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操和崔琰的关系:曹操为何杀了河北第一名士崔琰

曹操和崔琰的关系:曹操为何杀了河北第一名士崔琰后来为崔琰抱不平的,说“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什么意思呢?我们拿现在的事一比划就清楚,大家都认为崔琰举荐过的杨训应该是独立电影人,就和过去的张艺谋似的,平常都玩很自我的东西,甚至是批评现实的东西。突然间,拍起主旋律电影了,大家就会有些闲话,说杨训和官方怎么近乎起来了。崔琰就写信给杨训说,别理他们,时间长了,大家对你和你的作品的看法会变的。怎么变?以后拍马屁的作品更多,你杨训的作品就显得相对又独立起来了。还有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包括说闲话的人都会更紧密地团结在曹核心的周围,人人都唱主旋律,你还会不安吗?这个便条让曹操很生气,亲自对这十几个字作了深刻解剖:“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 当然后果也就很严重。曹操进爵魏王,有个叫杨训的写了一篇主旋律的歌颂文章,“或笑训希世浮伪”有人对杨训这样紧跟形势不以为然,加以耻笑。这或许说明邺城内确实存在“一小撮反曹势力

崔琰是河北名士,曹操破袁绍得冀州,崔琰从袁绍那里转会到曹操这里。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做人正,说话也不知道什么是客气,第一次见面就对曹操关心人口(税赋之源)不关心人民提出严正批评,搞得曹操对他也是“敬惮”之。

曹操和崔琰的关系:曹操为何杀了河北第一名士崔琰(1)

曹操和崔琰

崔琰做过西曹掾,类似中组部部长,提拔任命过不少清廉之士,曹操后来请他兼接班人曹丕的家教,用名士的正劲打磨一下儿子的毛刺。后来,崔琰被提拔为“中尉”。这个“中尉”不是现在军队里将校尉的尉官,而是为太子搭的班子里负责军事的高官,一朝天子一朝臣,下一届“三公”等于已经确定了。这说明,崔琰肯定不是“一小撮”里的人,他在政治上和曹操是保持一致的,否则,曹操也不会安排他扶佐曹丕。

崔琰在政治上得到信任,和曹操私人的关系也是很近的,曹操最有名的儿子曹植就是娶了崔琰哥哥的女儿,这门婚事不用考证也可以断定,这是曹操对崔琰的看重。

曹操进爵魏王,有个叫杨训的写了一篇主旋律的歌颂文章,“或笑训希世浮伪”有人对杨训这样紧跟形势不以为然,加以耻笑。这或许说明邺城内确实存在“一小撮反曹势力”。

这位杨训是崔琰推荐的,所以有人议论(当然私底下的)崔琰所举非人。崔琰把杨训的文章找来,粗粗看了一遍,给杨训写了个便条:“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你的作品我看了,这也是个好事儿,呵呵!金梭啊银梭,时光在穿梭,以后(对你的文章的看法)会变的。”

曹操和崔琰的关系:曹操为何杀了河北第一名士崔琰(2)

崔琰

这个便条让曹操很生气,亲自对这十几个字作了深刻解剖:“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 当然后果也就很严重。

后来为崔琰抱不平的,说“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什么意思呢?我们拿现在的事一比划就清楚,大家都认为崔琰举荐过的杨训应该是独立电影人,就和过去的张艺谋似的,平常都玩很自我的东西,甚至是批评现实的东西。突然间,拍起主旋律电影了,大家就会有些闲话,说杨训和官方怎么近乎起来了。崔琰就写信给杨训说,别理他们,时间长了,大家对你和你的作品的看法会变的。怎么变?以后拍马屁的作品更多,你杨训的作品就显得相对又独立起来了。还有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包括说闲话的人都会更紧密地团结在曹核心的周围,人人都唱主旋律,你还会不安吗?

崔琰是个政治光谱比较宽的人,他能理解“讥论者”者的立场,甚至可能认同这些人的立场,同时,也能理解杨训的做法,也善意地猜测他内心有些许不安,但是不管怎么说,杨训的行为显得太热衷了,有阿附之嫌。所以,崔琰前一句确实有讥讽杨训之意:“看了。这也是个好事,呵呵!”“事佳耳”之事,是曹操称王之事,还是杨训上表称颂之事,还是两者皆有,崔琰惜墨如金,没有说清楚,不过“事佳耳”之“耳”,确实在语气上不够严肃庄重。崔琰对这事已经看透了,他觉得曹操称王这事,不过是个必须的形式,杨训不必这么积极表态,批评者也不必讥讽追打,总之,大家犯不着为这事这么剑拔弩张,所以用“耳”以示轻松——孰料内心绷得最紧的是刚刚加封进爵的魏王曹操。

这就叫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曹操封王,这是人家特看中的一件忒体面的事儿,同时也是放一个大大的政治气球测测风向。所以,你不庄严表态也就罢了,还显示出一副看穿把戏的样子,这不逗老瞒的肝火吗?

曹操和崔琰的关系:曹操为何杀了河北第一名士崔琰(3)

曹操

崔琰因为一个多解的便条下了大狱,他不仅没有诚惶诚恐,他突然发现过去尊敬崇拜的曹公居然这么胆小心眼小,哈哈,索性就将冷眼进行到底。他对曹操派来的人说:“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我确实不合时宜,没想到曹公的心思能揣测到这种程度。

曹操越到晚年,警惕性越高,敏感度也越高,天天踅摸躺在身边的赫鲁晓夫,这一轮把崔琰给扫描上了。毛玠同情崔琰,曹操更发火,定性为“此捐君臣恩义”,对老子不忠就是滔天大罪。还好,在桓阶、和洽的劝谏下,曹操总算没有大兴冤狱。​​​​​​​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