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的成功之处:李安清醒梦境大导有何困境
李安电影的成功之处:李安清醒梦境大导有何困境现在重温李安的作品,理解了。从前不理解,李安迷为什么把李安拍的床戏称为压抑的,痛苦的。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华语电影导演,屈指可数。李安,是排在前面的几个。很多人评价李安的作品是一场「清醒梦境」,它是梦境,因为很美好,清醒则是因为,在这场梦境里,有所得,影响了观影者的现实。这份发现,是在我第一次看李安电影10年后,继续看他的新作品,才真正感知到的。
今 天 这 篇 · 信 息 量 大
电 影 是 一 所 好 大 学, 从 此 一 起 做 同 学
写在前面:
今天,谈谈李安。
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华语电影导演,屈指可数。李安,是排在前面的几个。
很多人评价李安的作品是一场「清醒梦境」,它是梦境,因为很美好,清醒则是因为,在这场梦境里,有所得,影响了观影者的现实。
这份发现,是在我第一次看李安电影10年后,继续看他的新作品,才真正感知到的。
从前不理解,李安迷为什么把李安拍的床戏称为压抑的,痛苦的。
现在重温李安的作品,理解了。
《色戒》《断背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其中的床戏是角色将各自的痛苦通过「性」传递给对方,不管是窒息的,安静的,还是抵死缠绵的,李安导演片中的角色过完性生活,便有了短暂的顿悟。
性,是解压的。如果想要消解性压抑,不是性开放,而是将痛苦通过性行为从体内传递出去,最后得到,性本身应是一件乐事。
它不罪恶。
这便是李安导演提供给人的「清醒梦境」之一,像是一剂良药,用细腻刻画出了人们的生活,用李安式电影技巧,摘除了人们心中的病灶。
李安,作品和人,皆治愈。
1 李安说故事的魅力的魅力
李安的成名作是《断背山》,这部电影不仅是少数群体题材作品中的高光时刻,还是李安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华人导演的优秀。
拍了断背山的李安,其实还拍了绿巨人,如果你对李安的热门作品熟知,你可以快速get到李安作品特点之一,便是:他喜欢用最简单的台词,表达最直击心灵的感情。
李安讲痴男怨女:
“她不爱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折磨我?”
一个问句,就道出了男女之间,分分合合,纠缠不断,明明很痛苦,在一起争吵,分开后倒是客客气气,人后,还表示了想念。
当矛盾发生,人们总是被眼前的爆炸物迷住眼,忘记了曾经不爱不甜蜜的话,孽缘不会发生。
李安谈爱情丝丝入扣,台词质朴配上场景与演员,显得浪漫缠绵。
而另外一个特点,尤其钦佩。
李安不管一部作品中融合了多少小心思,他的主题从不偏移。
《饮食男女》,可以讲家务事,没想到《卧虎藏龙》照样可以。义气、痴怨,影片中,男人女人一面为情所困,一面又在各自坚守,实现自己的价值。
《卧虎藏龙》,少有的,男人戏,女人戏,谁都不弱谁,这让里面的感情更加好看,男女的爱慕,男女的冲突。
李安的这部电影,更是让大家认识了女演员章子怡。
玉娇龙,外冷内媚。
新时代里,李安的名字依旧闪耀,他少有负面新闻。
凭借一部少年派,李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让中国影院搞定了3D放映设备的普及。
我在看少年派的时候没有震惊于,原来在阿凡达之后在影院给中国人爽感的3D片竟然是中国导演给的。
少年派中,当然有一点点的Zhengzhi隐喻。可是更多的,它有很多讲人性,人类哲学,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迷思。
在奇妙的人物设定中,陷入困境的小男孩对宗教的质疑,没有冒犯的意思,反而让观众代入进去,许多没有观影量的观众,在影院都不知道李安是谁,也为老虎的离开而落泪。他们明白了主角的失落,那致命的孤独。
(我为卿卿落泪,卿卿不知我是谁。)
这就是李安说故事的魅力。
对观影人群的文化、个性、都无差别情感压制。
2 李安电影宇宙的两个特点
可以说,李安是华语电影导演「国际化」最成功的一位,他打破了好莱坞对华语电影导演的偏见,真正用多元化的用品,跻身世界名导之林。
然而,背负「世界名导」的光环,是否每次出手就不凡?
