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船五眼中的王永民是什么人?李船五眼中的王永民
李船五眼中的王永民是什么人?李船五眼中的王永民好在这个时代仍然记得他,给了他一枚勋章。几近于,无上光荣。在民间,推荐他入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呼声,曾经一度很高。他亦曾多次创业,却几无一次成功。他在中国汉字数字化领域的贡献一度属于开创性的,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切早就淹没在历史深处。他的足迹曾遍及全世界,讲坛甚至开在联合国,然而,走了一生,从哪里来,最终还到哪里去,一间斗室,半亩方田,托老余生。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榜主要表彰具有“敢为天下先”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以历史价值、国际影响等综合考量,看得不完全是现实成就。在河南,有实力冲击该榜的应该还有邓亚萍、万隆等人,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我们只能在心里,把这些人当作改革英雄了。王永民最终能入选这个榜单,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常言“人无完人”,但这份榜单却对人的道德水准有了要求。比如邓亚萍、李宁,一些人总要联想起他们后来的经历,不能自然复原他们原来做运动员时,所呈现的那种几近完美的光辉四射的形象。
李船五眼中的王永民:纵然孤独求败,这个时代还是要给他一枚勋章键指财经 键指财经原创
2007年北京王码集团年轻的团队为王永民教授过生日,前排左起第三位是时任集团CEO李船五老师。
1
去年年底公布的40年“改革先锋”,河南上榜三人,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是其中之一。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榜主要表彰具有“敢为天下先”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以历史价值、国际影响等综合考量,看得不完全是现实成就。在河南,有实力冲击该榜的应该还有邓亚萍、万隆等人,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我们只能在心里,把这些人当作改革英雄了。
王永民最终能入选这个榜单,并不令人感到奇怪。常言“人无完人”,但这份榜单却对人的道德水准有了要求。比如邓亚萍、李宁,一些人总要联想起他们后来的经历,不能自然复原他们原来做运动员时,所呈现的那种几近完美的光辉四射的形象。
而王永民的一生,却贯穿某种思想情操的统一性和正向行:一生坎坷、不屈不饶,理想主义、爱国情怀,书生意气、清贫自守——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跃然而出。
在民间,推荐他入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呼声,曾经一度很高。他亦曾多次创业,却几无一次成功。他在中国汉字数字化领域的贡献一度属于开创性的,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切早就淹没在历史深处。他的足迹曾遍及全世界,讲坛甚至开在联合国,然而,走了一生,从哪里来,最终还到哪里去,一间斗室,半亩方田,托老余生。
好在这个时代仍然记得他,给了他一枚勋章。几近于,无上光荣。
2
以下是王永民的简单履历:
1943年12月生于南召县皇路店镇(现鸭河工区)一个农民家庭。196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78年回到家乡南阳地区科委工作。此后5年间,研究并发明“五笔字型”,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 ”,在世界上,首破电脑汉字输入每分钟100字大关,获中、美、英三国专利;然后又以10年之力推广普及五笔字型,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1998年发明了我国第一个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能同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文字,被专家评价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98规范王码”。2000年发布“五笔数码”。2002年在鹤壁投资设厂,生产“王码鼠标”。2004年6月26日发布“王码数字系列软件”。
曾五次应邀赴联合国讲学。1994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国家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实业家等称号。1995年去美国学习经济管理。2003年与李嘉诚、杨振宁、贝聿铭等一起荣获“世界华人21项极致成就大奖”。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王永民的所作所为似乎并不那么惊天动地。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他在中国科技界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五笔字型输入法,打破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是拼音文字的助产士”的预言,首创26键标准键盘高效输入汉字的“形码”方案,开创了汉字可以像西文一样方便输入计算机的新纪元,堪称“中国第一软件”,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起着极为特殊的作用。
客观而言,王永民并不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汉字输入法这一顶级大难题的科学家、发明家。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为此倾其全力从事研究与奋斗的学者专家多达万人,发表的研究报告、试验成果不计其数,申请专利的“汉字输入法”多达6401种,获得专利的“汉字编码法”也有1756件!然而40年大浪淘沙,只有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成了“码中之王”,最终摘取了皇冠上的璀璨宝石。
其中的秘笈何在?
