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格定义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人格指的是什么

人格定义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人格指的是什么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接下来先来一段不说人话的教科书答案: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很多人其实都并不明白人格指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以为观察到了某人有某种行为特征,然后再加上“型人格”3个字,好像就变成一个心理学术语了。但心理学中的人格不是这样定义的。

人格定义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人格指的是什么(1)

我们经常在网上会看到很多人说,某某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格这样的表述方式。

比如我的上司属于控制型人格。

我的老公属于指责型人格。

我属于讨好型人格等等。

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很多人其实都并不明白人格指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以为观察到了某人有某种行为特征,然后再加上“型人格”3个字,好像就变成一个心理学术语了。

但心理学中的人格不是这样定义的。

接下来先来一段不说人话的教科书答案: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定义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人格指的是什么(2)

是不是有点看晕了?

看晕了没关系,只要能够看懂最后一句,人格是必须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的才能叫人格。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只不过每个人表达自私的形式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就不能把某部分人单独归类为自私型人格,因为它是全人类都具有的普遍特征,不具备独特性。这样的划分就毫无意义。

又比如我们上述说的,控制型人格,指责型人格,讨好型人格。

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控制型人格他是什么人都控制的吗?显然不可能,他的对象一定是有选择的。

指责型人格会是遇到谁都习惯性指责吗?显然也不是的,我们觉得某人习惯性指责别人,是因为我们在他的面前感觉上是弱势的。如果你是他的顶头上司,说不定还觉得他是讨好型人格呢?

包括讨好型人格,也不会是遇到什么情况下都讨好的。通常只有在利益相关,害怕失去某些利益和关系的时候才会去讨好。严格来说,那些混得不错的职场精英,面对上司,都是所谓的讨好型的。只不过别人分得清这是一种面具,该拿起的时候拿起,该放下的时候放下而已。

而人格特征必须具备稳定性,而不是遇到对象和环境的不同而改变的。那个就不叫人格,只能叫人际交往策略。

人际交往是变化的,不固定的,而正常人的人格是不会反复变化的。

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常常用自己固定的人格去面对复杂的人际,自然会觉得处处碰壁。

因此,我们平时网上经常看到的某一个特定环境的行为 型人格,都不是正规心理学的分类模式。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创人格分类,比如我看见一个人特别喜欢吃东西,我可以称之为吃货型人格。我看见这个人喜欢阅读,我叫他阅读型人格。

但这样的分法显然是荒谬的。因为这些行为特征只是她所有行为特征的一部分,不具备整体性,而且还只是表象特征,都不涉及心理特征,所以也不能作为人格的分类。

同样,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九型人格,把人分为九种,什么1号完美型、2号助人型、3号成就型、4号自我型、5号理智型、6号疑惑型、7号活跃型、8号领袖型、9号和平型。

还列出了每一号人格的特征。

但是当你去对照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都符合某一号中的部分特征,同时不符合全部的这型号特征,但是又符合另一号中的部分特征,那么这种应该怎么算呢?难道搞个第10号混合型出来?

当然,这也是心理圈常见的骗子思路。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你会发现,好像绝大多数人都是混合型的,这咋整?这样的分类显然又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种分类的模式,其本质和星座、生肖、血型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利用了自我暗示的巴纳姆效应来欺骗大众。

说到底,比起书上的所有理论,现实的人性要复杂太多了,以致于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理论能够诠释所有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的。

而学界目前普遍认可的,是大五人格分类法。这种分类和以往的画几个概念圈圈,把所有人的往里装不同。

它把人格分成了五个维度,

因素

双极定义

外向性

健谈的、精力充沛的、果断的/安静的、有保留的、害羞的

和悦性

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亲切的/冷淡的、好争吵的、残酷的

公正性

有组织的、负责的、谨慎的/马虎的、轻率的、不负责任的

情绪性

稳定的、冷静的、满足的/焦虑的、不稳定的、喜怒无常的

创造性

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简单的、肤浅的、不聪明的

并通过几百道的测试题对其5项进行评分,最后给出一个人的综合表象。

当然,大五人格也并非是完美的人格测试,只不过是现有的理论中相对合理的一个概念模型。比如你是企业的招聘人员,也许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迅速筛选出你要的人才。

作为个体在面对无关利益的陌生人,是否使用概念化倒也无关紧要,毕竟给对方贴个标签,可以省下我大量的脑细胞,何乐不为?但面对亲密关系或者自己时,习惯性的概念化思维则容易让我们感受力下降,从而看不清真实的自我和他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