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稻的种植技术,川粮秋收探一线亩产超800公斤
四川水稻的种植技术,川粮秋收探一线亩产超800公斤要获得这样的认可,并不容易。“川康优丝苗”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新品种,历时近十年科研攻关,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在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中荣获特等奖。当天上午,来自川、渝、贵三地的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到钟楼村的田间地头,对165亩水稻测产验收,在田里仔细观察一圈后,重庆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经勇评价道,“田间长势平衡,青秆黄熟,基本无病虫危害,丰产性好。”虽然这个数据未打破此前四川水稻的单产纪录,但远超西南稻区超级稻平均亩产780公斤的标准,并创下今年省内各地水稻测产数据的新高。“ ‘川康优丝苗 ’是一个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杂交水稻新品种,堪称‘全能冠军’,具有广阔推广前景。”测产现场,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水稻界的“全能冠军”是如何选育出来的?高产背后,藏着哪些秘密?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探寻背后的故事。# 看品种:育成“泰米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摄影报道
9月5日,经过几日连绵的阴雨后,德阳市中江县辑庆镇钟楼村迎来晴好天气,连片的水稻泛着金黄。
当天,受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委托,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川康优丝苗”百亩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3块田经实割测产,平均亩产达849.73公斤,其中最高验收田块亩产达910.61公斤。”专家组宣布测产数据后,田间响起一片掌声。
虽然这个数据未打破此前四川水稻的单产纪录,但远超西南稻区超级稻平均亩产780公斤的标准,并创下今年省内各地水稻测产数据的新高。“ ‘川康优丝苗 ’是一个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杂交水稻新品种,堪称‘全能冠军’,具有广阔推广前景。”测产现场,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
水稻界的“全能冠军”是如何选育出来的?高产背后,藏着哪些秘密?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探寻背后的故事。
# 看品种:育成“泰米2.0版”,不仅高产还好吃
当天上午,来自川、渝、贵三地的农业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到钟楼村的田间地头,对165亩水稻测产验收,在田里仔细观察一圈后,重庆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经勇评价道,“田间长势平衡,青秆黄熟,基本无病虫危害,丰产性好。”
要获得这样的认可,并不容易。“川康优丝苗”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新品种,历时近十年科研攻关,于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在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评选中荣获特等奖。
“这是一个绿色、优质、高产的新品种。”选育团队负责人、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任光俊介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株叶型好、抗倒伏、适应性广等优势。它的大米品质主要指标达到农业农村部的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所有指标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这意味着该品种不仅高产,而且米质优,口感好。”
长期以来,老百姓都认为川米“不好吃”。近年来,随着“川优6203”“宜香优2115”等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出世,“蜀中无好米”逐渐成为过去式。“川优6203”就是任光俊团队选育的成果。
“ ‘川康优丝苗 ’是‘川优6203 ’的升级版。”任光俊说,该品种的母本是在“川优6203”的母本基础上改良而成,不仅继承了原品种的优点,还克服了其缺点,实现了“株型更矮,抗倒伏更强、米粒加工性更好。”
“川优6203”米粒细长,香味浓郁,米饭滋润可口,被誉为“中国式泰米”,但在整精米率和制种产量方面存在短板。“整精米率”是指稻谷脱壳被加工成大米后,米粒长度达到完整米粒平均长度四分之三及以上的米粒,整精米率越高,代表加工品质越好。
“‘川优6203 ’的整精米率在52%—55%,由于米粒细长,加工中易断。”任光俊说,“川康优丝苗”的整精米率达到了61%—63%。在制种方面,“川优6203”的制种产量在200—300斤/亩,而“川康优丝苗”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0%以上,制种产量可达400斤/亩左右,增加了种子公司的效益。
“现在不光要高产,还要实现高产和优质相结合,才是好品种。”任光俊说,下一步,“川康优丝苗”将申请超级稻认定,在西南稻区,生育期在158天之内的水稻品种,申请超级稻认定,需达到百亩连片,且平均亩产达到780公斤以上。
# 看产量:近十年磨一剑 良种还需良法配套
选育出好品种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前提。早在2010年,任光俊团队就开始了“川康优丝苗”的品种选育工作。近十年来,他们头顶骄阳,奔忙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内,筛选了上万余份水稻材料。
由于水稻生育周期长,为了加速育种,每年他们要像候鸟一样,在海南、成都两地穿梭,在最炎热的季节在田间做杂交。水稻开花在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天气越热,他们越要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人工授粉。
“田间观察贯穿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每年至少有三个月要在田间工作。”任光俊说,选育好品种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株型、米质、种子都要进行全方位考察。
关键要找到一个优良单株。通过多年来的田间观测,他们发现,“植株中叶片下部比较短,与茎杆夹角比较小的株型,通风透光性更强,这意味着单位面积容穗量更大,结的穗子更多,更容易获得高产。”任光俊说,株型上的改良,奠定了“川康优丝苗”高产的基础。
