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千年的传统和信仰图(画出千年的传统和信仰)
画出千年的传统和信仰图(画出千年的传统和信仰)这次,查理寺所回赠的四幅唐卡,均由寺庙中的“心之浪”画室所绘制,出自当地最负盛名的著名画师谢拉措尼的团队之手。唐卡所采用的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所制,非常珍贵。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吸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2006年6月,藏族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这个月的早些时候,我因为工作的缘故,来到了此前未曾踏足的川北高原。颠簸的中巴车,把我带到了阿坝州的查理乡,作为藏传佛教最负盛名的寺庙之一,安曲查理寺就坐落其间。虽然我在查理寺的时间不长,但是也有些有意思的际遇。今天,就先从寺庙里的“心之浪”画室说起吧。
川行散记之
传承千年的绘画艺术
7月9日,我随同“观音山问禅公益文化系列活动之四川阿坝公益文化行”团队从东莞出发,在完成助学活动后,团队便前往阿坝州的查理寺敬赠111册藏文《龙藏经》。作为回馈,查理寺向团队赠送了四幅珍贵的唐卡,这是故事的缘起。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吸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2006年6月,藏族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唐卡所采用的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所制,非常珍贵。
这次,查理寺所回赠的四幅唐卡,均由寺庙中的“心之浪”画室所绘制,出自当地最负盛名的著名画师谢拉措尼的团队之手。
画师谢拉措尼
查理寺依山而建,在其管委会负责人觉弘·尼玛大格西的带领之下,我们走了一小段山路,然后来到了“心之浪”画室处。
这其实是一坐由钢结构搭建的简易房屋,外表四四方方,与附近的寺庙建筑格格不入。这座建筑最大的特点,是窗户的面积很大,能够保证画室里面有充足的采光。
在画室里面,除了正在作画的师傅之外,还有很多正在学习基本功的学徒。他们有的在学习美术字,有的在学习佛像人物的基本结构。
“心之浪”的唐卡属于“勉唐”画派。“勉唐”即“门赤画派”,也叫“吴派”,创始人系勉拉顿珠嘉措。他出生于洛扎勉唐(今山南地区),画派由此而得名。
该画派造像多注重绘画线条运用,且工整流畅、法度精严、变化丰富、色调活泼鲜亮。该画派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谢拉措尼为该画派传人。
现年46岁的谢拉措尼是“心之浪”画室的创始人,是阿坝县查理寺唐卡绘画大师,从1993年开始自学唐卡绘画艺术,后于1990年至1996年赴青海省同仁县师从年都乎村家传第二代和第三代热贡艺人久美尼玛大师和扎西大师学习唐卡绘画。
作为“勉唐”画派的传承人和画院的创始人,谢拉措尼从青海学成归来开始招收学员并创办画院,被第四世安曲活佛赐名为“心之浪”。从这个名字看来,安曲活佛水平确实高。
在此前,新一代查理寺文化部唐卡艺术组建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只有一位解放前的老师和两位新生,称不上任何组织,只是因为当时重建查理寺的需要,临时安排的画匠。
经过十几年努力,“心之浪”逐渐发展成一支拥有自己独特作品的艺术团队,先后参加几次州级和省级唐卡展览,多次获奖。
在“心之浪”画室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绘画作品,以及所获得的奖杯。
画室中的佛像。
正在学习佛像结构的学徒。谢拉措尼告诉我,目前画院共有学员35名,他们大多来自阿坝州,将在这里学习3到5年时间不等。
谢拉措尼说,由于唐卡的不同派别有不同的风格和技术,如今画室也派出了几个学生到拉萨学习当地流派的技术。
最后,谢拉措尼给大家每人送了一幅印刷版的唐卡,虽然价值不能同日而语,但毕竟算是留个纪念吧。
来张放大版的。谢谢展示的师兄……
BTW,如果想参观本次迎请回来的四幅唐卡
可自行前往东莞樟木头观音山
然后上到山顶的观音广场
有缘,自然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