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怪潭潜水员多次下水探险,广西怪潭深不见底
广西一怪潭潜水员多次下水探险,广西怪潭深不见底此行,考察组就是为了揭开隐藏在巴丁潭之内的秘密。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都安境内,一路上考察组也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潭,可看起来就和寻常别处见到的没有什么两样。当地人口中的那口“怪谭”名叫巴丁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东庙乡附近。清澈幽蓝的潭水,深不可测的潭底,以及传闻中可怕的“动生物”,这些特质都让巴丁潭成为了都安境内最具神秘色彩的水潭。巴丁潭“怪谭”的说法越传越邪门,当地的一个考察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前往当地进行考察。那么这次考察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神奇之处?而这口水潭中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神秘”怪谭“引恐慌,科考队前来查探
在广西省境内有一个神秘水潭,这个水潭被当地人称作“怪潭”,好端端的一个水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称呢?据当地人说,这口看似平静的水潭里有不明动生物,一头不小心掉入水潭的成年水牛没有过多的挣扎就惨遭“毒手”。
一时间,附近的居民都人心惶惶,觉得水潭里肯定存在着某种怪物,大家都不敢去水潭边取水了。
“那个潭水很深的,从来没见到过底,像一个无底深渊一样。”
“牛掉下去的时候,群众没办法捞回来,好像有什么东西把牛拉下去似的。”
巴丁潭
“怪谭”的说法越传越邪门,当地的一个考察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前往当地进行考察。那么这次考察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神奇之处?而这口水潭中究竟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神秘”怪谭“引恐慌,科考队前来查探
当地人口中的那口“怪谭”名叫巴丁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东庙乡附近。清澈幽蓝的潭水,深不可测的潭底,以及传闻中可怕的“动生物”,这些特质都让巴丁潭成为了都安境内最具神秘色彩的水潭。
此行,考察组就是为了揭开隐藏在巴丁潭之内的秘密。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都安境内,一路上考察组也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潭,可看起来就和寻常别处见到的没有什么两样。
这些水潭呈现出各种形态,被一些湿地和植被分隔着,水潭里的水也是十分的清澈。当地的居民平时都会在水潭里洗菜洗衣服,可以说这些水潭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巴丁潭
那么巴丁潭真的会像人们所传的那样深不可测,充满了诡异的色彩吗?关于巴丁潭的种种怪象和传说也引发了考察组一行人好奇,他们很快便来到了巴丁潭附近的一个村子。
考察组在前往巴丁潭之前,也是在这个村子里打听了一圈,结果得到的答案都是“巴丁潭里有诡异”。因为很多村民都认为巴丁潭是深不见底的,里面的潭水从未干涸过,而且巴丁潭水面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是单纯的清澈,而是近乎于幽蓝色。
我们都知道大海的蓝色一般都是蓝色,而且越深的地方颜色越幽深,这巴丁潭面积不大,却有着海水一样的幽蓝色,多少有些令人称奇。
而且前些年村里有头水牛掉进了巴丁潭,还没等村民们前去搭救,那头水牛就沉进了水里。水牛的水性一般都很好,可那头水牛当时仿佛是被一股神秘力量给拉扯住了一般,没挣扎几下就沉了下去。
大水牛
考察组决定立刻赶往巴丁潭,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一行人带着摄影设备就向巴丁潭出发了。
走近以后,众人这才发现巴丁潭的地理位置十分地独特,四面群山环绕。如果从上空俯视的话,巴丁潭就像一口水井一般,清晰的映出天空的景色。
而这巴丁潭的潭水的确如村民们所说的那样碧蓝澄澈,水面上倒映出周围景物的色彩,看起来十分的美丽。
巴丁潭的水面四周是一些灰色岩石,经过潭水的不断冲刷显得有些冰冷沉寂,和周围的植被交相映衬构成了一幅颜色鲜明的图画。
其实抛去那些关于巴丁潭的“负面评论”来看,这口水潭的景色可以说十分的别致,甚至当作一个旅游景点的话都不为过。可当地的村民对巴丁潭却是向来敬而远之,甚至都不敢轻易靠近。
专家们用绳子测量
为了彻底查探清楚水潭的秘密,调查组决定下水去看一看。不过在这之前,他们需要先测量一下巴丁潭的深度,好让自己心里有个底。
于是调查组找来了一条长度100的测量绳,在绳端系上一个重物,接着便把绳子扔进了水潭里。
“砰”的一声,随着重物进入水里,测量绳也在随着重物急速的下坠。可让现场所有人意外的是,直到100米的测量绳都放完了,下方的重物依然在产生着下坠感。
也就是说,巴丁潭的深度肯定不止100米,具体的深度目前还没有人知道。
这让调查组一行人犯了难,如果不知道潭水大概深度的话,光靠着他们所携带的简易设备是不能进行潜水作业的。
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异常渴望揭开隐藏在巴丁潭底下的秘密时,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
