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编辑:张 文 审核:路云主播:魏文旭 图文来源于网络徒木立信的计谋,曾使一位忧国忧民的著名人物叹道:“吾读三叹。”并在十八岁时作《商鞅立木信论》,文中叹道: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这三叹,可以说是有感而发,发人深醒。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其变法的目的,便是为了富民强国。商鞅变法颁布的法令,是中国历史上最优良的法典之一。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强之路,为秦国最后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商鞅在变法令颁布前“徙木立信”的计谋,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曾赋诗《商鞅》一首:“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徙木立信的故事虽然久远,但诚信、信用、信誉是个永恒的话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商鞅变法距今已经非常久远,我们的国家早已进人了以法治国的文明社会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1)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2)

原文:

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3)

商鞅,本是卫国国君的本族公子,名鞅,复姓公孙。商鞅喜欢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他听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在下令招募贤人,准备振兴秦穆公霸业,便从卫国投奔秦国。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具体制定了变法之令。法令制定好了,还未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新法,便设计了一个“徒木立信”的小谋略:他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树立在国都的南门外,招募百姓说:“将此木移到南门的给十金。”百姓对这种举手之劳即可获得重赏的事,感到很奇怪。大家都在围观,并无人搬移此木。商鞅又下令:“有能将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五十金。”这时,有一个人出来将此木移至北门,商鞅果真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徒木立信的办法,取得了百姓信任,然后下达了变法指令。

徙木立信之后,新法很快颁布。新法颁布后,很快在秦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各项改革取得成功。使秦国国强民富、雄冠列国,秦孝公成为一世霸主。

徒木立信的计谋,曾使一位忧国忧民的著名人物叹道:“吾读三叹。”并在十八岁时作《商鞅立木信论》,文中叹道: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这三叹,可以说是有感而发,发人深醒。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其变法的目的,便是为了富民强国。商鞅变法颁布的法令,是中国历史上最优良的法典之一。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走上了富强之路,为秦国最后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商鞅在变法令颁布前“徙木立信”的计谋,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曾赋诗《商鞅》一首:“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徙木立信的故事虽然久远,但诚信、信用、信誉是个永恒的话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商鞅变法距今已经非常久远,我们的国家早已进人了以法治国的文明社会。但徙木立信的故事,不管是国家、单位和个人,都值得学习借鉴。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4)

商鞅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法律小故事商鞅徙木立信)(5)

主播:魏文旭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 文 审核:路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