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而陷入危机后的雷曼公司却在不断增加公司的杠杆率。“杠杆率”说的是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例,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从本质上来说,利用杠杆就是负债经营,是一种以小博大的行为。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曾制定过一个救市的政策:流动性可救。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另一家投行巨头高盛也遇到了同样的资金问题,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巴菲特。巴菲特刚开始不愿意高盛提出的好几份投资方案。为了赢得巴菲特的注资,最终,高盛以极高的代价与巴菲特达成了交易。而这种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的信心有了稳步提升。就在签约的次日,受到“巴菲特投资高盛”这一交易信息的刺激,高盛多售出了50亿美元的股票,并且股价也上涨超过6%。高盛终于稳住了局势。雷曼公司在面临危机时,仍然不断加杠杆,加速了它的破产。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1)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随之称雄市场158年的美国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破产了。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2)

回顾雷曼破产之路,我们会发现它还是有一线生机的。

当雷曼公司面临资金困境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巴菲特。但是由于巴菲特开出的条件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他们选择了另一家大型投资基金。他们这一次的选择,看似在短期内占了便宜,但是从长期来看,就相当于放弃了一次生机。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3)

要知道,巴菲特的投资能带来在金融市场上最关键的东西——信心。在金融市场上,人们的信心非常脆弱,而谣言却具有巨大的威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恐慌,投资者就失去了信心,金融市场可能会瞬间瓦解。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另一家投行巨头高盛也遇到了同样的资金问题,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巴菲特。巴菲特刚开始不愿意高盛提出的好几份投资方案。为了赢得巴菲特的注资,最终,高盛以极高的代价与巴菲特达成了交易。

而这种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投资者的信心有了稳步提升。就在签约的次日,受到“巴菲特投资高盛”这一交易信息的刺激,高盛多售出了50亿美元的股票,并且股价也上涨超过6%。高盛终于稳住了局势。

雷曼公司在面临危机时,仍然不断加杠杆,加速了它的破产。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曾制定过一个救市的政策:流动性可救。

而陷入危机后的雷曼公司却在不断增加公司的杠杆率。“杠杆率”说的是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例,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增加权益性融资的回报率。从本质上来说,利用杠杆就是负债经营,是一种以小博大的行为。

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率,企业极易滥用杠杆、盲目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面对高负债的压力,资金的流动性极弱,每天都像是在走钢丝。

而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始末。在应对风险时,流动性资产更易于变现或者转化为别的资产,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当资金的流动性出现问题时,再庞大的资产也有可能丧失价值。

所以,当雷曼公司处在杠杆率极高,资金流动性极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部门放弃了救助雷曼,让雷曼再一次丧失了生的机会。

雷曼公司不谨慎的会计工作,让投资者丧失了信心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4)

雷曼公司在公司股票面临下行的压力时,公布了当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及自救计划。这一计划在外行眼里看不出什么问题,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的信心。但是德意志银行著名的分析师迈克尔·梅奥却一眼就发现了数据有问题。而且,雷曼公司在寻求融资时,对自身资产评估一直高于实际价值,多次拒绝他们认为的过低的报价。这间接地错过了挽救雷曼的机会。

在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财务能力的信心。当年,巴菲特在研读雷曼年报时,不到一个小时里,在报告的封页上写满了他认为有问题的数字和项目对应的页码。巴菲特有一个投资原则:即使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他也不能把钱投到一个让他产生很多疑问的公司。

所以,雷曼公司最终破产,虽然有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也有其必然性。一个令投资者丧失了信心,也丧失了资金流动性的企业,无异于自断生路。创业者们需要汲取雷曼公司破产的教训,避免以“正确的方式自杀”。

相关阅读推荐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5)

《资本的游戏》跳出了资本家的立场,打破了西方投资学的框架,站在企业家的立场阐述了资本运营的游戏规则。资本运营并不神秘,它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资本和资产的交易,用资本来换资产就是投资,用资产来换资本就是融资。只要了解了其中的技巧,谁都可以掌握资本运营游戏的法则。

雷曼公司目标:美国投行巨头雷曼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