良种是高产的核心,但要实现高产,还需“良法”来配套。
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李旭毅长期在田间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在他看来,要通过高效的种植管理技术,挖掘优质品种的产量潜能。
“ ‘川康优丝苗’的株叶形态十分好,挖掘这个品种的产量潜力,首要的是育出好秧, ‘苗好谷一半 ’。”李旭毅说,插秧的时候,苗如果优良,能提高谷子一半的产量。此外,秧苗移栽后,还要注意田间水肥管理,加强水稻中后期的光合生产能力。
此次德阳的高产示范片,正是在李旭毅等专家的田间指导和管理下完成。“把秧苗育好,水肥管理到位,普通农户种植这个品种,也可以达到亩产700公斤以上的产量。”李旭毅说。
# 盼推广:企业农户呼声高,有望重振川种辉煌
“这个品种 ‘晃壳’少、 ‘火焰包 ’少、杆子比较矮,是这么多年种过的最好品种。”在测产验收现场,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种植户洪棋金感叹道。
当天下午,四川省作物学会也组织专家对孝德镇金星村的百亩“川康优丝苗”进行测产验收,其中洪棋金种植的一个田块亩产达到862.9公斤,这是他种了10多年水稻,产量最高的一次。
农户的这番“土味”评价让任光俊感到很欣慰,“农民的语言很朴实,‘晃壳’少就是水稻结实饱满、空壳少; ‘火焰包 ’就是 ‘稻曲病 ’等病害的俗称;杆子比较矮,就不容易倒伏。”他解释道。
产量提高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这个品种比过去的品种增产10%左右,而且米质优,稻谷价格比普通品种高0.2元/公斤以上。”洪棋金说。
在测产验收现场,看到喜人的产量,该村种植大户黄伟也跃跃欲试,“明年我也要试试这个品种。”
好品种也受到种子企业的追捧。早在2019年,四川荃银种业有限公司就开始对该品种示范推广。“这个品种做到了优质和高产的结合。与目前市场主推的杂交三系籼稻品种相比,增产幅度可达5%—8%。”该公司董事长徐志灵说,优质高产符合当前的生产需求,种植收益高了,品种推广起来就比较容易。
我省是我国杂交水稻种子主要繁育基地,培育出的冈优、D优、川香优、宜香优等大品种,使川种在历史上曾长时间独领风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的三系法杂交稻种子横扫西南区水稻种子市场,中籼杂交稻省际间种子交易量达四成以上。
不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川米品质不优等原因,四川水稻品种逐渐式微。
近年来,我省科研单位加大育种攻关,水稻品种换代升级,以“川康优丝苗”为代表的一批水稻新品种,引领四川水稻向优质、高抗、高产的方向发展。
“四川水稻要重返长江中下游地区。”任光俊说,从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情况来看,“川康优丝苗”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包括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都可以示范推广。此外,还要加强品种创新,在现有优质的基础上,实现产量新突破,重金属镉的低积累,从而实现水稻绿色生产,“这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 同步播报:
今年四川审定优质稻品种占比超八成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种子站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审定的农作物优质品种的占比大幅提高。2021年,我省审定水稻品种12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109个,占比达87.2%。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和口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00万亩左右,居全国第七,是长江上游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我省也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我省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28万亩左右,产种量约5500万公斤,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三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和制种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战略地位,“十三五”期间,我省审定水稻品种131个,优质水稻品种68个,优质水稻品种较“十二五”期间增长5.8倍,品种选育数量和质量居长江上游前列。
“打好种业翻身仗”,品种是核心和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品种的品质需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品种选育也从过去的主攻产量到兼顾品质、产量、高抗、广适、重金属低积累、绿色宜机械化生产等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省水稻育种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效。一是强化种质资源收集利用。通过收集、鉴定和评价世界多个地区的1万余份水稻种质资源,我省筛选鉴定出广谱抗病材料和调控因子,揭示了水稻广谱抗病新机制。
二是强化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通过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期间,创制了抗飞虱水稻、镉低积累杂交水稻等各类突破性育种新材料。
三是强化新品种选育。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辐射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开展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水稻国审品种“旌优华珍”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0年度全国11个超级稻品种之一,水稻新品种“川康优丝苗”,将优质、高产、抗性等优良性状整合到较高水平,引领长江上游品种的升级换代。
四是强化配套技术研发。开展新品种标准化和规模化高效种植技术、规模化良种生产与繁殖技术等研究,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3000万亩以上。
“十三五”以来,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把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对推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