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塔哈丽的悲惨一生:脱衣舞娘玛塔哈丽
玛塔哈丽的悲惨一生:脱衣舞娘玛塔哈丽过惯了富家女生活的哈丽从卖房子到搬家一直都是懵的,直到父亲离开,母亲把她送到修道院时,她才意识到她的家是真的没了,以后再也无人可依,一年后母亲的离世更加加重了她的这种不安全感。被逼无奈下孩子的母亲只好带着孩子回娘家,但天生体弱多病,又做了这么多年家庭主妇的她根本无法负担这么多孩子的生活,所以年仅14岁的哈丽和哥哥们就被送到教会、修道院中生活。在那个荷兰小镇子里,她就是一个特别显眼的存在,谁都知道农场主家里有一个“东西合璧”的小公主。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并没有维持几年就发生了变故,1889年哈丽父亲帽子店的生意日渐萧条,农场里的收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然而就在连生活都过不下去时,哈丽的父亲又被人误导投资股票,结果赔得像是大水淹了似的,欠下巨额债务。最后这祸不单行的一家人只好变卖家产来偿还债务,房子卖了,农场没了,身无分文的他们只好搬去了贫民窟居住。哈丽父亲无法接受失败的痛苦和打击,于是不甘心的他
头戴一顶宽檐黑帽,手上套着黑羊皮手套,脚上穿着一双漂亮的红舞鞋,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打扮得像是要参加贵妇聚会的女人,竟然是一名即将要上刑场地死囚犯。在刑场上面对12名刽子手的虎视眈眈,她不仅不害怕,反而还好心情地向他们打了一个飞吻。
不过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妩媚的动作,吓到了行刑队队长,让其下令赶紧开枪,结束了她仅41年的生命。这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她这一个如此简单的动作就会让十几个持枪的男人胆战心惊,这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本期咱们就要介绍这位除了肤白貌美大长腿之外,还极具异域风情的传奇女子玛塔•哈丽。
1876年在荷兰某小镇出生的玛塔•哈丽,从小就家境富足。她父亲在经营帽子店的同时还管理着庞大的农场,母亲专职在家看孩子。
小哈丽家中一共有4个孩子,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女孩,小哈丽从小就备受宠爱,受着高等教育,而且长得还十分漂亮,沾了母亲是印度尼西亚人的光,哈丽与周围人的金发碧眼不同,混血儿的她有着乌黑靓丽的头发,黝黑的眼睛和棕色的皮肤。
在那个荷兰小镇子里,她就是一个特别显眼的存在,谁都知道农场主家里有一个“东西合璧”的小公主。
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并没有维持几年就发生了变故,1889年哈丽父亲帽子店的生意日渐萧条,农场里的收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然而就在连生活都过不下去时,哈丽的父亲又被人误导投资股票,结果赔得像是大水淹了似的,欠下巨额债务。
最后这祸不单行的一家人只好变卖家产来偿还债务,房子卖了,农场没了,身无分文的他们只好搬去了贫民窟居住。哈丽父亲无法接受失败的痛苦和打击,于是不甘心的他抛妻弃子前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从此便一走了之,了无音讯。
被逼无奈下孩子的母亲只好带着孩子回娘家,但天生体弱多病,又做了这么多年家庭主妇的她根本无法负担这么多孩子的生活,所以年仅14岁的哈丽和哥哥们就被送到教会、修道院中生活。
过惯了富家女生活的哈丽从卖房子到搬家一直都是懵的,直到父亲离开,母亲把她送到修道院时,她才意识到她的家是真的没了,以后再也无人可依,一年后母亲的离世更加加重了她的这种不安全感。
家散了,人没了,极度渴望归属感的哈丽便想着再重组一个家庭,期待着一个能为她遮风挡雨的人出现,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哈丽也变得成熟起来,尤其是身材发育得极其完美,妩媚到让人想犯错误。“怀璧其罪,匹夫无罪”,此时这样完美的哈丽也着实不能再继续呆在修道院里了,因为她实在是太扎眼,在人来人往的修道院里受到了太多人的觊觎。
18岁那年,哈丽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征婚广告。资料显示,对方是一名离过婚且已经40岁的荷兰海军军官,现在急需寻找一名伴侣,并可以在婚后随他前往印尼居住。
为了结束修道院“备受瞩目”的生活,像千千万万个希望依靠婚姻来改变命运的女孩子一样,哈丽主动联系了对方,并在一周后结了婚,成为了这个大她22岁颇有权势男人的妻子。可惜哈丽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好,婚姻并没有成为她的避风港,相反还为她带来了无穷的痛苦。
因为婚后没多久,荷兰军官便在她面前露出了真面目,整日酗酒,他每次喝醉酒后都会像野兽一般疯狂地抽打羞辱哈丽,泄愤似的在她白皙姣好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伤痕,除此之外荷兰军官还在外滥交情妇无数,甚至还不顾哈丽的反对纳了一个妾。
说到这不禁想起了网上曾经红及一时的一句话:想找个男人为你挡风遮雨,结果后来你所有的风雨都是他给的,大概就是在说哈丽的遭遇吧。即使丈夫这么过分哈丽也全都忍下了,为了生活她别无选择,并且天真的她还为丈夫生育了一儿一女,希望借此能让丈夫回心转意。与此同时,天资聪颖的她还学会了跳舞,每日靠着这点兴趣爱好来转移生活中沉重的压力,这样的日子直到她儿子因意外去世才结束。
1899年荷兰军官手下的一名士兵因不满他的霸王统治,所以就在没人防备的时候,毒杀了他和哈丽的儿子。丧子之痛对哈利的打击很大,同时也让她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这段婚姻,几番思考下哈丽决定离婚。其实荷兰军官也早就跟哈丽过烦了,就等着她这句话提出,两人和平离婚后,虽然女儿的抚养权给了哈丽,但是孩子却被荷兰军官给抢走了,并偷偷的带回了荷兰。
