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室内脚手架搭设规范:工地脚手架设置的一般要求
工地室内脚手架搭设规范:工地脚手架设置的一般要求(2)一般做法6)位于通道处的脚手架底部垫板应低于其两侧地面,并在其上加设盖板,避免扰动。3)遇有坑槽时,立杆应下到槽底或在槽上加设底梁(一般可用枕木或型钢梁)4)脚手架地基应有可靠的措施,防止积水没泡地基5)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30m以内时,不小于1.5m;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2. 0m;架高在50m以上时,不小于2.5m。当不能满足上述距离时,应核算土坡承受脚手架的能力,不足时可加设挡土墙或其他可靠支护,避免槽壁坍塌危及脚手架安全
脚手架设置的一般要求
1.脚手架对基础的要求(1)-般要求
1)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
2)脚手架的钢立柱不能直接立于土地面上,应加设底座和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
3)遇有坑槽时,立杆应下到槽底或在槽上加设底梁(一般可用枕木或型钢梁)
4)脚手架地基应有可靠的措施,防止积水没泡地基
5)脚手架旁有开挖的沟槽时,应控制外立杆距沟槽边的距离,当架高在30m以内时,不小于1.5m;架高为30~50m时,不小于2. 0m;架高在50m以上时,不小于2.5m。当不能满足上述距离时,应核算土坡承受脚手架的能力,不足时可加设挡土墙或其他可靠支护,避免槽壁坍塌危及脚手架安全
6)位于通道处的脚手架底部垫板应低于其两侧地面,并在其上加设盖板,避免扰动。
(2)一般做法
30m以下的脚手架,其立杆大多处在基坑回填土之上。回填土必须严格分层夯实。垫木宜采用长2.0-2.5m,宽不小于200mm、厚50- 60mm 的木板,垂直于墙面放置,也可用长4.0m左右平行于墙放置,在脚手架外侧挖浅排水沟排除雨水。
2.连墙件构造要求连墙件构造(简称“连墙件”对外脚手架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连墙件设置数量不足、构造不符合要求以及被任意拆掉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确保其设置符合要求。
(1)连墙构造的类型
1)刚性连墙构造。刚性连墙件指既能承受拉力和压力作用,又有一定的抗弯和抗扭能力的刚性较好的连墙构造,其作用是既能抵抗脚手架相对于墙体的里倒和外张变形,同时, 又能对立杆的纵向弯曲变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脚手架的抗失稳能力。
2)柔性连墙构造。柔性连墙件指只能承受拉力作用,或只能承受拉力和压力作用,而不具有抗弯、抗扭能力,刚度较差的连墙构造,其作用只能限制脚手架向外倾倒或向里倾倒,而对脚手架的抗失稳能力并无帮助,因此,在使用上受到限制。
(2)刚性连墙构造的形式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刚性连墙构造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
1)单杆穿墙夹固式: 单根小横杆穿过墙体,在墙体两侧用短钢管(长度≥0.6m 立放或平放)塞以垫木固定;
2)双杆穿墙夹固式:将上下或左右相邻的小横杆穿过墙体,在墙体的两侧用钢管塞以垫木固定:
3)单杆窗口夹固式:单杆小横杆通过门窗洞口,在洞口墙体两侧用适长的钢管(立放或平放)塞以垫木固定:
4)双杆窗口夹固式:将上下或左右相邻的小横杆通过门窗洞口,在洞口墙体两侧用适长的钢管塞以垫木固定。
5)单杆箍柱式:单杆适长的横向平杆紧贴结构的柱子,用3根短横杆将其固定于柱侧。
6)双杆箍柱式:用适长的横向平杆和短钢管各2根抱紧柱子固定。
(3)柔性连墙构造的形式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柔性连墙构造形式包括单拉式、拉顶式。单拉式只能用于3层以下或高度不超过10m的建筑工程:拉顶式一般只用于 6层或高度不超过24m的建筑工程。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工程,外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