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十大规划:十四五养老规划来了
养老十大规划:十四五养老规划来了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带动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包”,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机构。《规划》中,涉及到养老最大的亮点,就是要加大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的支持,提出“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具体来看,在这期间,养老服务供给将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将更加健全,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在这份规划中,21次提及“普惠”,19次提及“智能”,36次提及“保险”,6次提及“兜底”,显示出我国养老服务的特点。普惠:
近年来,关于“养老”的议题不断发酵,其中不乏大量的年轻人,他们不仅认真参与讨论,有许多人还为之做出了选择和准备。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脱单”和“养老”,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
养老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2亿人。
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产业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具体来看,在这期间,养老服务供给将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将更加健全,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900万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
在这份规划中,21次提及“普惠”,19次提及“智能”,36次提及“保险”,6次提及“兜底”,显示出我国养老服务的特点。
普惠:
《规划》中,涉及到养老最大的亮点,就是要加大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的支持,提出“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
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带动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包”,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机构。
智能:
在发展目标中,《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的老年用品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
《规划》同时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家庭服务机器人、日用辅助用品等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开展家庭、社区、机构等多场景的试点试用。
保险:
“保险”是提到最多的词汇,一共提到了36次。
在《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并对社会资本、商业机构进军养老服务市场表示欢迎。规划中明确: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养老服务。
其中,“保险”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有“出资方”的角色:“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资力度”;还有“开发商”的角色:“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
由此可见,之后保险和养老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兜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在答问时指出,《规划》提出的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包含三方面: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二是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根据《规划》,首先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另外,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
而在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上,《规划》提出,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此外,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延迟退休离我们还有多远?“十四五”规划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列为国家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将其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实现老龄化社会中经济的持续增长,对缓解我国老龄化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最新发布的《规划》中,也提出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很有可能拿出具体的延迟退休规定,同时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如果要充分的利用中国劳动力的资源,就可以引导大龄劳动力转向我国一些有较大就业缺口的岗位,比如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这对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今年,已经有2省推出了延迟退休试点方案。
江苏:
1月30日,江苏人社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本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山东:
同样是今年1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延迟退休政策。
山东省的这份文件主要针对技术型工种,如果能够达到副高级职称以上,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在延迟退休的时间上,如果通过申请,也只能延迟1至3年,一般不会超过65岁。
我们如何规划高质量养老?其实,在外部社会的老龄化、家庭的少子化等压力之下,年轻人也意识到了养老的严峻性,同时在如今快速工作节奏下,年轻人也无比向往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这都促使了大家开始有计划的规划自己养老。
当然,退休不是目的,找到自己舒适又喜欢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的意义。
之前,金柚网公众号发布的《在中国你不知道的养老问题 | 看鉴社》提到,在国家的持续推进下,宏观政策层面对应的养老大环境会渐渐得到改善,同时我们个人也需要为自身的养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
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配置养老金第三支柱。
二、经常保持运动,饮食健康,定期检查,有空的话可以参考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的生活模式,尽可能地减少慢性病对自身的影响。
三、对于那些人在中年,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庭都是中流砥柱的人,需要未雨绸缪准备一些商业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