前夫这个看似无良的做法,却让此时的哈丽松了一口气,因为没钱没势的她现在连自己都养活不起,哪里还有能力再负担一个孩子呢?被迫净身出户后,哈丽又变得无依无靠,修道院也回不去了,渴望家人温暖的她再一次地沦为孤家寡人。
不过到底是年长了几岁,这次到哈丽再也没有胡乱找个人就嫁了,她决定去繁华的巴黎闯荡。1904年身无分文的哈丽孤身一人来到巴黎,为了维持生活,她先是在一家马戏团里做技师,后来还凭着姣好的身材找了一份兼职模特工作,但即使是这样每天疲于奔命,哈丽还是入不敷出。走投无路时,哈丽想起了自己唯一擅长和喜欢的技能——跳舞。
于是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快要饿肚子的她也顾不得害羞,成为了一名脱衣舞娘,很快她曼妙的身姿和巧妙的舞蹈获得了巴黎剧院一位经理的赏识。作为游走在娱乐场所的老手,这位经理一眼就看出了哈丽这种大胆的表演方式一定会备受欢迎。
在把哈丽签下后,经理便对哈丽进行了全方位包装,不仅给她取了个新艺名马塔•哈丽,还给她编造了一个印度僧侣背景的东方舞者身份。于是在神秘感和热辣魅惑舞姿的配合下,几乎整个巴黎的人都知道了玛塔•哈丽这个名字。舞台上的哈丽形象百变、妩媚妖娆,还被冠上了“艳舞之王”的称号。
成名之后她还拍摄了很多妖艳露骨的照片,引得无数人为之疯狂,每次只要她一出场,底下的上千观众,尤其是男人们都会被她迷得如痴如醉。就连欧洲媒刊也夸赞说:“她苗条而高大,蓝黑色的头发,拥有猫科动物一般的优雅与野性。”
此时的哈丽已经不仅仅是一名舞者,她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所有人都以能和她“共度良宵”为荣。而前半生在痛苦中沉浮的哈丽也被这种名利所诱惑,她享受着男人们看着她时那种渴望的目光,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填满那无处发泄的欲望,她开始游走于一个男人又一个男人身边,在近10年的舞蹈生涯中金钱和男人曾一度是她所有的追求。
而在这些时光里,哈丽也从一名惊世骇俗的舞蹈艺术家堕落成为只会取悦男人的妓女。时光匆匆过去,即使是像哈丽那样的天然美女也难逃脱色衰爱弛的魔咒,再加上脱衣舞这个行当本来就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哈丽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为了维持一贯奢靡的生活,哈丽开始做许多高官的情妇,用肉体来满足她日渐膨胀的欲望,后来“睡觉”成了她经济生活的主要来源。
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已经38岁的哈丽在表演时被德国统帅巴龙相中,巴龙认为才貌兼备的哈丽天生就是一个做间谍的好苗子。于是他找到哈丽开出2万法郎的报酬,希望能雇佣她从事间谍活动,这对哈丽来说真是“打瞌睡找到了枕头”,此时因工作不顺、没钱花的她怎能不抱紧这块大肥肉?
就这样哈丽开始利用身体窃取情报赚钱的征途,同时也走上了一条名为死亡的不归路。不得不说这哈丽真是个非常厉害的女人,她把自己的舞蹈天赋全都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间谍工作上,因为能有资格跟她“共赴巫山”的人都是非富即贵,所以哈丽提供的情报都是非常优质的。
在一次工作中,哈丽迷倒了一位俄国军官,两人恩爱一番后,没多久俄军就在战争中大败而归,死亡人数高达200多万。然后一次又一次只要是被哈丽盯上的情报,她就从来都没失手过。
但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一次次的“意外”,信息透露这件事情便引起了各国重视,经调查后哈丽再也藏不住了。1917年2月13日哈丽在法国巴黎一家高档酒店被捕,随后便被法国军事法庭以间谍罪判处死刑,同年10月15日,哈丽奔赴刑场,等待死亡。
那是一个清晨在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的时候,哈丽被押送到了郊外刑场,跟别人的邋里邋遢、胆战心惊不同,哈丽面对这一切非常镇定。不仅化着精致的妆容,而且还戴着一顶深色的帽子,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异常明亮,甚至行刑前她还从容魅惑的像刑场上所有的人抛去了一个飞吻。
砰~砰~砰~数枪齐发,子弹在哈丽的胸膛上打开了花,这个只活了41年却造就无数传奇的女人缓缓得跪倒在地上,一脸平静的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当时明明是12杆枪同时向她发射,本应该成“筛子”的哈丽身上却只有4个弹孔,她的脸上和头部依然毫发无损,就像被人特意避开避开一样,当然这其中缘由也无人再去追寻,毕竟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们最深处的怜惜之情。
哈丽就这样走了,生前备受追逐有无数情人的她,死后却连尸体都无人认领回去妥善安置,最后只能被用于医学用途。后来她那颗精美的头颅在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的显得栩栩如生,宛如生前的模样,一直被放置于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保存。
但在2000年时因博物馆发生变动,哈丽的头颅和尸体都丢了,在法国有关专家研究后表示:极有可能是狂热的粉丝干的,也许他们想让她安息了。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活着颠沛流离,连死后都不得安生的哈丽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
不过作为一名曾经红极一时的舞星和最美女间谍,哈丽在家乡荷兰的名气很大,就是现在也有不少电视和小说都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家乡的人民还为她建造了雕像和博物馆,以她引以为戒的同时也以她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