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在山沟里站岗三个月后,我被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报道组,专职写新闻报道。当年就在报刊电台上了不少稿子。那时候,独立师三个团年终都要搞刊稿数量评比,我们团竞凭借我上的一批稿子,拿了第一。团党委给我记了三等功。下岗后我睡意全无。就爬在铺上打着手电写稿子。那是什么稿子呀,刚下连队还没有部队生活体验,就写儿歌吧,也叫儿童诗。没想到这些顺口溜竟被天津广播电台采用了。听着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心里乐开了花。天天站岗、训练,我瘦弱的身体吃不消了。一次在训练场练擒拿格斗回来,顿觉心慌气短。到师医院一检查:患了严重的胸膜炎,胸腔积水。医生用大针管子穿刺到胸腔,抽出400cc积水,不料第二天胸腔里的积水又满了。我的精神几乎崩溃。住院期间,常常用被子蒙住头暗自流泪。好在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病已痊愈。我回到连队后,我们排被派到蓟县一个深山沟里站岗执勤,守卫一个重要的警卫目标。正值夏季,山里的夜却冷风刺骨,远处有狼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1)

☆纪念孙犁先生逝世20周年☆

我与孙犁的一段交往

信真

我20岁参军到天津警备区独立师二团。经过三个月的艰苦紧张的新兵训练期,新兵下连分配到担任天津广播电视台警卫任务的五连。

天天站岗、训练,我瘦弱的身体吃不消了。一次在训练场练擒拿格斗回来,顿觉心慌气短。到师医院一检查:患了严重的胸膜炎,胸腔积水。医生用大针管子穿刺到胸腔,抽出400cc积水,不料第二天胸腔里的积水又满了。我的精神几乎崩溃。住院期间,常常用被子蒙住头暗自流泪。好在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病已痊愈。

我回到连队后,我们排被派到蓟县一个深山沟里站岗执勤,守卫一个重要的警卫目标。

正值夏季,山里的夜却冷风刺骨,远处有狼在嚎叫。我穿着棉大衣,肩上背着步枪,手却在抖。不时拉开枪拴,尽管枪里没有子弹,那“咔咔”的响动在夜空里迴荡,确实给自己壮了胆。

下岗后我睡意全无。就爬在铺上打着手电写稿子。那是什么稿子呀,刚下连队还没有部队生活体验,就写儿歌吧,也叫儿童诗。没想到这些顺口溜竟被天津广播电台采用了。听着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心里乐开了花。

在山沟里站岗三个月后,我被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报道组,专职写新闻报道。当年就在报刊电台上了不少稿子。那时候,独立师三个团年终都要搞刊稿数量评比,我们团竞凭借我上的一批稿子,拿了第一。团党委给我记了三等功。

我的第一篇小说是《天津日报》文艺副刊发表的,那年我刚满20岁。

记得我去《天津日报》社送稿子。一位老编辑热情接待了我。看上去他有八十岁了。头上稀疏的白发,一脸岁月的苍桑,背微驼。老人让我坐下,颤颤巍巍地走到桌前,提起暖瓶给我倒了杯水,递到我面前。他打开稿子认真地看起来。看毕,他抬头看了看我,问道:是你写的吗?我说是的。他眯起眼,笑得很暖。说道:你年轻,喜欢文学,很好。要有生活,生活是创作之源。不要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有生活的基础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认真听着老人的教悔,不住的点头。

半小时过去了。

老人站起来说:稿子放下吧,我再看看。

我起身告辞。

没想到几天以后,我的第一篇小说竞变成了铅字,发表出来。原来的题目:巧针儿。改成了:小军的故事。

文中有多处加工修改润色。使原作增色不少。

那是一篇写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写的是解放军野营拉练,夜宿山村,房东家的小姑娘巧针儿给解放军叔叔烧洗脚水,挑脚泡的故事,战士行军一天,累得睡着了……

不成想,这篇小说发表后,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有读者来信说,这篇小说宣扬了阶级斗争熄灭论,解放军拉练宿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云云。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2)

孙犁

报社一位年轻编辑打电话告诉我这件事。并说:你知道编这篇小说的人是谁吗?

