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不完:看不够说不尽学不完
学习学不完:看不够说不尽学不完得知全国性的会议都放到自己村里开,东衡的老百姓站在路边,在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的同时,也觉得十分自豪。村民沈志佳闲不住,一大早就跑来瞧瞧,见到路上飘落的树叶,就弯下腰顺手捡起丢进了一旁的垃圾桶。“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能够生活在这里不仅骄傲而且很幸福。”来自上海市文明办的宋慧拿着手机,每到一个参观点都会驻足审视,连连赞叹。“德清在‘以文化人’方面真的做得特别好。”宋慧告诉记者,文化传承重在以文化人,而德清正是通过充分挖掘这些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人物典型,打造精神充盈家园。一下车,考察人员连忙举起准备已久的手机和相机,拍下了这一幅幅让他们心醉的美景。“真不错,真不错。”来自天津市委宣传部的李广玉一下车就禁不住连声赞叹,“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了,老百姓得到了幸福,德清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天津学习借鉴。”就在新规划的住宅区不远处,一
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人员来德考察侧记
立秋过后,草木结果孕子,即将迎来的是收获的季节,而在这个暑去凉来的关键时刻,德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昨天,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与会人员,来到洛舍镇,深入了解我县文化车间、和美乡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文化礼堂让人流连忘返
蔚蓝的天空中,朵朵白云飘然起舞,整洁的村道旁,绿枝轻抚摇曳。来到洛舍东衡村,小洋楼鳞次栉比,中心公园风景如画,让人们看到了这里百姓温馨舒适的生活,也感受到了这里崇尚文明,拥抱文明的独特魅力。
一下车,考察人员连忙举起准备已久的手机和相机,拍下了这一幅幅让他们心醉的美景。“真不错,真不错。”来自天津市委宣传部的李广玉一下车就禁不住连声赞叹,“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精神文化食粮满足了,老百姓得到了幸福,德清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天津学习借鉴。”
就在新规划的住宅区不远处,一幢典型的三层徽派建筑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眼球。这里是东衡村新建的农民藏书楼,楼下是占地250平方米的“和美乡风馆”。
当天,这座屋子的主人——村里远近闻名的“文化人”陈景超正在为洛舍中心学校一年级的8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村里的老故事,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
来自上海市文明办的宋慧拿着手机,每到一个参观点都会驻足审视,连连赞叹。“德清在‘以文化人’方面真的做得特别好。”宋慧告诉记者,文化传承重在以文化人,而德清正是通过充分挖掘这些老百姓乐于接受的人物典型,打造精神充盈家园。
得知全国性的会议都放到自己村里开,东衡的老百姓站在路边,在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的同时,也觉得十分自豪。村民沈志佳闲不住,一大早就跑来瞧瞧,见到路上飘落的树叶,就弯下腰顺手捡起丢进了一旁的垃圾桶。“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能够生活在这里不仅骄傲而且很幸福。”
走出“和美乡风馆”,与会人员沿着一排排整齐漂亮的房子往村里走,来到了东衡村的文化礼堂。
一路上,新疆泽普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明姑丽看得津津有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德清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依明姑丽说,“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村民的欢声笑语和孩子们的礼仪教育,让我看到了道德建设的德清实践,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新东衡人与家乡领导合影
当天中午,洛舍镇东衡村文化礼堂内的热烈气氛将整场会议推向了高潮。
乐韵钢琴厂员工林明飞来自贵州毕节,在东衡村务工已有20年。这几天,得知要上电视,质朴的林阿姨就开始为自己穿什么说什么而发愁。
“今天家乡领导要来,我不能丢贵州的脸,更不能丢东衡的脸,所以我得穿得好看点,说不定还能上央视呢!”说完,林阿姨轻轻捋了捋这身自己精心挑选的白色碎花连衣裙,自己也咧着嘴笑了起来。
当天,在舞台上作自我介绍时,林阿姨激动万分,用家乡话大声说道“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告诉家乡的领导,我在德清工作安心生活舒心,我会让父老乡亲都为我自豪,请老家的领导放心。”一瞬间,全场一片沸腾,老家领导也在台下一个劲地朝着林阿姨挥手。
而来自韩国的李炳南更是用不那么流利的中文介绍自己:“我就是一个东衡人。”两人的这一席话引得台下一片掌声,与会代表齐声叫好。“半乡半市家新旺,幸福东衡歌声扬……”随后,来自东衡村的百姓和新居民一起合唱了东衡村村歌。
演出结束后,早早守候在舞台一侧的贵州毕节宣传部长连忙冲上舞台,紧紧握住林阿姨的手,连声道谢并拉起了家常。这时,一旁乐韵钢琴厂总经理金文英骄傲地告诉这位宣传部长,“这是我们厂里资格最老最优秀的员工。”随后,三人便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一路走来,一路亮点。与会人员用9个字来概括就是“看不够、说不尽、学不完”。他们在为我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也表示,以此次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为契机,借鉴别人的先进做法,对自己的工作加以完善,让精神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农民“钢琴梦”打动考察团
