与主角之间有这样一对对话:

我:"那么你属于哪种类型呢?属于南泉和尚型,还是赵州型呢?"

柏木:"这个嘛……属于那种类型呢?眼下我属于南泉,你属于赵州,或许有朝一日,你成为南泉,而我成为赵州也未可知。因为这桩公案正像'猫眼'那样是多变的啊!"

而后来的故事情节发展也证明了主角最后成为了南泉和尚,因为陶醉于金阁寺的美好,终日不可得,而最后将金阁烧掉,就像南泉和尚一刀把猫斩去一样。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6)

"南泉斩猫"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为少年沟口最后为什么烧掉金阁寺提供了一种书中解释的原因。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的金阁寺之美,在少年过后刚一遇见之时,便把它奉为自己内心之中无与伦比的瑰宝。在欲求而不得的痛苦折磨之下,他浑然不觉,只觉得自己患上了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只有金阁寺能告诉他如何治疗。而就在这样的反复与自己的自甘堕落之后,他看清楚了自己:只要把美的来源解决掉,自己就不会因美而感到痛苦了;只要将来毁掉自己,就能够永远的在内心之中占有它。

三岛与金阁寺

金阁寺在三岛由纪夫的诸多作品中有着独特的含义,很多人认为其实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三岛由纪夫自己的化身,三岛由纪夫借助这些角色在对话之间向读者们诉说自己独特的哲学观。三岛由纪夫认为作家不能够摆脱作品的世界而存活,而在金阁寺中这一个书中构筑出来的故事,包含着三岛作品或者他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毁灭、美、男性。

在这本书中,三岛由纪夫把自己对待美的方式通过沟口、沟口的朋友柏木之口告诉了我们。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极端主义下的美学观念。而这样的美学观念在三岛的人生之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他妄图通过毁灭一个秩序来重新建立另一个秩序,想要以反抗者的姿态在现实世界之中实现自己想要的美。但是他知道这是徒劳的,这只不过是他的一场早有预谋的自杀罢了。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7)

我们常常说,作家或者说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三岛确实是美的创造者,但是他却被自己所想要创造或者说创造出来的美所拖累。欲求美而不得,是《金阁寺》作品里沟口的痛苦,也是,或者三岛由纪夫自己的痛苦。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沟口看作是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之中寻求金阁寺的美,但是无论怎么追寻,也追寻不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迷茫之中前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恍然醒悟,在火中与金阁寺一起消失,让自己和美同生同死。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8)

三岛由纪夫在1970年绑架了师长团长之后,对自卫队发表演说想要告诉世界自己对于每个观念,但是却受到了嘲笑,这个时候他就像这少年沟口一样意识到自己心中的美,其实根本不可能真的寻求得到,在万念皆空之后,他选择通过切腹的方式终结生命,希望这种美的希望能够存留在自己心中那一个完美的世界里。

小结

我们在看到三岛由纪夫和金阁寺的结局之时,就可以想象得到,像三岛由纪夫这样的艺术家,最后的命运始终逃不过自己对于美的追求。我们可以看见在历史上或者是现在,很多我们认识的艺术家们,我们都常常觉得他们有一些神经质,这大体也是一种对于美追求而导致的扭曲。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对于美的追求,而在这之中,在创造美之后,艺术家到底是美的创造者还是美的奴隶?是一个很难去辨明的问题。

日本人看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与金阁寺(9)

少年沟口最后没有逃脱金阁寺给于他的命运,而三岛由纪夫也没有逃脱自己的命运,在这一段命运之中,唯一能够决定的,便是自己在什么时候迎来自己的结局。

而在这过程之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一种注定失败的抗争。三岛的自杀便是这抗争的结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