原来,一支携带着专业潜水设备的联合科考队也闻讯赶到了巴丁潭,准备下潜到水潭中对下面的情况做一番查探。看到来了帮手,调查组的人员便和科考队“兵合一处”,准备联手进行巴丁潭的探秘行动。
听说有人要潜入巴丁潭,附近的村民都震惊了,他们躲都怕来不及,居然还有人要主动前去冒险。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许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闻讯赶到了巴丁潭边。
其实作为巴丁潭附近的村民,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早日得知巴丁潭里的秘密。
因为巴丁潭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巴丁潭里的水清澈透亮,不仅可以作为生活用水,还可以为农忙时节的灌溉工作提供便利。
之前由于巴丁潭的种种“怪异”,这里也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禁地,村民们想要取水再也不敢来这里了,只能绕一些路去远处打水。
现在听说有科考队准备潜入巴丁潭进行查探,附近的村民们也是早早就集结在了巴丁潭的周围,准备共同见证这一壮举。
一旁科考队的专业人员已经开始对巴丁潭进行了相关勘探,他们询问了当地村民很多有关巴丁潭的问题,又仔细地观察了巴丁潭的地形,最终决定从坡度较为平缓的南面下水。
潜水队入水揭秘,遇意外被迫返回
在确定了下水位置后,科考队的专业潜水队员们就开始进行各种设备的调试和安装了。由于巴丁潭的深度已经超过了100米,所以队员们也是做好了深度潜水的准备。
而为了保证潜水队员的安全,他们需要随身携带一套重约80千克的潜水设备,这对每一个潜水队员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潜水员
究竟这些潜水队员们会在水下遇到哪些危险呢?通过一位潜水队员的讲述,我们也是知道了大概的情况。
首先巴丁潭是一个未知的深潭,水底的地形和地貌之前没有人了解过,这就给潜水队员们的下潜过程带来了一定危险。
其次,由于巴丁潭的深度未知,所以队员们要时刻警惕着周围的景象,做好每一步的安全措施。而且在下潜到一定深度后,水底的可见度和温度都会大大降低,这都会给潜水队员们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尤其是低温的环境,会让潜水队员们的体温急剧下降,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抽筋以及晕眩等症状。
特别是在未知的水域中,这些因素的危险性都会被进一步放大,潜水队员们也是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自己的装备。
当一切都准备就绪以后,潜水队员们开始依次下水,他们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对策,“抱成团”一点点地向下面探去。
巴丁潭水底的景象
随着下潜深度的不断增加,巴丁潭底下的景象也开始一一呈现在众人的眼前。
四处摇曳的水草,布满青苔的岩石,不时还有一阵阵的鱼群从潜水队员们的身边掠过。
巴丁潭的内部确实不像一些常见的水潭那样,越往下面去,有些地方就越窄。各种突起的岩石给潜水队员的下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朝更深的地方探去。
当潜水队员们下潜到20米左右的深度时,他们就开始看不清楚周围的环境了,许多泥沙随着潭水的流动让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得浑浊起来。
为了避免危险的出现,潜水队员们也是打开了随身携带的照明设备,这才勉强看清了周围的景观。
只见四周全是一些呈现出暗黄色的岩石,而且形状各异,有些地方就像是被什么东西撕开的一样,岩石的边缘处都极为的不规整。
潜水员拉引导绳子
为了防止在下潜到更深的地方出现迷路的情况,潜水队员们立刻布置起了引导绳,并开始依次顺着绳子往更深处进发。
很快潜水队员们便来到了40米左右的深度,这里的可见度更低,环境也更加的寒冷幽暗。
周围的岩石依然保持着向下延伸的态势,而且此时有些岩石已经像刀刃那样薄,一不小心就会割破队员们的潜水服和氧气管。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对于潜水队员们来说就有可能是致命的。然而此时队员们面临的危险还不止这些,由于潭水流动此时附着在岩壁上的一些淤泥和沙尘都被搅动了起来,让周围的能见度变得更低。
此时队员们必须万分小心,才能顺利完成继续下潜的任务。好不容易等队员们安全通过那片浑浊不堪的水域,一个更大的难题又摆在了队员们的面前。
巴丁潭下锋利的岩石
原来,在他们的前方出现了一条狭窄异常的“隧道”,这条隧道长约20多米,而宽度却只有区区0.5米。
这让队员们一时之间都犯了难,他们身上都背着体积硕大的氧气瓶,显然不可能通过这片区域。
为了顺利通过这一“水底隧道”,队员们也是豁出去了,只见他们将背上的氧气瓶取下紧紧抱在怀里,然后奋力游了过去。
经过一番危险的尝试,队员们总算都顺利通过了“隧道”。紧接着他们继续往深处探去,就在这时,不远处的一处岩石下却浮现出了一个诡异的身影。
诡异身影的移动速度极快,队员们将所有照明设备聚在一处,才看清楚那个诡异身影的“真面目”。
黄金鲶鱼
原来是一条体型硕大的鲶鱼,这条鲶鱼长约半米,通体浮现出金黄色的光芒,跟寻常水域中所能看到的鲶鱼完全不同。
而在队员们的灯光照在那条鲶鱼身上时,鲶鱼竟然神奇般地停止了游动,反而是“虎视眈眈”的盯着队员们。
这条鲶鱼的出现也引发了队员们的好奇,水下究竟还存在着哪些生物呢?究竟是否存在村民们口中那种能把水牛拉下水的神秘”动生物“呢?
