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清照一气之下写下这首诗
关于李清照最有名的一首诗:李清照一气之下写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你用“千古风流”来形容一座名楼,是指楼的外观宏伟壮阔,也是指它极有文化底蕴,八咏楼的一切美好都在这4个字中。登上高楼诗人内心一下子开阔了,希望自己暂时能放下那国仇家恨,好好享受当下的美景,于是有了“江山留与后人愁”这7个字的千古名句。其实李清照这不过是自欺欺人,满目疮痍之下她怎么可能放得下,真的能做到“不愁”的只有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氏朝廷。诗的大意是:我登上这千古风流的八咏楼,暂时放下心中的忧愁,那些江山国事也都留给后人去想吧!凭楼远眺,这里水道密集,可通江南水乡三千多里,这样的气势和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写此诗时李清照50岁,年过半百的她此时饱受丧夫之痛,“靖康之耻”后她举家避难于浙江金华,看着南宋就此灭亡,宋室不思收复,却一蹶不振,李清照悲愤不已,在登上八咏楼游玩时,写下这首诗。
宋代词坛群星璀璨,有豁达开朗、人见人爱的苏东坡,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辛弃疾,也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柳永,这些男子的词固然美不胜收,但都无法掩盖“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光芒。
作为宋词的一代“词国皇后”,李清照的词从来就不只是“婉约”二字能概括的,她是一只多变的蝴蝶,无论飞到哪儿,都惊艳世人。《如梦令》中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俏美可爱;《点绛唇》中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含羞娇人;《夏日绝句》中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豪气冲天。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李清照的另一面,这一次年过半百的李清照,面对南宋懦弱的朝廷,悲愤不已,一气之下写下这首《题八咏楼》。这是一首登楼诗,全诗既有着慷慨恢弘的气势,又有着李清照独有的空灵婉转,其中7个字更是流传千年的经典,时至今日仍是浙江金华八咏楼上的不朽之作。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写此诗时李清照50岁,年过半百的她此时饱受丧夫之痛,“靖康之耻”后她举家避难于浙江金华,看着南宋就此灭亡,宋室不思收复,却一蹶不振,李清照悲愤不已,在登上八咏楼游玩时,写下这首诗。
诗的大意是:我登上这千古风流的八咏楼,暂时放下心中的忧愁,那些江山国事也都留给后人去想吧!凭楼远眺,这里水道密集,可通江南水乡三千多里,这样的气势和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诗的第一句你用“千古风流”来形容一座名楼,是指楼的外观宏伟壮阔,也是指它极有文化底蕴,八咏楼的一切美好都在这4个字中。登上高楼诗人内心一下子开阔了,希望自己暂时能放下那国仇家恨,好好享受当下的美景,于是有了“江山留与后人愁”这7个字的千古名句。其实李清照这不过是自欺欺人,满目疮痍之下她怎么可能放得下,真的能做到“不愁”的只有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氏朝廷。
诗的三、四两句看似只是写八咏楼的气势,却全是对时局的分析。八咏楼处于“水通南国三千里”之处,是战略要地,夺之可通往江南三千多里的腹地,决定了江城十四州的命运。末句这“江城十四州”引用的是唐末高僧贯休的典故,当年贯休献诗给吴越王钱镠时写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贪心叫他将“十四州”改成“四十州”,贯休扔下一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便拂袖而去。一代高僧不畏权贵,不肯改诗的气节,令世人敬佩。李清照在此处引用这句诗,讽刺的正是朝廷的懦弱和没骨节,这样的讽刺不可谓不辛辣。
这首诗问世时,宋氏朝廷仍在杭州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生活,只能说才女果然胆大,敢写出这样的讽刺诗。对此诗大家怎么看?欢迎和小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