我说不认识,只见他是一位长者。

“你不认识他!?他是孙犁呀!”

我的头一下子蒙了。

孙犁?大作家孙犁!是我仰目已久的孙犁老吗?

我读过他的《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荷花淀》《芦花荡》等著作。

这可怎么办?我的小说遭批判不要紧,可别把责任推到孙犁老身上啊。

他“文革”后期刚刚复出,被安排在《天津日报》社负责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这篇小说宣扬了阶级斗争熄灭论?这可是政治问题呀!

我如坐针毡,寝食不安……

又过了几天,报社来电话,说要召开工农兵座谈会讨论这篇小说。我吓坏了,跟领导汇报说:我可不敢去参加座谈会,会上挨批判怎么办?我一个新兵怎么应对?宣传股长知道我的心意,征求报道组其他人的意见。

我们组长新闻干事马宝玉(后来转业到石家庄任《河北工人报》副总编辑)自告奋勇:我去参加座谈会。

那天上午,我心中忐忑不安。盼着马干事开会结束。中午,他回来了,对我说:天津作家协会主席蒋子龙主持的座谈会。没事儿,你把心放肚里吧。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篇描写军民鱼水情的好作品。我心释然。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3)

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时的留影

自那以后,我更加崇拜孙犁老了。他是名副其实的大作家。 孙犁的作品和人格赢得了许多读者及同行的称誉:

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读了孙犁的作品后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作家茅盾:

孙犁有他自己一贯的风格。《风云初记》等作品,显示了他的发展的痕迹。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绘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孙犁有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是那种布衣简食、淡泊明志的作家。他选定了清贫的作家之路,并始终如一地持守一个作家的良知。

中国当代作家铁凝:

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效应,来代替文学特有的使命,孙犁先生高尚的文学品貌在文坛永存,孙犁先生对文学晚辈至地地关爱我将铭记终生……这位作家独树一帜的价值,将在以后的岁月中越发显现出来,孙犁先生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和渗透力,是不会消失的,不会泯灭的,相反,它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凸现出来。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说:

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他如果稍能入世一点,早就是个大文官了;不,他后半生偏偏远离官场,恪守文人的清高与清贫。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中国当代作家冯骥评价评价:

我从孙老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孙老的一生无愧于这个时代。

中国当代作家从维熙评:

孙犁很纯粹,不是受风风雨雨影响,东晃摇摆舞摆舞的作家。

时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刘胜玉评:

孙犁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杰出作家,他把自己的笔和才华,把自己的作品和生命,全部献给了时代和人民。他的作品融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造的典藏,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中汲取着无尽的精神营养。

……

所谓的“荷花淀派”,指的是以孙犁、刘绍棠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的文字充满了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他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我当年投稿的“事件”,姑且称为事件吧。孙犁对我的影响极大,他对文学青年关爱有加,循循善诱。

我记住了他老人家的话:生活是创作之源。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我记住了他老人家的话:文学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我记住了他老人家的话:不玩儿弄文字游戏,要写出真情实感。

……

我坚持着、努力着,尽管后来没能走文学创作之路,没能当上作家。但我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过、追求过。並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我的小说发表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天津日报》等刊物上。小说《看戏》还被收录进小学《语文》课本里。

后来我被天津人民出版社招收参加工农兵文艺创作学习班,写出不少文学作品。

再后来,我的文学作品结集出版。《兵之情》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

孙犁老,您还记得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文学爱好者吗?

孙犁老,您的在天之灵可以欣慰了吗?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4)

信真

【作者简介】信真,天津宝坻人,1953年生,1973年入伍,大校军衔。历任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干事、副处长,军区党委秘书、党委办公室主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秘书长,陆军某甲种摩步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退休后,携全家回到家乡,带领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振兴乡村。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5)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6)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7)

孙犁经典语录:瞭望特稿信真(8)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