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的区别很多人分不清,寺和庙
寺和庙的区别很多人分不清,寺和庙所以还是《经典释文》里面讲的明白:寺人,奄人也。奄人就是阉人,阉人就是太监。寺院的寺字,最早是和侍奉的侍字通用的。寺就是侍奉别人的人,侍奉谁呢?当然是皇宫里面的皇室之胄啦。古代有“寺人”、“妇寺”之类的词语。《周礼》里面说: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你看,寺人就是在皇宫里面跟女人们混在一起的人,你觉得他们是什么人呢?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寺和庙有点不同了呢。你要是觉得寺和庙就这么一点差别,那可是太浅显了。让我开动时光逆流机,回到先秦时代,把寺庙的分别,好好给大家捋一捋。
中国有很多寺,也有很多庙。
全世界中国人都知道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对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如此循环以至无穷。
但是这首童谣是错的,你注意到了吗?庙里是没有和尚的,寺里才有。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发生在少林寺,不是少林庙;白娘娘斗法海,水漫的是金山寺,不是金山庙。
那么庙里放的都是谁呢?西湖边上有岳王庙,供奉的是岳飞岳元帅;各地都有关帝庙,供奉的是关羽关二爷;以前每座城市里面都有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老爷;很多偏远的山村都有土地庙,供奉的是土地公公,土地奶奶。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寺和庙有点不同了呢。
你要是觉得寺和庙就这么一点差别,那可是太浅显了。让我开动时光逆流机,回到先秦时代,把寺庙的分别,好好给大家捋一捋。
寺院的寺字,最早是和侍奉的侍字通用的。寺就是侍奉别人的人,侍奉谁呢?当然是皇宫里面的皇室之胄啦。古代有“寺人”、“妇寺”之类的词语。《周礼》里面说: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你看,寺人就是在皇宫里面跟女人们混在一起的人,你觉得他们是什么人呢?
所以还是《经典释文》里面讲的明白:寺人,奄人也。奄人就是阉人,阉人就是太监。
因为:寺人=奄人=阉人=太监,
所以寺人=太监。
等式恒成立。
在《左传》里面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寺人披见文公。
说的是晋献公手底下有个太监,单名一个披字,又名勃鞮,这个名字够古怪的。这个寺人披受命追杀公子重耳,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晋文公。寺人披追杀了两次晋文公,等到晋文公上台之后,寺人披求见晋文公,被文公拒绝。
寺人披解释自己当初追杀公子那是上级安排的任务,各为其主不算有错。等晋文公接见寺人披之后,这个太监纳上投名状,告发了有人准备叛乱的秘密。
后来晋文公的皇宫果然神秘失火,叛徒暴露之后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一网打尽。
因为寺是太监办公上班的地方,后来这个寺字就引申为官员的办公场所。
所以你看,经常说“元芳你怎么看”的狄公狄仁杰,怒铡陈世美的包公包龙图,那都是在大理寺上班,那就是管理刑罚的最高机构,类似今天的最高法院;
《妖猫传》里面,日本和尚空海来到大唐,住在鸿胪寺安排的房间。鸿胪寺就相当于外交部门。”
《汉书 ·元帝纪 》 颜师古在《汉书 ·元帝纪 》里面做的注说:
“凡府建所在皆谓之寺”。
那么寺作为官府的办公大楼,从什么时候变成了和尚的专用宿舍了呢?
那是汉朝的事情。
传说东汉汉明帝做梦梦见金身大佛,大臣解梦之后派遣官员从印度请来两位高僧来到汉地传播佛法,僧人骑着白马而来,入住鸿胪寺,后来就改名白马寺。白马寺从此成为中国第一佛寺,寺字也从此成为僧人居住之所。这个在《清一统志 》里面讲的清清楚楚:
“汉明帝时摩腾 、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 ,舍于鸿胪寺 ,遂取寺为名 ,创制白马寺 ,此僧寺之始也 。”
所以姑苏城外寒山寺,人家不说姑苏城外寒山庙,对不对。
接下来说庙。大家肯定都知道,庙字的繁体字写法,里面是一个朝廷的朝字。还有一个写法,里面是苗裔的苗字,这个苗字,是有后代、接班人的意思的,现在人也喜欢说,“谁谁谁是个好苗子”。后来的简写,广字下面是一个由来的由字,其实这个由字,是指代宇宙的宙字,代表空间的,所以庙又代表一个屋顶下面有很大的空间的地方,那是哪里呢?当然是大殿了。从朝廷,后代和大殿三个含义,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庙的基本解释了。
这些都是用我的个人语言表述,不够权威,接下来掉几页书袋,显得师出有名。
首先,庙是指代宗庙,这个是很严肃的事情。《白虎通》在解释“宗庙”的时候说:宗者尊也,庙者,貌也。像祖先之尊貌也。这就是说,进了宗庙,就等于是见到了祖先的容貌,跟祖宗见了面了。历代帝王重视宗庙,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宗庙不仅是代表了祖先,更代表了他的皇权合理合法。而且庙的数量是有讲究的,《礼记》里面规定了,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民没有资格立庙,就在家里树个祖宗牌位吧。立庙的规矩,天子,就是上溯六代祖先加上一个始祖,这是七庙;诸侯是上溯四代祖先加上一个始祖,是为五庙,以此类推。所以汉朝大才子贾谊在《过秦论》里面说: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其次,庙也可以指代朝廷。前面说了,庙也有大殿的意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那句话天下闻名: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第三,庙也是供奉神灵的地方。铁锤认为这个含义,应该是最祖先供奉的延伸。从供奉祖先,求祖先保佑;慢慢延伸到供奉那些各有其能各司其职的各路神仙。关云长是武财神,做生意的要多拜拜;城隍庙是结算人世间因果的,大家都要多拜拜。土地公公是保佑一方土地平安的,家家户户都要拜一拜。孔夫子所在的地方是文庙,那么家里有读书人的,更是要去拜一拜孔圣人,求得圣人保佑,考试顺利。此外对于忠臣,烈士,名人圣贤,都会建庙纪念,这是因为除了祭拜神灵求得保佑之外,对这些人物建庙纪念,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理想人物的尊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他们做了了不起的事情,才能有资格接受后人世代香火供奉。
寺和庙的来源,区别,就说这么多。看完是不是觉得小有收获呢?
喜欢我的文章,就小手点赞关注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