李安在采访里一般都非常健谈,他说过自己好羡慕好羡慕王家卫,不担心赔钱,随心所欲,拿着投资人的钱,想拍多久拍多久,拍到一大半觉得不喜欢就推翻重拍。
别说李安,那个导演不羡慕王家卫呢?
王家卫创作电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了。
李安的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口碑并不理想。
新作品,很多人,依然不看好,说李安任性。
李安面对质疑的声音,曾自嘲,我拍女人戏大家都说很好的,拍别的就...
谁让李安的电影完美细致,女人戏相对注重美感与细节,大家都很会代入自己或身边人,仔细琢磨,就越想越妙。
那些技术控,对人们感叹虚无缥缈的情感的观影反馈最看不上眼,不过李安毕竟是世界级导演,他们总不能找出李安抄袭了XXX。
李安导演又是发挥稳妥的院线选手,没有赔钱的,是大家对他期望很高呢。
他比起别的导演的发梦史,他更像是一位优秀职业经理人,精准满足新甲方的诉求。
在李安电影宇宙中,绿巨人同喜宴同色戒都是共通的。
(只要不说,谁晓得这样的截图是文艺片还是超级英雄片?)
李安的作品,不能简单的用时间线来评判他的指导能力“进步”,因为李安的个人色彩极强,各种类型片在他手下,都拥有了新的解构方法。
这种创新能力,足以称为电影天赋。
如果建立一个李安电影宇宙,这个宇宙中最重要的两个点,第一是:
真挚。
代表作品:《色戒》《断背山》《饮食男女》。
家国天下与情情爱爱,题材上普遍认为前者更有深度,如果是同样优秀的导演,是不是前者更深入人心呢?
别的导演不知道,但是如果让李安做后者,情情爱爱的小题材可以变成春日细雨流进观众的脑海,形成一种感觉,并印象深刻。
例如,色戒和饮食男女,两个都是小故事,有一点时代背景,可是中心明确,人物性格极强,在这两个情感故事里,单挑出一个小片段,你都会特别好奇,这些眼波流转,喝茶,聊天的人物,到底在做什么?他们的人物关系是什么?
色戒中的这段麻将戏,可能是最文艺最鸡贼的男女偷情,在正房眼皮底下拿到电话号码的艺术成品。
不用看全片,但看汤唯和梁朝伟扮演的穿旗袍,涂红唇的女子,眼神精明谈吐文雅的富贵男子,他们真像神仙眷侣,风格气息全对,可是从台词中观众又得到了这两个角色不道德、禁忌的气息。
而饮食男女,资深大厨的老父亲精心忙活一桌菜等儿女回来吃团圆饭,从早晨就开始忙活。
杀鱼,杀鸡,热油,嫩姜,赤色酱油,各色香料。
不管是炸食材时“滋啦”一声,还是年长的男人手握菜刀的认真态度,既让观众获知了「原来做一顿好饭要费这么多心力」的客观事实。
又体会到,做菜人的用心,对子女的情感都在菜里,都在这些务实的帮助里。
中国式「隐晦的父爱」就在这一小段热热闹闹的厨房里温和释放,中国人对亲人团聚的隆重,大家式父亲表面严肃,背地里对孩子的宠溺。
父亲的厨艺和精细都有所展现。
「做要1小时,吃只要10分钟。不是因为爱,谁高兴这么折腾。」
因为这份真,所以在李安的电影世界中,只需要一小段,观众直接被拉入故事中,接受精神洗礼。
李安电影宇宙重要的第二点是:
广阔。
李安不管是人还是作品,都给人很稳当的感觉,因为不管给他什么类型的片子,他总能做到很有「内容」。
寻常电影,找角度能写出3篇质量一样且不重复的评析文章已经是极限。大同小异的故事,从角色,从引入现实,要想不重复,3篇,够了。
但是李安的电影,就光是评析电影本身剧情,不用聊电影之外的故事,写10篇都可以。
李安的电影,单是讨论剧情,不存在过度解析,他的作品框架设置巧妙,角色之间化学反应一环套一环,细细品味。
