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客家宗祠是文化城景区的主题建筑,规模大,地位高,在历史上是客家人族姓议大事、定大事、做大事的场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客家文化城主要以客家宗祠、杨公祠、客家围屋、艺术长廊、陈展馆、围龙屋、方围和客家文化街等客家文化景观设施组成。圆形外围是留有缺口的“回”字,象征客家人分布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客家乡贤“回家”,来到客家人客家文化的发祥地——赣州,来到“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江西客家博物院具有“家”的享受,“家”的幸福,寓予客家儿女“回家”。博物院由客家文化城,客家名人园, 客家民俗园组成,共收藏文物12087件,其中:珍贵文物276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269件);博物院藏品以客家民俗类藏品为主。牌坊,又名三和坊。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五间,六柱五楼冲天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粉砂岩青石面板装饰,汉白玉华表冲天柱,明间中柱前置麒麟一对。牌坊宽29、高14.9米。正楼匾额阴刻由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

江西客家博物院是江西省第一座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客家民俗风情的专题博物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其前身为1984年10月设立的赣县博物馆。2010年9月,在客家文化城、赣南客家名人园、赣南客家民俗园的基础上,整合区域文博资源,优化内部结构,设立江西客家博物院。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

江西客家博物院采用书画合一的“回家”变形图作为院徽。 院徽的设计理念是: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或游客,尤其是客家人,来到“客家摇篮”—江西客家博物院,游子回家,体现中国传统“孝亲·家”文化。

圆形内围是个“家”字,家的一点幻化为一条龙,代表客家人来源于炎黄子孙,龙形下方“家”的宝盖头一个“S”形,代表江西的母亲河——赣江。

圆形外围是留有缺口的“回”字,象征客家人分布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客家乡贤“回家”,来到客家人客家文化的发祥地——赣州,来到“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生福地”江西客家博物院具有“家”的享受,“家”的幸福,寓予客家儿女“回家”。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

博物院由客家文化城,客家名人园, 客家民俗园组成,共收藏文物12087件,其中:珍贵文物276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269件);博物院藏品以客家民俗类藏品为主。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4)

牌坊,又名三和坊。坐西北朝东南,面阔五间,六柱五楼冲天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粉砂岩青石面板装饰,汉白玉华表冲天柱,明间中柱前置麒麟一对。牌坊宽29、高14.9米。正楼匾额阴刻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客家文化城”五个鎏金大字。六柱的前后两面均镌刻由名家撰写或手书的关于客家源流、缅怀祖德、传承薪火等反映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楹联。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5)

客家文化城主要以客家宗祠、杨公祠、客家围屋、艺术长廊、陈展馆、围龙屋、方围和客家文化街等客家文化景观设施组成。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6)

客家宗祠是文化城景区的主题建筑,规模大,地位高,在历史上是客家人族姓议大事、定大事、做大事的场所,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客家宗祠也是为世界客家儿女寻根祭祖而建。占地面积3381平方米,建筑面积2161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厅。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7)

客家宗祠正门对联系孙中山先生撰写,祠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前厅正中竖有俗称客家第一幅的“福”字。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8)

客家宗祠前厅为客家文化展厅,中厅为客家族谱展厅,后厅为祖堂。祠内挂有10幅对联,皆为名家撰写,书写。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9)

客家文化展厅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0)

客家族谱展厅,陈列展出客家96姓氏族谱。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1)

谒祖厅(堂),祭祖场所。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2)

宗祠东、西两侧回廊的墙上各嵌80块客家姓氏源流牌。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3)

谒祖堂中厅立始祖炎、黄两帝塑像,左右两侧分别设置160个客家姓氏的祖牌。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4)

祖牌示意图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5)

祖堂内供奉客家百余姓先祖牌位。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6)

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 获封于邘国(河南),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 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7)

杨公祠占地面积322平方米,高9.6米。它是为纪念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建的。门楼牌匾“杨公祠”由中国易经学会副会长杨农生先生题写。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8)

风水大师杨筠松 (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 字叔茂,号玄赤,唐代堪舆大师。 著《 疑龙经 》、《 撼龙经 》、《一粒粟》、《 天玉经 》、《 都天宝照经 》、《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中厅置木雕彩绘杨公座像,背衬直径300厘米的特大型罗盘。在杨公雕像四周有风水的详细讲解,让人了解风水的科学性,展现客家的代表文化。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19)

客家艺术长廊内的客家风情百态图的素描图案,分别由农事、节日、娱乐、祭祀、求学、婚事、生活等七个篇幅组成。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0)

“客家诗墙——名贤题诗荟萃”,由地方书法名人书写,共计60幅。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1)

客家博物馆馆名由中国文联副主席高运甲题写。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2)

客家博物馆仿闽西客家圆围建筑,二层楼砖木结构。古戏台联:不大点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这几个角色能文能武能圣贤。古戏台是专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项目的演示基地。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3)

客家博物馆二层为赣州客家民俗文化展区。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4)

赣州客家民俗文化展采用以史料为经、文物为纬的方法,全面展示了客家的悠久历史、客家人的生产习俗、礼仪习俗、人文风貌、建筑艺术及赣南客家与世界客家人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真实再现了客家人勤劳朴素的品德、爱国爱家的情怀,再现了客家人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5)

客家博物馆是客家建筑艺术的瑰宝-围屋,直径39.24米,高8.9米。客家摇篮-赣州,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6)

济和塔,塔分九层,与周围花草石椅构成一景。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7)

客家博物院也是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重要场所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8)

2000年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客属第三届恳亲联谊大会主会场都设在客家博物院。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29)

南迁柱,五柱,圆柱体,花岗岩构造。五柱分别代表着客家人历史上的五次代表性规模迁徙。柱体采用阴刻阳雕形式,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图案描述了五次迁徙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迁徙线路,劳动生活等内容故事。五柱柱础分别对应的配以铭文四言体诗,叙述着客家人每一次南迁的历史。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0)

十二生肖园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1)

十二生肖园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2)

太极广场登高台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3)

太极广场登高台,平面圆形,三层台,逐层上收,顶层台面饰阴阳太极图案。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4)

花岗岩砌成,汉白玉护栏,十字对称台阶。台高2.23米,面积669平方米。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5)

客家文化博物院

广东国家客家博物馆官网:华夏客家第一城-江西客家博物院(36)

有“华夏客家第一城”美誉的江西客家博物院不但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同时也是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观园”和客家人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

地址;江西赣县县城杨仙大道1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