一架架钢琴列队在生产线上,在调音过程中不断传出美妙的声音。昨天上午,来我县考察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考察团成员在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亲历了这一刻。
考察车辆驶入洛舍镇没多久,细心的考察团成员就发现,道路两边的公司名几乎都带着“钢琴”两字。下车走进乐韵钢琴,公司大楼顶部一句话“中国农民制造世界一流钢琴”在阳光中熠熠生辉,也让大家深感“中国钢琴之乡”果然名不虚传。
踏着琴键音符台阶,考察团成员走进了乐韵钢琴精心打造的文化车间。文化展厅内陈列着十多台由乐韵钢琴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主打钢琴产品,大家纷纷拿出相机留影的同时,不少代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上前小试身手。
走出展厅,眼前是一条敞亮的参观通道,在玻璃的那一侧,就是钢琴生产车间,展示了钢琴生产的完整工艺流程,从总装整理车间、恒温精调车间、抛光整理车间到成品静置车间,不少考察团成员都是第一次看到钢琴的生产过程,充满了好奇,向身边的文化志愿者详细询问着。
在这条“历史长廊”中,专门展示了一间以国际整音大师李炳南先生命名的工作室,他也是乐韵钢琴的首席技术顾问。“虽然是农民办的钢琴企业,却不乏精品意识,不仅请来大师调音,还注重品牌打造,这样的企业文化确实很生动。”西安市文明办调研员张曾说。
让更多考察团成员感慨的是,在他们眼前调音的调音师有不少人是本地的农民,在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之下,从完全不懂音律的农民,成为了现在的调音高手,而且个个都能弹上一手好琴,钢琴彻底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德清农民,因为怀揣着梦想而大胆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慢慢实现自己的“钢琴梦”,从而圆一个“中国梦”。
再往前,动听的现场钢琴演奏从乐韵钢琴的演奏厅内流淌出来,考察团成员们坐到听众席上,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回味着丰富的企业文化。
大家被乐韵钢琴生动的企业文化深深打动。“乐韵钢琴的文化、发展历史很有影响力和教育意识。”天津市文明办未成年处处长王爱红认为,打造“文化车间”的做法很值得学习,这也是企业承载的社会责任,如果大部分企业都能担起这份责任,使自己的创业经历发挥教育作用,就能助推形成更好的社会风气。
钢琴女孩再到德清“探亲”
在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的演奏厅,一连串欢快的音符从一名女孩指尖“跳跃”而出,女孩长得眉清目秀,名叫侯云。
原来,四年前,正是乐韵钢琴的慷慨之举,圆了侯云的钢琴梦。因此乐韵钢琴有重大活动,侯云二话不说向工作单位请了假前来支持。
虽然已经时隔四年,侯云回忆起当时受赠钢琴时的感受,仍然有点激动:“就像在做梦一样,梦想一下子成真了!”那天起,小小的房子里时常响起优美的钢琴弹奏。
当时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侯云很需要一架钢琴满足专业练习,如今已经毕业一年了,虽然没有从事学前教育,暂时在中国国际旅行社从事计调工作,但是她每天回家都会坚持弹钢琴。“这是我的爱好,琴音一响起,就像找到了心灵的港湾。”侯云坦言,弹琴已经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依然在从事环卫工作的父母也喜欢在劳累的一天后听着她的琴声缓解疲劳。
曾在大学期间和妈妈一起扫马路想攒钱买钢琴的侯云如今依然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因为她有着明确的目标,全家人用挣来的钱买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侯云一家已经搬过家,租住在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她的目标是买下一套同等面积的房子。冲着这个目标,尽管每月收入4000元不到,每过三四个月,她都能交给母亲一张10000元的定期存款单。
这次是侯云第三次来德清,第一次是受赠钢琴时,第二次是在去年乐韵钢琴厂承办洛舍钢琴30周年庆典时。她很喜欢德清的山清水秀,觉得这儿的空气特别好,“人也特别好!”侯云专门强调,钢琴也让她和乐韵钢琴厂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她经常会和章叔(乐韵董事长章顺龙)、金阿姨(乐韵总经理金文英)通电话,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侯云说,她攒钱的“秘诀”就是绝不乱花钱。但是当公司里有同事患白血病急需救命钱的时候,她却是慷慨解囊的带头人,因为她一直记得社会给她的温暖,并把爱心的传递当成自己的义务。
新 闻 链 接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从19岁开始,侯云就跟着自己的清洁工母亲一起巡街捡垃圾、做保洁,因此她被称做女大学生“清洁工”。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德清县洛舍镇知道这件事后,被她的行为深深感动,联系了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公司决定赠送一架钢琴给这位好学的女孩子。2011年9月24日,价值18000元的洛舍钢琴送到了南京侯云家中。详情见《今日德清》2011年9月26日头版报道《德清圆了南京女大学生的“钢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