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成龙的故事(大哥成龙的江湖往事)
大哥成龙的故事(大哥成龙的江湖往事)《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大获全胜之后,罗维更是想要以“李小龙恩师”自居,偏偏李小龙不吃这一套,更不认这个称呼,两个人的关系非常糟糕。李小龙在诠释故事和人物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而早就名震香江的导演罗维更习惯将片场作为自己的“一言堂”。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就这样一脚踹开了香港电影市场的票仓大门,开启了香港电影,甚至是世界电影的“功夫时代”。然而,罗维和李小龙的合作并不愉快。早在合作《唐山大兄》的时候,二人在片场的摩擦就非常多。
1971年,李小龙被嘉禾影业请回香港拍摄电影《唐山大兄》。
当年嘉禾为这部电影配置的导演是吴家骧,吴家骧导演本人并不擅长拍摄功夫片,电影拍到一半便主动请辞,万般无奈之下,嘉禾只有请导演罗维前去救场。
在罗维的执导和李小龙的演绎下,电影《唐山大兄》票房突破300万大关,破香港票房记录。
嘉禾趁热打铁,将罗维和李小龙做捆绑处理,配套发行,同年推出电影《精武门》,破亚洲票房记录。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就这样一脚踹开了香港电影市场的票仓大门,开启了香港电影,甚至是世界电影的“功夫时代”。
然而,罗维和李小龙的合作并不愉快。
早在合作《唐山大兄》的时候,二人在片场的摩擦就非常多。
李小龙在诠释故事和人物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而早就名震香江的导演罗维更习惯将片场作为自己的“一言堂”。
《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大获全胜之后,罗维更是想要以“李小龙恩师”自居,偏偏李小龙不吃这一套,更不认这个称呼,两个人的关系非常糟糕。
1973年李小龙离世后,各大主流报纸纷纷打出“谁是下一个李小龙”的标题。
罗维想起在《精武门》中演过被李小龙一脚踹飞的铃木宽替身的一位名叫陈云龙的小龙套,身手好,肯吃苦,动作干净利落,身手漂亮,很适合培养。
一打听才知道,这位陈云龙因发展无望,已经离开香港前往澳洲投奔父母了。
白天在工地做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工作,晚上去酒吧做学徒,甚至考出了调酒师执照。
罗维一通电话打到了澳大利亚堪培拉,以“男主角”为诱惑硬生生将陈云龙唤回了香港。
回港后,陈云龙出演了罗维为他量身定做的电影《新精武门》,并听从罗维意见,将艺名改为“成龙”。
龙套时期的成龙
在出演《新精武门》前,成龙已经跑了5年的龙套了。
作为“七小福”的成员之一,成龙是童星出道,1963年就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影视作品。
但他真正走入这个行业,是在1971年出演过胡金铨导演的《侠女》之后。
成龙《侠女》
那时成龙17岁,刚刚结束学艺期,在圈子里做武师,替身演员,但这些工作并不常有,大多数时候,他都在剧组跑龙套。
当时有一个在武行圈子里很有名的戏头,只要香港有戏开机,你就能从他那儿拿到角色。
成龙为了吸引到这个戏头的注意,每天都在他的必经之路上晃荡。
有那么一次,这位戏头在经过成龙的时候摇下了车窗,看了他几眼,又问,“你是跟着我的吗?”
成龙忙点头,戏头便让他上车,到了片场后又让成龙帮他擦车。
那之后,戏头每天都接成龙去片场,成龙就每天都给他擦车,有龙套角色需要的时候,戏头自然第一个想到他。
成龙便开开心心的去演,一天的戏份演完,可以拿到5块钱的酬劳。
只是对于那时候没什么演艺经验的成龙来说,“龙套”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有一回他在片场演“死尸”,因为镜头拉近时捕捉到了他的呼吸时起伏的胸膛,而被导演破口大骂。
从那时开始,成龙便开始在片场观察其他演员演戏,慢慢学会了一些技巧。
后来这个片段被搬到了周星驰指导并主演的电影《喜剧之王》里,成龙本人客串。
成龙《喜剧之王》
去澳洲投奔父母之前,成龙经历过一次“倾家荡产”。
那时他已经跑了一年龙套,偶然已经能演上有几句台词的角色,攥了七八百块钱。
父亲离开香港时,在机场仍不忘叮嘱成龙,一定不要碰三件事。
第一,不能碰毒。
第二,不要学别人做古惑仔。
第三,不要打牌九。
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刚刚进入社会,父母又不在身边,周围人来来往往,鱼龙混杂,抵御诱惑实在是太难了。
成龙做到了前两条,却没有做到第三条。他拿好不容易攥下的七八百块钱去“大牌九”,结果输了个精光。