觉得李安简直是用传统广告业的精神在拍摄艺术作品,他的电影中许多小细节都做的完美。
(显示长居的二人不是三人)
(对外国人先伸筷子夫妇神色各异,体现性格不同,为之后谎言揭穿后反应做铺垫)
(背后虚化掉的布置体现了年代)
哪怕是安排角色觉得烦躁去自动售卖机买饮料。构图、场景布置、灯光、配乐无一不是营造氛围,一个成熟剧组,各部门自然是有专业人士各司其职,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是需要导演个人审美。
《我不是药神》拍摄故事里徐峥和文牧野为了小黄毛住的「病人棚区」的景操碎了心,想要还原年代,做旧做脏,全是灰尘光靠市场上现有的布景能力,做出来的就是“假”。
所以,做个类比。大导和新导演的不同,在于大导的审美能力是天赋加机械化的。
(老迈却有希翼的光芒)
(挂毯图案和年长僧人的表情有一种奇趣联系)
粗制滥造的电影,给人出戏的感觉不仅是演员的烂演技,烂剧本,还有观众第一秒感受到的场景。
电影不是短视频段子,电影是值得时间考量的精神火炬。
所以李安导演作品的广阔,我说的大容量,他的作品会温和的,第三方视角的提出很多矛盾。
这些矛盾尖锐,历史久远,每个好似都拥有单独的论文课题。
大导演拿不到高票房不丢人,一直吃自己的老本挂名捞钱才丢人。
2020年李安还有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照着这个节奏拍下去,李安恐怕真的要把所有类型片都拍一遍了。
套用两段我喜欢的李安导演电影中的台词:
“当你渐渐长大,你一定会有感情,有时候事情会水到渠成,有时候会事倍功半,有时候,会到头来一场空。”
“不论何物,落入海中,流至他处,有所失,就有所得,只需追求。”
若,最后殊途同归,「过程」是多么重要美好。
3 大导有何困境?
平遥国际电影节惊喜开幕,一片赞声,张艺谋与贾樟柯进行了一场商业对话,但是对话里多了许多“惺惺相惜”。
贾樟柯对话张艺谋
张艺谋说贾樟柯的处女作《小武》感受是「石破天惊」,每个导演的处女作反映了导演个人。
反叛,新兴力量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现在人称“贾科长”,10年前无人能想到,贾樟柯主建了一个优秀平台让独立电影人的作品,不经过影院,直接放映给世界影迷。
更怪诞的是,“贾科长”在新时代最涨粉的不是因为作品,竟然是因为「爱妻」和「小作文文笔不错」。
快乐配合年轻人营销的贾樟柯:
在国庆之前,张艺谋曝光量最大的印象词是:老谋子不行。
超生罚款。
国庆空前的成功,让张艺谋以「大师」的身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成功的背后,是张艺谋肉眼可见的变瘦,变老。
「扛票房」,大导和这个词,越来越远。
李安和他的不安,不是假模假式的谦逊,对周遭的世界具有清醒认知。
大导的环境,其实从来都没有变好过,能坐上这个位置的,哪个不是一颗划过天空绚烂之后的「白昼流星」呢?
面对资本愈加膨胀的电影市场,营销基本可以决定排片量的内娱时代,大导演的焦虑理所应当。
中国票房top榜,无人去押宝历史大导。所有人都在等,谁是下个一夜成名的流量新皇帝。
得了奥斯卡,也要填饱肚子。
你理解的李安,又是怎样?
【尊重不同真实观点,和电影一起成长】
个人微信:shengminglaixin,技能交流:影视/策划/自媒体
微博/头条/百家:@影士禾木兄,百度TA说:@禾木兄
丨禾写电影ID:dsreview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