王永民曾如此概括:汉字输入作为一个涉及文字学、计算机科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概率论等多种学科的交叉学科,决非单一的“汉字学”,“它要为数以万计的汉字,依据字形设计一套科学实用的编码方法,以便高效率又正确地输入汉字,必须创造新的研究方法。考虑字根(部件)的组字频度和实用频度,首先优选出200来个‘组字字根’(‘码元’),然后,再运用相容性、规律性、协调性‘三原理’,实现最佳的键位组合”。
按照科技界的定论,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挽救了汉字”,让汉字输入同标准键盘无缝连接,在英文26个字母的基础上实现了汉字输入,其学习、应用之广泛,超越了非计算机专业不能入门的樊篱,带动了计算机在中国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并且促成中国新闻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1999年,当时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其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中写道:“1983年8月,南阳有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的难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到了2003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名为“当代毕昇——王永民”的纪念邮票。
他以他不平凡的创造,赢得了那个时代科技界最多的掌声。
3
虽然拥有五笔字型的发明权,但王永民这一辈子却没从这项专利中赚到多少钱。
1983年12月,首期五笔字型学习班在南阳举办,有60多个国家级的单位派人参加培训,王永民将软件、码本、资料和程序全给了这些单位,每个单位收1200元。
这是五笔字型的第一笔收入。事后,王永民把这笔钱悉数交给了南阳科委。
到了1984年,王永民离开河南来到北京。他对此所做的解释是,“在河南连台电脑都找不到,怎么推广产品?”当时省里的有关领导极力想把他留下来,无奈王永民去意已决。他当时住进了府右街的一间地下室,每天早出晚归,一个部委接一个部委地讲五笔字型。
“谁请,我都去讲;有饭去,没饭我也去;讲三天,讲五天都行。全部费用自理,一分钱不要。别人都说我口才好,就是那个时候练就的。”
1986年,五笔字型已成为中国最受用户欢迎、应用最广泛的汉字输入技术。然而令王永民没有想到的是,在全国汉字输入方案评测中,五笔字型却被挤出了11个“A类”方案名单。随后,全国首届计算机应用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王永民拉着机器挤在“A类”之外的一个角落里,向用户演示五笔字型,造成轰动效应,展览会会刊登出文章《王永民的42号展台———展览会上“王府井”》。
正当王永民在地下室受穷的时候,全球第二大电脑公司DEC出资20万美元,购买了五笔字型专利使用权。1987年3月6日,王永民从地下室搬到远望楼宾馆。很快,王永民成立中文电脑研究所,经营他在地下室里开发出来的汉卡。1992年,王码公司净利润达到1000万元。
这是王永民继五笔字型之后达到的第二个高峰。
15年前,时任北京王码集团CEO的李船五老师(右)和王永民教授。
但这时候的计算机市场,已是风起云涌、竞争加剧,王永民由于由于遭受盗版围堵,且输了知识产权官司,陷入窘境。没有办法,王永民开始考虑融资,先后接触了软件银行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南沙开发指挥部,等等,但大多只停留在意向层面。
唯一与其形成实质性合作的企业,是河南金冠集团。
1993年,金冠集团和王永民旗下的北京王码电脑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河南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王码电脑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股20%。其后不久,新公司开始筹备上市,但最终无果,并陷入经营困局。如今10多年过去,王永民未从该公司获得一分钱的分红;而且,随着北京王码电脑有限公司的注销,王永民在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最终权益保障,也成了未知数。
据说,从1983年发明五笔字型至今,王永民真正兑现的财富不过数千万元。创业以来,他的现金流一直很紧张,而且,没有一次成功的融资。
4
这一次40年“改革先锋”亮相,与王永民同时登台的还有袁隆平、柳传志、马云、马化腾等功勋科学家或知名企业家。
柳传志、马云、马化腾等自不用说,标志性的科技产业带头人,而且,在现实中坐拥巨额财富。袁隆平呢,年龄、经历和王永民更有相似性,作为科学家的代表,都对他们各自所在的行业具有开创性的贡献,都先后开办了多家公司,然而,经过岁月无情的淘洗和演变,他们现今的境遇,却是大大不一样。
袁隆平号称“中国杂交稻之父”。目前,他担任法人的公司有两家: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后者还是上市公司。如图:
同时,他出任股东和高管的公司还有以下这些:
对袁隆平的身价,曾有民间研究机构给出一个估值:1008亿元。这自然当不得真,因为该机构的说法是,“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不过,若要真说到实际情形,袁隆平在一些参股公司中的个人权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例如隆平高科,上市之初袁隆平名下有5%左右的知识产权股份。截至目前,他仍持有该公司1337.14万股,占流通股比为1.40%;其子袁定江担任公司副董事长,目前持股33.11万股。
相形之下,王永民虽享有金冠王码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股权,但形同虚设。他曾先后在北京、西安、鹤壁、郑州成立许多公司,但这些公司注册资本金都很少,有些几乎类似于个体户性质,近些年随着王永民年事已高,大部分被注销或吊销掉了。如图:
不过,有一个情况两人几乎雷同:退休月工资都在6000元左右;每年都有一些稿费、咨询费、演讲费收入,但为数寥寥。另外,从各种迹象看,两人都过着极为简朴、简单的生活——财富,对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也许并无太多实际用处了。
5
过去很多年,王永民经常自嘲:“我是一介书生,不善于经商,不善于管理。”这句话,道出了过去那个年代知识分子创业普遍面临的境况: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护的情况下,在体制外创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艰辛、曲折和不确定性。
王永民是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下海”创业的科研人员之一。他属于典型的“84派”。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五笔字型输入法风靡国内外,许多生产计算机和汉卡的厂商都预装了该软件。不过,由于盗版门槛低,这些厂商就是不愿向王码公司支付专利款。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王永民将他们告上法庭,可他迎来的,是5年令人精疲力竭的拉锯战,以及先赢后输、令人心寒的败诉。
1993年,北京市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庭针对王永民状告东南公司侵犯知识产权一案,一审判决王永民胜诉,宣布五笔字型第3版专利权覆盖第4版。到了年底,该法院将此判决列入北京市“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对外公布。
不过,同年12月24日,有关方面在联想集团总部6楼会议室,召开“发展汉字输入技术与保护知识产权关系”研讨会,长城、中信、四通等计算机公司的领军人物和其他与会专家一致形成结论:五笔字型技术中的字根出自汉字的“横”“直”“撇”“点”“折”等,而这些“横”“直”“撇”“点”“折”都是几千年以来祖先流传下来的,本身就已为公众所熟知,所以五笔字型技术也应属于公知技术,不应受到专利法的保护。1994年9月6日,联想集团在中关村奥林匹克饭店召开情况通报会,宣布正式加盟应诉“五笔字型”纠纷案,与王码公司对簿公堂。
这些官司一直打到1997年。这年6月,北京市高级法院二审判决终于下达,判王永民败诉,五笔字型的第3版专利权不能覆盖五笔字型的第4版。至此,五笔字型彻底沦为“免费午餐”,成为“公知技术”。这样一来,因为接连被其他厂家反诉侵犯名誉权,王码公司不得不赔出巨款,银行账号、办公地点都被查封,经营状况一落千丈,从此再也没有重新辉煌过。
这以后,五笔字型迎来了快速泛滥的“春天”,最厉害的时候,全民学五笔,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的电脑用户,一度被嵌入了微软Office组件中,连“小霸王”学习机,也自带五笔字根键盘。现在市面上的各种五笔,绝大部分都采用86版本的五笔编码标准。
不管怎么样,人们似乎都已经遗忘了开始于1978年的这样一幕场景:一个中年人,带着几个助手,把《现代汉语词典》中12000个汉字逐一分解,做成10多万张卡片,然后从数以百万计的统计记录中,归纳出600多个字根。因为没有计算机,他们全靠手工抄写编拣,并依照对海量数据的分析,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字根频度表》,为字根在键盘上的分区划位、排列组合建立了“数学模型”。而后,这个中年人不断压缩键位的数量,三年间从138键、90键、62键压缩到36键,直到1982年6月可以对1万字编码,重码只有70对。
这个当年的中年人,现在慢慢变成了一个老头,老得许多时候都要靠拄着拐杖走路。他就像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一样,也许会被打倒,但终其一生,始终没有被打败。
幸与不幸,或许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记住他叫王永民,他曾用艰苦卓越的“刀耕火种”,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时代;记住这个人曾让我们的汉字,在未来有了生命力,而这,终将延续我们的文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