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与珐琅的区别:搪瓷珐琅景泰蓝
景泰蓝与珐琅的区别:搪瓷珐琅景泰蓝清朝建立后,朝廷也设置造办处专为宫廷提供珐琅器具。雍正时期,我国工匠解决了珐琅釉料依赖进口的问题,研制出国外已有的九种颜色,同时还增设了多种国外没有的颜色。乾隆时期珐琅的工艺、技术和产量达到了顶峰。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器在北京被大量制造,兴盛一时,尤其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珐琅碗来源 | 某拍卖企业宣传页面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在元朝传入中国,到了明代,珐琅器由宫内设置的“御用监”生产。
珐琅这个词读着奇怪,写着也奇怪,这是因为它其实是音译的。
在隋唐时期,西域的一些地区被人们音译为佛菻。一些古籍中也将东罗马帝国称作佛菻。
因此,当时东罗马帝国与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国制造的嵌釉工艺品流入中国后就被泛称为了佛菻嵌,有时也被称作拂郎嵌,或者直接简称为佛菻、发蓝,最终演变成珐琅[fà láng]一词。
于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这种在金属外附着釉料烧制成器具的工艺被称作珐琅工艺,珐琅则指代这种材料本身,同时也指用珐琅工艺制造的器具。
珐琅碗
来源 | 某拍卖企业宣传页面
珐琅器的制作工艺在元朝传入中国,到了明代,珐琅器由宫内设置的“御用监”生产。
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器在北京被大量制造,兴盛一时,尤其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清朝建立后,朝廷也设置造办处专为宫廷提供珐琅器具。雍正时期,我国工匠解决了珐琅釉料依赖进口的问题,研制出国外已有的九种颜色,同时还增设了多种国外没有的颜色。乾隆时期珐琅的工艺、技术和产量达到了顶峰。
来源 | 某拍卖企业宣传页面
眼尖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景泰年间!这与景泰蓝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由于明朝景泰年间的珐琅器制造十分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之青蓝色在珐琅器中十分常见,因此后世也将珐琅器具称作景泰蓝,有时候景泰蓝也特指制作精良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品。
要澄清的是,景泰蓝并不特指景泰年间出产的珐琅器,景泰蓝这个词也并不是在景泰年间被创造出来的。
事实上,景泰蓝这个称谓出现的时间很晚,基本上是到了清朝之后人们才普遍将珐琅器称作景泰蓝。
弄清楚珐琅一词的由来以及珐琅与景泰蓝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搪瓷是怎么回事。
来源 | 某商家宣传页面
从工艺上看珐琅和搪瓷十分相似,都是在金属外面烧结一层釉质,不过珐琅器多用铜胎或银胎,搪瓷则常以铁为胎。另外,釉质起到的功能也不一样,珐琅外的釉质主要用于装饰,而搪瓷主要用于防锈。
近代,铁制品防锈的技术和工艺还不成熟,搪瓷因其轻便、抗刮、耐腐蚀、易清洁等特性成为当时日用品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此外,它也常用于一些医疗器具中。
历史影片中经常出现医用搪瓷器具
来源 | 某商家宣传页面
那个时候我国正赶上动荡的年代,由于早期国家标准的不完备,搪瓷和珐琅并没有严格的定义。1918年到1956年,搪瓷和珐琅在含义上处于共用期。
随着国家标准的更新与完善,搪瓷与珐琅“分道扬镳”,它们各自在材料、工艺、检验标准上都有着不同的标准。
另外,在生活用语中,搪瓷多指代金属外附有釉质的日用器具,而珐琅和景泰蓝特指用珐琅工艺制造的工艺品。而当下流行的日式珐琅锅之所以不叫搪瓷锅,主要受到了翻译上的习惯和宣传因素的影响。
来源 | 某商家宣传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