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散文原创放风筝的记忆:当代散文 放风筝

散文原创放风筝的记忆:当代散文 放风筝“大夫……孩子的头摔破了……快点给包扎一下”,我跑到门口便气喘吁吁地喊道。“丹丹,你妹妹的头摔破了,我得马上去诊所,你待在这里,千万别乱跑。”我把风筝线轮塞递给大女儿,掏出卫生纸捂住伤口,抱起小女儿朝附近的诊所奔去。等我长大了,虽然知道如何做风筝,然而整天忙于学习、工作、家务之中,更无暇考虑这些玩耍之事。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风筝不再是奢侈品,目前已变成一种普通的娱乐工具。也许是女儿的天真烂漫点燃了我未泯的童心,也许是父亲的责任使然,我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让她们在地摊上挑选了一只最喜欢的风筝,便兴高采烈地放了起来。历经多次尝试,在大女儿志丹的配合下,我们的风筝缓缓地升上了天空,但并没有调整好状态,好像随时要落下来。毫无经验的我只好仰望天空,被动地拽着风筝跑,似乎不是我放风筝,而是风筝在放我。两个女儿看着徐徐升起的风筝,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爸爸,爸爸,风筝飞起来了。”她们边说边跟在

文/赵先秦

散文原创放风筝的记忆:当代散文 放风筝(1)

清明节下午,父母回老家祭祖、扫墓,我留下来照看两个女儿。清明正值仲春、暮春之交,自然界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自古便有寻春踏青的习俗。那天,春光明媚,万里无云,我赶紧带领孩子们去郊游、赏花、摄影。

归来之时,我们路过风景如画的金阳广场,不由得驻足观赏。冬青冒出嫩绿的叶子,迎春柳披满“黄金甲”,榆叶梅顶着粉红的花蕾,男女老少相聚广场,或跳舞,或散步,或嬉戏……一片欢乐的海洋。天空中飞舞着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风筝,承载着各自的希冀与梦想。5岁的小女儿志彤一边昂起头盯着风筝,一边摇晃着我的手撒娇,“爸爸,风筝真好看,给我买一个吧!”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学了课文《放风筝》以后,特别想放风筝。但是,那时候经济欠发达、市场尚未开放,在本地根本买不到风筝。我本来想让父母帮着做只风筝,但是他们整天忙的不可开交,也就没敢提及此事。于是,我和妹妹一起动手做风筝。我们都没见过风筝,只能凭主观想象,做起来格外费劲。当时错认为风筝上必须有一个“气囊”,里面充满空气就能飞起来。制作方向出现问题,像竹篾等原材料在我们北方又很难找到。最终,做风筝失败了,放风筝也成了我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学识增长,逐步弄清了风筝上天的物理学原理。其实风筝是靠“扬力”飞起来的。风筝在空中受风以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正是上下气压之差而产生的。

等我长大了,虽然知道如何做风筝,然而整天忙于学习、工作、家务之中,更无暇考虑这些玩耍之事。随着市场经济深入推进,风筝不再是奢侈品,目前已变成一种普通的娱乐工具。也许是女儿的天真烂漫点燃了我未泯的童心,也许是父亲的责任使然,我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让她们在地摊上挑选了一只最喜欢的风筝,便兴高采烈地放了起来。

散文原创放风筝的记忆:当代散文 放风筝(2)

历经多次尝试,在大女儿志丹的配合下,我们的风筝缓缓地升上了天空,但并没有调整好状态,好像随时要落下来。毫无经验的我只好仰望天空,被动地拽着风筝跑,似乎不是我放风筝,而是风筝在放我。两个女儿看着徐徐升起的风筝,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爸爸,爸爸,风筝飞起来了。”她们边说边跟在我身后追。此刻,做父亲的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正当沉溺于欣喜之中时,突然听见“扑通”……“啊……”,吓得我猛然回头。志彤正踉跄着爬了起来,鲜血顺着她稚嫩的额头往下流。原来她只顾看风筝,没有注意到台阶,一脚踩空摔倒了。