回到家又想起爸爸的话,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打自己。
然而,《新精武门》并没有让成龙大红大紫。
那时香港正流行古装武侠电影,古龙当道,靓男横行。
为了给成龙争取到出演古龙电影的机会,罗维每次和古龙喝酒都会将成龙带在身边,席间时不时的让成龙“敬古大侠一杯”。
有一回大家都喝的迷迷糊糊的,古龙毫不避讳,在酒桌上便同罗维讲,他的戏不是写给成龙这种人的,是写给狄龙姜大卫那样的美男子的。
成龙听后跑去洗手间,一边吐一边哭的稀里哗啦。同桌的姜大卫还十分好心的去洗手间安慰他,很多年后成龙录制电台节目时想起这件事,还特地感谢了姜大卫对自己的照顾。
到了1978年,罗维已经连续为成龙开了四部电影捧他做男主角,却依旧没有起色。
这一年,武术指导出身的袁和平头回尝试做导演,那时香港电影市场刚刚开始流行鬼马喜剧,前途一片大好。
袁和平便想,不如将功夫和喜剧的元素糅到一起,做一部不一样的电影。
于是便有了《蛇形刁手》和《醉拳》的剧本。
写剧本时袁和平便已经选好了电影的男主角,他在武行的小师弟,成龙。
早在几年前,袁和平在李翰祥的电影中见过成龙饰演的“郓哥”,对这个俏皮又颇具喜剧感的角色印象深刻。
成龙饰演的郓哥
袁和平本身是想自己做演员的,但长着长着,发现自己的模样不是那么适合做演员,这个想法也就放下了。
八爷出身武术世家,父亲袁小田是香港资深的功夫演员,就是后来在《蛇形刁手》里演成龙师傅的那位。
八爷的弟弟袁祥仁也是一位演员,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总能见到他。
《武状元苏乞儿》里的老乞丐,《功夫》里兜售《如来神掌》的那位,都是袁祥仁。
那时罗维也乐的将成龙“租给”袁和平。
一来是成龙的发展确实遇到了瓶颈,“李小龙接班人”的路子走不通,罗维就没有别的主意了。
二来,当时成龙在罗维手下拍电影,拿的是“月薪”,一个月三千。把他租给袁和平,一个月还是发给他三千,但袁和平给的片酬可远不止这个数,中间的“差价”,自然就进了罗维的口袋。
1978年,电影《蛇形刁手》上映,极具喜剧色彩的功夫形式让对李小龙式血腥暴力功夫电影是美疲劳的香港观众眼前一亮,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功夫电影”还可以是这样的。
《蛇形刁手》当年的票房270万,《醉拳》的票房更是到了676万,打破了李小龙的票房纪录,成龙一夜爆红,后续嘉禾和成龙签约,片酬直接跳到了480万,翻了1600倍。
一直模仿李小龙,想成为李小龙接班人的成龙,总是差着那么一口气。
他实在是没想到,在他终于放弃成为“李小龙”,选择做自己的时候,居然就这么红了。
《蛇形刁手》和《醉拳》在日韩发行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漫画家岛山明在看过电影《醉拳》后深受启发,创作了经典日漫《龙珠》。
这些年,成龙依旧坚持稳定的产出着属于他的功夫电影。
今年的《急先锋》接档《夺冠》打响了国庆档的第二枪,成龙搭档唐季礼,请来了小鲜肉担当杨洋,喜剧担当艾伦,却依然没能重映功夫电影的黄金时代。
电影里,成龙站在商场的围栏旁,垫着脚尖向下看,当被告知旁边有楼梯时,长舒一口气。
“ok,太好了。”
电影院里爆发了整场电影最大的笑声。
成龙都走楼梯了,这可真的是一个时代的眼泪。
记得以前看《警察故事》,他从7层高的商场围栏旁跳出,抓住满是灯泡的钢管顺势而下,激荡了一代8090后的热血记忆。
其实这个镜头非常危险,围栏和钢管的距离非常远,如果在跳跃过程中没能准确的抓住钢管,会直接从20米的高空中坠落。
其次,钢管周围的挂满灯泡的电线中真实的充满了220v的电压,一个不小心触了电,就会直接被弹出去。
《急先锋》里有一场水上追逐的戏,水流湍急,险象环生,精彩至极。
在这场戏的花絮中,不擅长骑水上摩托的成龙直接翻倒在了水里,被摩托车压在水下四十多秒。
岸上的老搭档唐季礼直接泪奔。
成龙66岁了,在这个行业里拼了几十年的命,真的是几代人的青春和童年回忆。
这些年,成龙似乎不像以前那样辉煌了。
他的电影票房号召力开始被新兴的演员和导演取代,相对于“老掉牙”的功夫电影,观众似乎更愿意为沈腾徐峥式新喜剧买单。
随着后期影像技术越来越成熟,只有成龙还在坚持“傻乎乎”的跳楼跳火山,为拍一部电影“玩命”。
可观众的视觉兴奋点已经被好莱坞大片提升到了“肉搏”所无法触及的高度,伤筋动骨,血汗淋漓的“功夫片”,似乎已经不能调动观众的肾上腺素了。
拍《十二生肖》的时候,成龙想过自己跳火山口死掉。他认为那才是自己人生完美的收尾。影迷会为他流泪,大家谈到这位伟大的演员时,会说他是为了电影而牺牲的。
但他没有。
他依然铁骨铮铮的站在这里,身体力行的捍卫着一个演员,一位动作演员的演绎人生和尊严,逆着风浪和时代,和市场抗衡。
袁和平说的对,成龙没有接班人。
成龙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