眼看着队员们的下潜深度一点点增加,巴丁潭依然没有要见底的意思。此时队员们通过随身携带的设备可以看到,他们的下潜深度已经达到了100米。为了彻底弄清楚巴丁潭潭底的秘密,队员们决定一鼓作气下潜到底。
可是正当他们准备继续下潜时,一道难题却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只见巴丁潭底部的水流分成了多个向下的支流,而队员们此时无法判断到底哪一条才能到达巴丁潭的底部。
巴丁谭底的景象
如果一条条试的话,不仅会面临更多未知的风险,而且氧气瓶内的氧气含量也不一定能支持他们完成这项任务。
于是权衡之下,队员们决定暂时先返回水面,等回去休整一番后再做后续的下潜工作。虽然一路危险不断,但队员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还是全部安全返回到了水面。
结合论断探实情,专家为”怪谭“正名
虽然这次队员们没能到达巴丁潭的潭底,可他们带回的相关数据让人们对巴丁潭的内部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潜水队员们带回的巴丁潭的水下视频,专家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地形,也就是给队员们下潜造成了一定困难的”狭窄隧道“。
潜水员二次下潜
根据专家的分析,他们认为这条”隧道“的形成很可能和地下河的流动有关,而巴丁潭内部存在这样的地形很可能不是偶然,附近应该也存在着与之相关联的地貌特征。
根据这一推断,专家们也是对巴丁潭周围的地势地貌展开了详细的查探,结果他们发现在巴丁潭的周围存在着许多深坑,而这些深坑的深度有时候甚至能够达到上百米。
这些巨大的深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考虑到当地温热多雨的气候,专家们认为很有可能是雨水冲刷形成的。
一些材质比较脆弱的岩石经过雨水的冲刷便会向下发生沉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深坑。
而在这样巨大的深坑底部往往都会形成一条蜿蜒的地下河,那么巴丁潭会不会就是地下河上方的一个产物呢?
盲虾
专家们也是推断,巴丁潭的最底部很有可能就连接着一条地下河。随着这些年地下河水和雨水的不断冲刷侵蚀,让原本是一个深坑的巴丁潭和地下河实现了连通。
再通过多年的地质结构变化,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地下河的水位不断上涨也就导致巴丁潭的水位越来越高,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巴丁潭。
那么巴丁潭究竟有多深呢?专家们对此也是给出了相关解释。
“潜水队员们只是下潜到了大概100米左右的位置,但是由于这个地区的岩层大多属于喀斯特石灰岩,可溶性比较大,所以巴丁潭下方的地下河可以沿着岩石之间的裂隙不断溶蚀下去。所以从地理层面上来说,巴丁潭其实是一个‘无底洞’。”
那么巴丁潭会如专家所说的那样是个”无底洞“吗?巴丁潭内幽蓝澄澈的潭水是否真的是来自地下河呢?
一切都还只是专家的推论,要想真正知道巴丁潭的秘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加以佐证。
分叉洞口模型图
于是专家们开始在都安境内进行了更为大范围的调查,希望能找到和巴丁潭一样的蓝色水潭,结果发现在都安境内类似巴丁潭的水潭居然多达300多个。
而且这些水潭的分布还符合着一定的规律,总体呈现出一段串珠状。对于这种现象,专家们认为可能是由于都安境内的降水量比较充沛,河流无法容纳这些雨水,导致一些深坑就被灌满了水。
可都安境内的降雨量并不比附近的其他地区多,那么这些深潭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了找到答案,专家们还是选择前往巴丁潭周围寻找答案。
通过又一番细致的探查,专家又有了新发现。他在巴丁潭附近的一个溶洞内发现了一个断层,而断裂带的延伸方向往往就是地下河的流淌方向。
而由于都安境内许多喀斯特地貌的存在,导致断层中的许多破碎岩石更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这也为地下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水潭分析模型图
经过后续的查看,专家们果然在附近发现了一条往洞穴深处奔涌的河流,湍急的河水不断地对地表的一些岩洞进行冲刷,最终使这些岩洞和地下河实现了连通。
地下河水不断倒灌进这些岩洞中,最终就形成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潭,而这些水潭也被称之为”溶蚀水潭“。
巴丁潭正是在地下河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水潭,而潜水队员们在其中发现的鲶鱼正是从地下河水中倒灌进来的。
由于受喀斯特地貌影响从而形成的水潭,也被研究地质方面的专家们称之为”地下河天窗“。在千百年来地下河的侵蚀作用下,都安境内才得以出现了许多像巴丁潭这样深不可测的水潭。
这些表面看起来不起眼的水潭,其实底部隐藏着奇妙的”地下世界“,但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危险,也基本上不会存在村民们所认为的那些神秘”动生物“。
至此巴丁潭的秘密被全部揭开,专家们的结论也让周围的村民们不再对这些深潭感到恐慌。
作为地下河岩溶发育的代表性产物,像巴丁潭这样的水潭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为附近的百姓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也为相关的地质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科研价值,是当之无愧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