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何时加入的北约,爆笑解读瑞典为何没有在冷战时加入北约
瑞典何时加入的北约,爆笑解读瑞典为何没有在冷战时加入北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瑞典夹在北约和华约集团之间,竟然完整的保留了自己的国防力量。这绝对是一个奇迹。而瑞典的好处就在这里,地处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方毗邻北冰洋,西部则是浩瀚的北大西洋,虽然不是一年到头滴水成冰,但那气候和西伯利亚有的一拼。试想一下,若非是天生奇才,谁愿意跑到这鸟不拉死的地方打渔为生?更重要的是,就地形而言,瑞典堪称世界奇葩地形百宝箱。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等特殊的环境状态,决定了北欧地区的易守难攻,外部势力想要渗透和入侵可谓困厄交加。不过,这段经历也为后来瑞典的中立选择打下了伏笔。在后来欧洲发生的重大战争中,大多数时候,瑞典都是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面对欧洲局势。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虽然没办法像战胜国一样划分胜利蛋糕,但同样没有任何的损失。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欧洲,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几乎全部变成了一片废墟,更是凸显了瑞典人超然的智慧。当然,中立国并不是你想做就能
北约成立于冷战时期,当时大多数欧洲国家,在面对这场敌友分明的站队中,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了阵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几个小国反而继续保持了自己单身的状态,没有加入到任何一方,而瑞典就是其中一员。
瑞典和瑞士很多不了解地理的人总是会弄混,瑞士是知名中立国,因为其超然的银行系统,使得即便是刽子手希特勒都没有敢染指它。而瑞典则不同,它没有一个可以凭依的金融系统,也并不为世界承认为彻头彻尾的中立国,那么为何面对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却没有轻易选边?
实际上,相较于年轻的美国,瑞典在中立国的实践上有着更加悠久的传统。但谁又能想到,这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国家,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陆争霸过程中,竟然分得的是主要角色呢?
瑞典曾经建立起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即便是放眼当时的世界级强国,都不敢轻视。不过时间进入到19世纪后,瑞典帝国开始崩塌,世界让位于在技术革命中崛起的列强。
不过,这段经历也为后来瑞典的中立选择打下了伏笔。
在后来欧洲发生的重大战争中,大多数时候,瑞典都是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面对欧洲局势。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虽然没办法像战胜国一样划分胜利蛋糕,但同样没有任何的损失。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欧洲,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几乎全部变成了一片废墟,更是凸显了瑞典人超然的智慧。当然,中立国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像阿富汗,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地方必然是大家争夺的重点。你想中立,想独善其身,不是问你愿不愿意,而是要问那些争霸的大国愿不愿意。
而瑞典的好处就在这里,地处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方毗邻北冰洋,西部则是浩瀚的北大西洋,虽然不是一年到头滴水成冰,但那气候和西伯利亚有的一拼。试想一下,若非是天生奇才,谁愿意跑到这鸟不拉死的地方打渔为生?更重要的是,就地形而言,瑞典堪称世界奇葩地形百宝箱。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等特殊的环境状态,决定了北欧地区的易守难攻,外部势力想要渗透和入侵可谓困厄交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瑞典夹在北约和华约集团之间,竟然完整的保留了自己的国防力量。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当然,地形上是一个重要因素,不拿人家的东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有些国家两面派玩的贼溜,简单说来就是又当又立。而瑞典不是,二战后,虽然瑞典没有遭到多少战火的侵袭,但整个世界经济条件都恶劣的很,除了美国这种变态国家可以凭借战争发财外,其他国家大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瑞典自然也不能免俗。
战后整个欧洲要进行重建,重建的钱从哪里来?这就是著名的阳谋“马歇尔计划”。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段。也就法国这种脸皮厚点的国家,拿了美国的钱还能怼美国,不得不说,戴高乐真是个人才。
看到美国在欧洲大把大把的撒钱,瑞典竟然是岿然不动,坚持不吃嗟来之食。看到瑞典这个态度,美国竟然一反常态,派国务卿、副总统等人走马灯的劝。瑞典却坚持说自己在战争中没啥损失,您该回哪回哪吧!
瑞典的这个态度让美国极为恼火,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兄弟,弟兄们都在擦枪磨刀要给苏联干了,你倒好,在那里玩独孤求败?
以美帝的尿性,胡萝卜不行,那就上大棒,总有一款适合你。北约很快建立起来,瑞典周围到处是北约的军舰。导弹嗖嗖嗖的在脑袋上飞,很显然美国在给瑞典施压,嘴上说:兄弟对不住,万一哪天导弹丢了准头,掉你家里,你可不要见怪。瑞典明白,再不表表态,说不准那导弹真的“掉”下来了。
没办法,为了抵挡住这个压力,它积极和身边的两个童话王国建立联盟,这就是传说中的“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
为何要说是传说中的呢,原因很简单,丹麦和挪威这两个二五仔,嘴上没有把门的,这边刚收到瑞典消息,那边扭头就告诉了美国人。把瑞典气的吐血。当然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童话只是童话,现实是丹麦和挪威都被希特勒按在地上摩擦了许多遍,整个国家一片焦土,能跟着瑞典干才奇了怪了。所以说瑞典的眼神确实不太好。
在之后的1948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及1949年的卡尔斯塔特会议,瑞典最后的努力,希图连接东西两大阵营的“架桥政策”也宣告破产,“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的构想终于化为乌有。
在美国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这个明显挖墙脚的举动自然让美国尤其火大。在美国看来,这北欧海盗根本就不值得信任,但因为北方巨兽的存在,双方又不能彻底撕开脸面,对外还要称战友,背地里却早已妈妈批无数次了。
瑞典和美国之间的龃龉,总体而言还算是阶级内部矛盾,但是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可就是生死友谊了。
瑞典和苏联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北欧的狭长和寒冷让曾经有着帝国梦想的瑞典对东欧的战略缓冲区有着狂热的渴望,而俄罗斯对波罗的海的温水出海口也梦寐以求。
因此从15世纪中期瑞典向东欧的扩张直到17世纪彼得大帝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因领土造成的冲突让俄瑞之间爆发了八次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尽管最终的结局是瑞典全面退出争霸舞台,但是这份国家之间的反感和抵触显然持续到了二战。尤其是当苏联针对于北约建立起了华约这个从军事力量来看更为庞大的国际组织后,相对于北约的威逼利诱,华约带来的压力更如芒刺在背般压制着瑞典。
不过,双方都想争夺瑞典反而获得了纵横捭阖的空间。这一点类似于当年美苏对中国的争夺,历史何其相似?
于是乎,瑞典一碗水端平,对待双方的态度完全保持一致。虽然这个态度让两大军事集团吸纳其为自己所用的企图报销,但又担心一旦瑞典倒向对方怀抱将会遭受莫大损失,也就只好作罢。瑞典则因祸得福,一边从美国吸收大量尖端科技来发展自身的国内产业,而另一方面则积极与苏联进行进出口贸易来赚取外汇支持经济建设。
直至冷战结束,瑞典再次实现了国力质的飞跃。高新产业位居世界前列,商业贸易与日俱增,作为典范屹立于欧洲。能够拥有这样的成就,跟瑞典的中立政策可谓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