“丹丹,你妹妹的头摔破了,我得马上去诊所,你待在这里,千万别乱跑。”我把风筝线轮塞递给大女儿,掏出卫生纸捂住伤口,抱起小女儿朝附近的诊所奔去。

“大夫……孩子的头摔破了……快点给包扎一下”,我跑到门口便气喘吁吁地喊道。

医生看一眼伤口,无奈地摇了摇头,“伤口太深,需要做手术,我们治不了,赶紧去县医院吧。”

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摔得这样厉害呢?我立刻抱起满头是血的女儿跑到路边拦车。望着一辆辆飞奔而过的轿车,我心急如焚!这时,一辆电动三轮停在我面前,一位素不相识的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快步走下来,“孩子的头破了吧?我送你们去医院。”

坐上三轮车,我又想起独身一人的志丹,立即打电话通知了妻子。此时,我感觉大女儿就像我放飞的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虽然牵肠挂肚、担心吊胆,却无能为力、不知所措。

十八年前,我到泰安读大专。乍一离开家很不适应,特别想念父母,但是为了省点钱,还是等到第四个星期六才回家。当到家时已接近黄昏,我在村头惊讶地看到了母亲,她站在瑟瑟秋风中朝我摆手!我问母亲为什么在那里,她说出来有点事儿碰巧了。后来父亲告诉我,我离开家没几天,母亲做了个噩梦,梦到我被一团大火包围,总是吃不好、睡不香,于是每到星期六下午就站在村头等我。当时通讯不发达,还没有手机,装起电话的也寥寥无几,书信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然而母亲不识字,等待是她唯一表达思子之情的方式。从那以后,我就坚持给家里写信,让父亲念给母亲听。

我参加工作以后,在外应酬也逐渐增多,有时回去晚一些。一次,深夜11点多才到家。我怕吵醒父母,慢慢地打开门,又悄悄地把门关上。当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卧室时,身后传来母亲的声音,“先秦,回来了?脸盆下面有接的热水,洗洗脚赶快睡觉吧。”母亲简短的一句话,令我心里猛然一颤——儿在外,母担忧。虽然我已近不惑之年,但在母亲眼里依然是个孩子。我就是她放飞了三十多年的一只风筝,无时无刻不牵挂。原来,母亲一直默默地等着我安全到家。我呆在原地略微迟疑了一下,假装平静地回答道,“嗯……好……妈您也睡吧。”后来,我外出吃饭尽量早点回家。如果太晚了,就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

散文原创放风筝的记忆:当代散文 放风筝(3)

年少难懂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如今,已为人父的我,亲临此景,感同身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我的牵挂之情。

到了县医院门口,我掏出10元钱塞给那位老大爷,他坚决拒绝了,“谁还没个难时候,钱我不能要,赶紧去找医生吧。”

霎时我感动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慌乱之中说了声“谢谢”就抱着孩子走了,也没来得及问老人的姓名、住址,但我会永远记住他和他的美德,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办理完挂号、诊断、交费、取药等繁琐手续后,终于能做手术了。这时,其中一位医生提示我,“一会儿做手术时,你必须得把孩子的头逮紧,不能让她乱动。”

“爸爸……爸爸……做手术痛吗?我不想做……”志彤边哭边挣扎。

“彤彤,不痛,一会儿就好。”我强忍眼泪安慰道。

当药棉在伤口中翻来覆去时,一针针地穿来引去时,志彤撕心肺地哭着问,“爸爸……爸爸……快完了吗?”

女儿的话就像一根根钢针扎在心头,我的大脑顿时被自责、内疚和羞愧占据,禁不住潸然泪下。刚参加工作时,我在中学教导处工作,节假日很少休息。后来,我调到镇政府工作,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不光节假日没有了,昼夜不归也是常有之事。对于两个女儿,我很少尽到父亲的责任。由于妻子整天忙生意,孩子们只好由父母照看。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两个女儿很少生病,更没有受过伤害。然而,今天我只照看了她们两个多小时,竟然给小女儿带来如此大的伤痛,我为自己的失职感到后悔莫及。

我遭受二十分钟煎熬以后,小女儿的手术总算做完了,妻子也带着大女儿赶到医院,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是我第一次放风筝,也许是最后一次。因为放风筝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心智考验,放飞的不仅是希冀、梦想、欢笑,还有责任、牵挂、痛楚……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电话: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猜您喜欢: