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2. 因为时间预期和现实的落差但是,这种解释有时并非符合经验。想想我们搭飞机的时候,外面只是云和蓝天,搭夜车出行,外面只是黑暗的荒野。这些时候,我们对沿路的风景一无所知,就谈不上熟悉性了,我们却仍会觉得回程更快。另外,前文介绍的第二个研究也已经部分反驳了这种说法。第二个研究显示,无论走的是熟路还是生路,在我们的大脑中,回家的路仍然更短。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呢?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解释。1. 因为去程的陌生和回程的熟悉有研究者猜想,可能是因为熟悉性造成我们感觉回程时更快。因为,曾经有研究表明,人们觉得做熟悉的事情比做陌生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更短。这也是我们的日常经验。而且,人们对于无法预测的事情,会觉得要花更长时间。因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回程时感觉时间过得更快了。因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更有可能出现让人无法预料的意外,而返回的时候我们对路线更加熟悉了,且至少我们知道自己是往家里赶,家

春节将至,异乡人又会踏上回家的路途。归心似箭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回家的路如此遥远。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离开家的路比归家的路更长。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伦·比恩搭乘“阿波罗”12号登陆月球。虽然去月球的路程与返回地球的路程在距离上完全一致,但是他却说,“从月球返回地球感觉路程短了很多”。这不是重返地球产生的幻觉,相信很多人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尤其是去一个新的地方的时候。自驾车去一个新的地方旅游或者办事,期盼着到达,感觉路途遥远。不知什么原因,虽然走的是同样的路,回家的时候感觉比去的时候快得多。如果旅途经过的是没有拥堵的高速路时,我们的感觉更加明显了。不是因为去时道路更拥堵,也不是因为回来时走了捷径,那么这种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还好,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这种感觉是普遍事实,不是个别人的脑子出现问题。虽然这一现象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很久了,但是最近心理学家才把它放到研究的聚光灯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1)

为何会感觉归程的时间更短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呢?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解释。

1. 因为去程的陌生和回程的熟悉

有研究者猜想,可能是因为熟悉性造成我们感觉回程时更快。因为,曾经有研究表明,人们觉得做熟悉的事情比做陌生的事情所花费的时间更短。这也是我们的日常经验。而且,人们对于无法预测的事情,会觉得要花更长时间。因此,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回程时感觉时间过得更快了。因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更有可能出现让人无法预料的意外,而返回的时候我们对路线更加熟悉了,且至少我们知道自己是往家里赶,家里不会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

但是,这种解释有时并非符合经验。想想我们搭飞机的时候,外面只是云和蓝天,搭夜车出行,外面只是黑暗的荒野。这些时候,我们对沿路的风景一无所知,就谈不上熟悉性了,我们却仍会觉得回程更快。另外,前文介绍的第二个研究也已经部分反驳了这种说法。第二个研究显示,无论走的是熟路还是生路,在我们的大脑中,回家的路仍然更短。

2. 因为时间预期和现实的落差

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人们的预期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导致人们做出回程快的判断。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人们经常低估做一

件事情需要的时间。研究者曾经让人们估计过去的一些事情和未来的一些事情分别需要花多长时间。结果发现,人们在估计时间的长短时相当不准确,无论是对于自己回忆的事还是未来即将发生的事。

因此,可能不是因为回程“变快”了,而是因为去程“变慢”了。当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低估其所要花的时间,但实际上所花时间比我们预期的长。所以,去程往往令人感到特别长。对回程的时间预期是基于去程的,在回来时,我们不敢再低估它了,而是提升了预期所需要的时间,因而高估了回程的时间。恰恰因为这一期望值的调整,使得回程感觉变快了。

一些科学研究似乎也支持了这个观点。为了检验一下人们对路程的预期是否会对结果有影响,研究者在我们之前介绍的第三个研究中加入了一个变化,即,研究者在其中一半的参与者观看去程视频前告诉他们,很多人觉得去程花费的时间很长。结果,我们之前说的回程效应消失了。即,实验参与者不再认为去程时间更长,而是把它们估计为时间基本一样。这是因为当我们预期去程需要花更长时间时,我们的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就不那么大了。如果我们适当悲观一点,把去一个地方的路途想象得更艰难,结果就不会那么让人失望,就不会导致低估了去程所花的时间。所以,在回程时,我们并不会像之前说的那样调整自己的预期,回程效应也就不会存在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2)

3. 因为去程的焦虑和回程的轻松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已经迫不及待要反驳这个说法了。的确,很多事实是违反这个观点的。比如,我们去旅游观光的时候,去程往往也是快乐的。有时候,回家也是很着急的,比如要回家煮饭给孩子。很明显,这个解释也有一定的缺陷。

4. 因为大脑的不同计时系统

还有研究者认为,是我们的大脑欺骗了我们。他们认为大脑有两套计时系统:一个是生理计时系统,因为我们的神经元一直在以一定的速率发射生理电信息;一个是语言计时系统,因为在意识当中我们并不是以生理为基础计时的,而是根据自己的记忆线索来估计时间。

他们的实验似乎证实了这点。如同我们之前介绍的第三个研究那样,研究者让实验参与者看视频并估计时间。实验参与者分成两个组,一组看的是往返程,一组看的是两次单向程。也就是说前者连着看完,而后者看完去程再看回程。他们被要求在不看钟表的情况下,如果觉得时间过了3分钟就报告一次。结果,两组的参与者对时间的估计基本一致。去程和回程的时间估计也一样。但是,奇妙的是,当实验条件变为看完了之后再汇报去程和回程的时间估计时,回程效应却出现了,即低估了回程的时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3)

研究者猜测,在旅途中不断报告对时间的估计是使用了生理计时系统,所以我们没有受骗。但是,在旅途结束后再进行时间估计时,我们使用了语言计时系统,这时回程效应会出现。也就是说,语言计时系统会欺骗我们,让我们产生回程更短的错觉。研究者认为这种错觉类似“马后炮”,但是真正的原因尚待探索。

这些探索的意义在于,找到真正原因后,我们也许会想出办法使得旅途没那么煎熬。毕竟,人类已经准备登陆火星乃至更远的地方。如果能让人们觉得旅程时间过得很快,那么可以避免旅途中产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孤独、沮丧、不安等。当然,这也许不是普通百姓关心的,我们目前更关心如何更快地回到家过年,即使是一种错觉,也不失为一种快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4)


《迷你百科脱口秀》今日话题:咦,回家的路怎么变短了呢?

(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每天8:00 同步更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敢回家了(归心似箭的小伙伴们)(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