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神秘的画家,他是阴暗猎奇者
画风神秘的画家,他是阴暗猎奇者如今,在英格兰伊普斯威奇(Ipswich)生活和工作的里奇斯,凭借其极度风格化的肖像创作,已经在英国、美国等多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展览和驻场活动,他的作品也正在被世界各地的私人藏家所收藏。这当然得益于他一直以来对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关注与研究,以及对人物肖像画的极大热情与不懈探索。除此之外,对于其绘画风格的形成,里奇斯还提到了一位中国人。我对现代人的脆弱、尤其是面对伤害所爆发出的潜能与极端敏感性非常感兴趣。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出一种极富秩序和文明的外表,但在这外表之下,总会积聚和隐藏着一些能量,而当这些能量释放之时,也总是会表现在他们的面部或形体之上。因此,在我的创作中,从愤怒的表达到忧郁的反思,再到消沉的凄美,无所不包。松散的结构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神秘感,偶尔不和谐的笔触与线条可以更为直接地创建一种超现实的、朦胧的惊悚感,而高度对比的色调更易于在背景中塑造形态与勾勒细节——里奇斯的肖像
曾经以为,夜幕与噩梦总会踏着同一种步伐将睡眠吞没。人们无所适从地被梦魇引领,飘过潜意识最深处的丛林,所到之处全部沉浸在厚重的暗雾之中,偶尔传来的丝丝耳语缠绕在无尽的沉默之中。那里应该有一张脸,穿越视觉的感知,投射在混沌初开的油彩里。
无法断定,是我唤醒了他,还是他唤醒了我……
你是技术崇尚者,还是阴暗猎奇者?当人们看到英国画家亚当·里奇斯(Adam Riches)的肖像作品时,一定会有些不解或者恐惧,甚至是下意识的排斥。粗犷的笔触结合单调的背景,往往只有远离画布,才能隐约识别出一张难以名状的面孔。然而,他们是谁?他们的表情如何?画者为什么要如此表现?一时间,无人知晓。
这些看似胡乱涂鸦的作品,里奇斯称之为“象征性表现主义”。在一些作品中,他会竭力捕捉人物的轮廓和边缘,利用色彩与光影将之浮现于背景之上。而在另一些作品中,他反而会以分层的技法,让人物的轮廓消散于画面的背景之中。
松散的结构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神秘感,偶尔不和谐的笔触与线条可以更为直接地创建一种超现实的、朦胧的惊悚感,而高度对比的色调更易于在背景中塑造形态与勾勒细节——里奇斯的肖像作品保留了潦草的原始创作本源,每一处刻画全部初始于一种原发的创作冲动。无论是热衷于研究画法的技术崇尚者,还是单纯的阴暗猎奇者,里奇斯似乎都是那个你可以持续探究的、暗影之中的梦魇画者。
面孔与能量里奇斯的肖像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创作形式:色彩单一、内容抽象的布面油画与边缘平滑、应用飞线技法的纸面圆珠笔作品。而无论从视觉感知角度还是从主题表现层面,两种形式的作品却有着一致的、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显而易见,这是里奇斯在多年的创作探索之后,刻意打造的个人风格。
尽管里奇斯擅长以真实人物的形象创作肖像,但他大部分的绘画作品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只是以面孔作为传达人物某种情绪或感觉的渠道。里奇斯说,相对于画面感官的模糊,他想要表达的主旨却是比较直观的,那就是在对人类心灵的反复探索之后,以一种象征性的手法对当前社会加之在人们身上的影响、以及人们彼此相处方式的一种视觉化表达。
我对现代人的脆弱、尤其是面对伤害所爆发出的潜能与极端敏感性非常感兴趣。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出一种极富秩序和文明的外表,但在这外表之下,总会积聚和隐藏着一些能量,而当这些能量释放之时,也总是会表现在他们的面部或形体之上。因此,在我的创作中,从愤怒的表达到忧郁的反思,再到消沉的凄美,无所不包。
来自中国画家的启发如今,在英格兰伊普斯威奇(Ipswich)生活和工作的里奇斯,凭借其极度风格化的肖像创作,已经在英国、美国等多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展览和驻场活动,他的作品也正在被世界各地的私人藏家所收藏。这当然得益于他一直以来对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关注与研究,以及对人物肖像画的极大热情与不懈探索。除此之外,对于其绘画风格的形成,里奇斯还提到了一位中国人。
在一次采访中,里奇斯说道:“不得不承认,中国画家严培明的作品对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他创作了大量的单色油画,其内容也通常会涉及到战争与社会发展对人们的深刻影响,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启发与鼓舞。”
里奇斯所提到的严培明,1960年生于上海,是中国最有才华的油画家之一,1995年至今任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以一系列黑色碳熏质感的人物肖像享誉艺术界。严培明的绘画风格独特且彰显率性,笔触锋利而不失细微,远观如同一气呵成。他的作品以巨幅肖像为主,黑白构图中凸显了纹理的细腻质感,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震撼并心生恐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拓展欣赏一下严培明先生的作品,可以说,里奇斯的创作的确与严先生的作品有着如出一辙的风格,只是与严先生的现实性相比,里奇斯的作品在气韵上少了些许硬朗的棱角,多了些超现实的梦幻架构。
亚当·里奇斯(Adam Riches)
然而,艺术创作本就是对生活与信念的表达,似或不似,观者自可领会。不过,毕竟这才是跳跃在亚当·里奇斯心中的“象征性表现主义”之火。在浓稠的黑梦暗雾中,在缭乱的思想线条里,那是一种低吟或者呐喊,只有被唤醒的人才能够聆听。
眼缘艺志 第672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